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艺人王琳在一档情感访谈类节目中,首次完整披露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故事。节目中,她提及父亲离世已六年,母亲长期居住在养老院,以及与弟弟之间疏离的关系,这些内容在播出后引发超过 50 万次的社会讨论。作为公众人物,王琳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个人成长轨迹,更折射出部分传统家庭中存在的代际矛盾与性别观念问题。

童年轨迹:割裂的亲情联结

王琳的童年在辽宁沈阳的外公外婆家度过,直到 5 岁才与亲生父亲有了第一次见面。外公家的老式平房带有一个约 15 平方米的院子,院子里那棵据说是外公年轻时栽种的石榴树,成为她童年记忆里最鲜明的标志。每年夏天,她都会搬着小板凳坐在树下,看着外婆用竹竿敲打枝头的石榴,红色的果实掉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5 岁那年的初秋,父亲突然出现在外公家的院门口。他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拎着一个棕色人造革包,站在石榴树下的样子让王琳感到陌生。当时正在玩跳房子的王琳,被外婆拉到父亲面前,被告知 "这是你爸爸"。她盯着对方皮鞋上的灰尘,没有说话,只是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躲到外婆身后。父亲试图牵她的手,她却猛地甩开,跑回了屋里,把自己藏在衣柜和墙壁之间的缝隙里,直到父亲离开都没有再出来。

7 岁时,王琳被接到父母身边生活,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沙发生涯。父母居住的单位宿舍面积仅 21 平方米,一室一厅的格局被分割成极小的空间。客厅里那张长度约 1.8 米的深棕色人造革沙发,成了王琳的床铺。沙发的弹簧早已失去弹性,坐上去会发出 "咯吱" 的声响,她每晚都要垫上厚厚的棉絮才能勉强入睡。冬天时,靠近窗户的沙发格外寒冷,她常常蜷缩成一团,把外婆织的毛线毯裹得紧紧的。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弟弟比王琳小一岁,从小与父母同住一间卧室,睡在靠墙的单人床上。王琳记得,母亲每晚都会给弟弟讲故事,声音轻柔,而自己只能在客厅里听着模糊的语调,直到睡意袭来。家里的衣柜属于弟弟和父母,王琳的衣物只能堆放在沙发角落的一个纸箱里,箱子上还印着 "雪花牌电冰箱" 的字样。有一次学校要求穿白衬衫参加活动,她翻遍纸箱也没找到干净的,最后只能穿着洗得发黄的那件,被同学嘲笑时,她低着头不敢说话。

家庭关系:失衡的情感天平

王琳与弟弟的关系始终存在隔阂。工作后,她曾试图通过物质弥补童年的疏离,给弟弟买过摩托车、手机等当时的时髦物品。1998 年,她用自己拍第一部电视剧的片酬,给刚参加工作的弟弟买了一辆红色铃木摩托车,弟弟收到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但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后来王琳才知道,弟弟转手就把摩托车卖给了同事,用换来的钱买了一台游戏机。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过年时,母亲会给弟弟准备新衣服、新鞋子,而王琳得到的往往是亲戚家孩子穿过的旧衣物。有一年除夕,母亲做了一盘红烧肉,特意把瘦肉多的部分夹给弟弟,王琳碗里只有几块带肥膘的。她默默吃着,没有抱怨,只是从那时起,她对红烧肉失去了兴趣。

父亲在家庭中相对沉默,很少表达对子女的情感。但王琳记得,15 岁那年自己发高烧,父亲背着她步行两公里去医院,路上的积雪没到脚踝,父亲的呼吸声粗重,却始终没有放下她。那是她童年记忆里,父亲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2019 年父亲离世时,王琳正在外地拍戏,没能见到最后一面,这成为她心中难以弥补的遗憾。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母亲的重男轻女观念更为明显。王琳工作后,母亲频繁以弟弟需要用钱为由向她索取,从买房首付到结婚彩礼,累计数额超过她当时五年的收入。而当王琳第二次婚姻失败,带着疲惫回到家时,母亲没有一句安慰,反而说 "女人离婚就是失败"。这样的话语,像针一样扎在王琳心上,让她对这个家的归属感愈发淡薄。

