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那个政权频繁更迭的乱世里。
有两位人物的选择,直接改写了一段历史走向。
一位是手握重兵却因糊涂杀忠臣的刘崇。
另一位是步步为营、最终登基建后周的郭威。
郭威掌权,假意拥立稳局面
后汉隐帝刘承祐死后。郭威带着大军进入开封城。
他没急着抢皇位,反而先去拜见了李太后(李三娘)。这步棋走得很稳,他一直喊着 “清君侧” 的口号。
拜见太后,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反贼。
依旧是后汉的臣子。接下来郭威需要一个 “幌子” 稳住局面。
他选中了刘赟来当傀儡皇帝。刘赟身份特殊,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养子。
更是河东节度使刘崇的亲儿子。刘崇当时实力可不弱。手里握着河东军,这支军队的前身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沙陀军事集团。
打了几十年仗,战斗力在五代时期数一数二。而且刘崇的地盘在太原,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进能南下争中原,退能割据河东。甚至还能联合北方的契丹。
这些都是郭威不得不忌惮的。郭威专门派人告诉刘崇,要立他儿子当皇帝。
刘崇一听,立马乐坏了。赶紧派使者去开封见郭威。郭威对着使者演了一出戏。
指着自己脖子上的纹身说:“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幸公无以我为疑。”意思是 “哪有身上带纹身的人能当皇帝?你让刘公放心,别怀疑我”。
刘崇还真就信了这番话。
李骧献良策,刘崇糊涂杀忠臣
刘崇犯糊涂可他身边有明白人。谋士李骧看出了郭威的心思。
赶紧劝刘崇:“郭威肯定想自己当皇帝,您别被他骗了。”
接着又给出对策:“现在赶紧带军翻太行山,把孟津这个渡口占了。”
“守住孟津,既能卡住中原的咽喉,又能威胁开封。”
“这样一来,郭威就不敢随便动了。”
这计策要是真能用上。说不定五代的历史就得改写法。可刘崇满脑子都是 “儿子要当皇帝” 的美梦。
听李骧这么说,当场就火了。觉得李骧是在挑拨自己和儿子的关系。直接下令要杀李骧。
面对屠刀,李骧倒很冷静。哈哈大笑说:“我有帮百姓、治国家的本事。”
“却来辅佐你这个蠢人,死了也是活该。”他临死前还求刘崇:“把我妻子也杀了吧。”
“我死了,她没人依靠,早晚也是饿死,不如一起走。”
刘崇真就照做了,把李骧夫妻都杀了。还特意把这事上报给朝廷。
就为了向郭威表忠心,实在是糊涂到家了。
郭威设局称帝,建后周推改革
这边刘崇忙着表忠心。郭威已经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他一边装着要立刘赟为帝的样子。另一边,突然传出 “契丹南下” 的紧急军报。
郭威马上说:“这不行,得赶紧带兵去抵抗。”其实这大概率是郭威故意安排的。
他就是想找个理由,带着自己的军队离开开封。到了军事前线,做什么都更方便。
大军走到澶州的时候。将士们突然闹起来,拿出一件黄袍披在郭威身上。一起拥戴他当皇帝。
这出 “黄袍加身”,明显是郭威提前策划好的。
黄袍总不能是临时缝的吧?
他就是想借将士们的手,把 “谋逆” 变成 “众望所归”。
这样一来,自己当皇帝就名正言顺了。郭威登基后,建立了后周。
他没只顾着享受权力。反而推出了不少实在的改革。
首先是废除 “牛租”。这税是后梁朱温时期开始收的。
当时是把缴获的耕牛租给百姓,按月收租金。可后梁早没了,牛也死的死、丢的丢。
后面的朝廷还在收这税,百姓怨声载道。郭威一上台就把这税给免了。
然后是撤销 “营田务”。以前朝廷有很多土地。农民在这些土地上种地,跟农奴差不多。
土地、耕牛、种子都不是自己的。辛苦一年,大部分收成要上交。
谁还有心思好好种地?郭威把这些土地全分给农民。
让他们自己种、自己收。不少大臣反对,说把地卖了能充实国库。
郭威却说:“百姓得好处,朝廷才能得好处。我要那么多钱干嘛?”除此之外,郭威还下诏书。不让官员找借口向百姓加收赋税。
把正税之外的杂税全废了。这些改革,让百姓的负担轻了不少。也让后周慢慢稳住了根基。
历史里的启示
刘崇因为贪心和糊涂。放着忠臣的良策不听,反而杀了能帮自己的人。
最后不仅没保住儿子的 “皇位”,自己也一步步陷入被动。而郭威懂得忍耐和谋划。
每一步都走得稳,还能真心为百姓着想。最终不仅登上皇位,还为后周打下了好基础。
这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听人劝、办实事有多重要。
哪怕在乱世里,真心为别人考虑,终究能得到认可。
文章/花开富贵
三晋史话:“五代”更迭的中心
2016-11-11 13:35·黄河新闻网
五代十国有多乱?比你想象的还要乱
2024-11-12 17:18·青年读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