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浙江高速路上发生惊险一幕
两名乘客突发热射病
司机紧急破窗施救
所幸救援及时
乘客得以转危为安
今年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正影响我国
多地或将遭遇同期罕见高温
近日,河南郑州
一名急诊科医生也分享了一则真实案例
一位外卖员在高温天送餐途中倒地抽搐
体温高达41℃
确诊了热射病
该医生介绍
热射病若处理不当会致人死亡
“热得要命”真不是开玩笑!
什么是热射病?
为何中暑也能致命?
西安市人民医院航天城院区急诊应急中心副主任孙蓉介绍,临床上根据发病过程及轻重程度,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热射病是怎么夺走生命的?医学界有一个公认的“双通道攻击”理论,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又智能的机器,各种生理生化活动,在我们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持着我们的生命,而这需要维持合适的温度范围。如果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我们的身体还能自动进行调节,通过产热或散热,维持核心温度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即使体表温度有变化,重要器官仍能正常工作。
但有时,由于 种种因素,人的 调节能力 会到达极限,无法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 拿热射 病来说, 当 人体 核心温度突破 40℃ 警戒线时,第一重打击就开始了:高温 将 直接灼伤大脑、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 。与此同时,第二重打击接踵而至:高温应激会引发“炎症风暴”,体内毒素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导致全身器官连环受损。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需要担心热射病呢?
不是“夏日限定”
就连运动也有风险
发生热射病的根本原因是产热与散热的失衡,那么体温调节能力欠佳的高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既往体弱者容易患经典型热射病。
但是经常做运动、在户外工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比如运动员、建筑工人、军人,运动时身体会 产大量 的热,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也容易患上劳力型热射病 。
因此,热射病并非“夏日限定杀手” ,当运动产热>散热时,就有发生热射病的风险。
大多数热射病患者一开始会出现意识不清和高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中国热射病的诊断标准不再把核心体温>40 ℃ 作为诊断必须条件,而是在强调监测核心体温对于判断病情以及指导治疗的同时,明确核心体温<40 ℃ 不能除外热射病,其目的是避免过度强调体温必须>40 ℃ 而延误治疗 。
预防与应对
分别记住六个字
如果遇到热射病患者,我们要做到“降温第一 ” , 应第一时间 将患者移动到凉快的地方, 并采取措施降温 。
需要做的事情可以用 六字 诀 助记: “已(移)经(净)将(降)脸(联)喂方(防 ) ” 。
移——转移环境: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比如大树下、通风的房屋内、有空调的房间内,让中暑者以最快速度脱离热源。
净——脱净衣物:将中暑者衣服、裤子全部脱下,去除一切保温措施。
降——体表降温:用冰袋、冰块、冰冻饮料等物品置于中暑者额头、太阳穴、颈部、腹股沟等处进行血液散热,可用纱布、薄衣物包裹冰袋以免冻伤。
联——联系医疗:救助病患的同时,其他人可就近向医疗机构和卫勤人员求助,寻求后续治疗。
喂——喂食液体: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每小时补充500-1000ml含钠、钾的低温饮品。
防——防止窒息:出现抽搐、恶心、呕吐的现象,要注意采取侧卧姿势,及时帮助清理口腔、鼻腔,防止呕吐物塞住呼吸道引起窒息。
而 热射病的预防之道,远比治疗来得简便易行。
六字 诀 助记: “散步(补)时(适)要(药)观察(查)”。
散——降温散热:可用湿毛巾擦拭手、胳膊和后颈。
补——补水补盐:高温的环境下应该多喝水,提倡大家喝淡盐水。
适——适热训练:进行热习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先适应热环境下的低强度训练,再适应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需要强调的是:体能好不等于耐热性好!(注:热习服训练适用于专业人员,普通人尤其是热射病高危人群无需勉强)
药——常备解暑药品:常备有防中暑功效的药品。
观——观察体征:在高温环境中,应当加强自我预警。
查——查指数表:基于温度和湿度查询热指数表,进行判断。
无论如何要牢记,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
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
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避免脱水的发生
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科普中国、健康中国、人民日报、央广网
编辑:王智韬
来源:央视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