成年抉择:责任与自我的平衡

第二次婚姻结束后,王琳将父母接到自己在上海的住处照顾,这一住就是十年。她的房子是两居室,父母住主卧,她自己住次卧,客厅被改造成临时的工作间。那段时间,她同时兼顾拍戏和照顾父母,常常凌晨收工回家,还要应对母亲各种突发的 "不适"。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母亲的身体并无大碍,但总在深夜说自己头晕、心慌,要求王琳立刻送她去医院。有一次,王琳刚拍完通宵戏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换衣服,母亲就说胸口疼,她只能强撑着疲惫,开车送母亲去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告知只是普通的肌肉紧张,开了些维生素片。回程的路上,坐在副驾驶的母亲一言不发,王琳看着凌晨四点的街道,突然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让王琳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2018 年冬天,她在拍摄一部电视剧时,因为连续熬夜照顾母亲而在片场晕倒,被送到医院输液。醒来后,她看着天花板,第一次认真考虑将母亲送到养老院的可能性。经过多方考察,她选择了一家离家不远、条件不错的养老院,每月费用由她承担。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搬进了养老院与母亲同住。王琳每周都会去看望两次,带着父亲喜欢吃的桃酥和母亲念叨的酱菜。父亲去世后,她发现母亲在养老院认识了一位姓华的老先生,两人相处融洽。她主动撮合,鼓励母亲开启新的生活。如今,母亲和华先生在养老院里一起散步、下棋,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

弟弟对父母的养老问题几乎不闻不问。王琳曾打电话请他一起去看望母亲,他以 "工作忙" 为由拒绝;过年时让他来家里吃顿饭,他也推脱说 "要陪岳父母"。有一次母亲在养老院摔倒,王琳打电话让弟弟过来帮忙,他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出现,还抱怨耽误了自己的事情。王琳看着他理直气壮的样子,突然觉得多年来的物质付出,终究没能换来一丝亲情的温度。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当下生活:和解与疏离的共存

55 岁的王琳如今独居在上海的一套公寓里,房子不大,但每个角落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客厅的落地窗正对着一片绿植,她在窗边放了一张瑜伽垫,每天清晨都会在这里练习一个小时。阳台上的花架上,种着她从养老院移栽来的多肉植物,那是母亲去年送给她的,虽然母女间交流不多,这些植物却成了无声的联结。

王琳与儿子的关系十分亲密。儿子的房间始终保持着原样,书桌上摆放着从小到大的奖状,衣柜里挂着不同时期的校服。每个周末,儿子都会回家看望她,两人会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王琳坚持要亲手做饭,哪怕只是简单的番茄炒蛋。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很少吃到母亲做的饭,所以格外珍惜与儿子一起用餐的时光。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去养老院看望母亲时,王琳通常会带上一些水果和日用品。两人坐在养老院的长椅上,聊着天气和院里的琐事,很少触及过去的矛盾。有一次,母亲突然说 "谢谢你",王琳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没有回应。离开时,母亲站在门口目送她,既没有拥抱,也没有挥手,就那样静静地站着,像一幅静止的画面。

王琳的社交生活看起来丰富,时常和朋友聚会、跳舞,但她坦言,热闹过后的孤单感更为强烈。有一次凌晨三点,她结束聚会回到家,看着空荡荡的客厅,突然坐在地上哭了很久。她知道自己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一份无条件的爱,这份渴望或许永远无法从原生家庭得到满足,但她正在学着与这份遗憾共处。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节目录制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王琳在养老院的花园里,看着母亲和华先生下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母亲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王琳没有上前打扰,只是站在不远处,手里握着刚买的、母亲爱吃的香蕉。风吹过树梢,带来一阵桂花的香气,她深吸一口气,转身慢慢走出了花园。这个画面没有对话,却仿佛道尽了所有的过往与当下,就像生活本身,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无法言说的滋味。

王琳爸爸过世6年,妈妈重男轻女让她睡沙发10年,亲弟不愿养父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