中国都有了北斗系统了,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句你不敢信的,要是现在真的都替换成北斗,咱手机估计都用不成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GPS系统了,到80年代就基本成型,那时候全世界能搞这种全球导航系统的国家,只有美国一家。可以说,全球的导航行业最初都是围着GPS打转的。
几十年下来,不光是手机、汽车导航,就连船只、飞机、农业机械、工业设备,很多东西都和GPS绑定得死死的。设备厂商、芯片设计、通信协议,统统是按照GPS来开发的。
这就好比你习惯了Windows系统,突然让你用个完全不同的软件逻辑,肯定不习惯。
再说北斗,起步比GPS晚了不少。我们最早是1994年开始筹划北斗,到2000年才发射第一批卫星。
早期的北斗一号、二号主要是服务中国本土,全球导航能力还不完整。直到2020年,北斗三号正式全球组网完成,才具备了和GPS一样的全球定位能力。
所以你看,从时间上讲,GPS确实比北斗早出道几十年,生态也更成熟。这不是北斗不行,而是“起步晚但追得快”。
很多人说:“我看我手机上定位写的是GPS啊,根本没有北斗!”但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图标”,不代表你没用北斗。
现在大多数智能手机,尤其是国产手机,定位芯片基本都是“多模多频”的,也就是说同时支持北斗、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等系统。它们不是“你用谁就是谁”,而是“谁信号强就用谁”,有时候是多个系统一起用。
像华为、小米、vivo这些品牌的手机,早就接入了北斗。只不过大多数系统显示的名称习惯写“GPS”来代指“卫星定位”,就像你不管用的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扫码的时候大家都说“扫一扫”,不太会细分工具。
所以实际上,现在用北斗的设备比你想象得多得多。只是你平时没注意而已。
说到这,肯定有人问:既然北斗已经这么强了,那为啥我们不干脆把GPS全部换掉,用自己的系统不更安全吗?
听起来有道理,但现实没那么简单,这里头涉及到好几个关键问题。
全球绝大多数导航定位芯片,比如高通、联发科这类大厂出品的芯片,最初都是围着GPS来设计的。要全面切换成只用北斗,不但要芯片改设计,手机操作系统、导航软件、后台算法也要跟着改,整个产业链得大修一遍。
这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事,成本高、风险大,而且没人愿意为了“一张牌”而完全放弃成熟的组合拳。
你可能不知道,现在的导航系统其实是“混合定位”。城市高楼多,信号乱,单靠某一个系统可能容易出错。这时候手机会自动调用多个系统信号一起算,哪个强用哪个,互相补位。
也就是说,现在并不是GPS一家独大,而是北斗、GPS、伽利略、格洛纳斯一起“合伙上班”,更稳定更准确。
全国有成千上万的汽车导航、工业设备、船只航空器,很多还是10年前的设备,只兼容GPS。你让它们一夜之间换成只支持北斗,不现实,也没必要。
技术更新需要周期,不是关掉一个开关就能实现的。
虽然手机上你感觉不明显,但北斗在别的场景已经悄悄发力,甚至干出了很多“GPS干不了”的事。
比如北斗有个独门绝技——“短报文通信”。简单说,就算你手机没信号、没网络,只要连得上北斗卫星,就能发个120字左右的短消息。山里迷路、海上遇险、地震断网,这功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还有在农业方面,北斗已经被大量用在无人拖拉机、精准播种机上,让种田更智能。物流快递、共享单车、电力巡检这些行业,也基本都用上了北斗。
特别是高铁系统和公交调度,精度要求很高,北斗的亚米级精度比GPS强多了。现在很多城市的公交车到站信息,就是靠北斗来的。
可以说,北斗在国家重点行业早就不是“备胎”,而是主力了。
从战略角度讲,北斗不是为了替代谁,而是为了“不受制于人”。
GPS虽然对全球开放,但它本质是美国军方控制的。你用它没问题,可真有啥紧急情况,比如打仗、制裁,它随时可以把信号断了或者降低精度。这个“开关”在别人手里,始终是个隐患。
以前伊拉克战争、南联盟战争中,美国就悄悄给对方“GPS限速”了,干扰了导弹和军车导航。你说这事儿咱不能不防。
所以有了北斗,我们就多了一个选择,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不管外面风怎么吹,咱们自己的系统得靠得住,这才是安全。
有人问,未来会不会完全取消GPS,只用北斗?
其实真没必要,现代科技讲究的是“融合”,不是“对抗”。像汽车有电的也有油的,手机有安卓也有苹果,关键看谁更适合自己。
对普通人来说,用哪个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定位准、速度快、信号稳。而这些,靠的是多系统协同,不是谁赢谁输。
说得直白点:以前我们“没得选”,现在我们“想选谁就选谁”,这才是真正的技术自信。#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