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管子·山至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使智者尽其智,谋士尽其谋,百工尽其巧。若此则可以为国乎?”齐桓公问管仲,是否发挥了智者、谋士以及工匠的全部才能就可以顺利治理国家。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无不拥有自己的智囊团,由此可见谋士在一个国家或者政权中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三国时期谋士众多,但是却有一些谋士并未择主而事,反而隐居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古代,有相当一部分的谋士都是出身世家,且有佐世之才。比如张良,他的祖父是韩国国相,因此他自幼就对治国之学耳濡目染;当然也有出身寒门,起于微末的布衣谋士。比如三国时期曹操营下的徐庶。所以他们常常以另外一种身份驻扎于当朝权贵门下,为主人出谋划策,左右天下大局。因而他们又被称作门客、军师或者幕僚。

▲张良剧照 01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一个流派“纵横家”,他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交政治家,《汉书·艺文志》中便有记载:“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但纵横家又有其非常特殊的地方,他们事无定主,不为国效忠,也不为主效忠,其谋划策略大多是从本人的政治需求出发。某种程度上来说,纵横家有点类似文职版“雇佣兵”。不过这种情况也只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常见,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谋士们可以有较大的发挥舞台。 我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谋士在政治军事活动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非常相似的是这两个时期都是各国林立、争权夺霸的时代背景,一个便是前文提到的春秋战国时期,苏秦、张仪、商鞅、李斯等都是那一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另外一个便是东汉末年三国两晋时期。这一时期著名谋士有郭嘉、诸葛亮、周瑜、贾诩、陈宫等人,他们为各自的主公出谋划策,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战策战略。

▲三国战场画像 但是除却这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谋士,还有很多有经天纬地之才的隐士。他们要么是淡泊世俗功名,要么是个性古怪不愿出仕,大多隐居起来当个教书先生或者研究学问。 02 王禅,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谋圣”的鬼谷子,他之所以被称为鬼谷子,便是因为他隐居在云梦山鬼谷。传说中,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四人都是他的徒弟。

▲鬼谷子画像 在三国时期也有两位非常厉害的隐士,其谋略可谓远胜诸葛孔明,他们并未择枝而栖,而是选择了隐居起来。第一位便是司马徽。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都姓司马,生活年代也相差不远,但其实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司马徽有一个别名叫做水镜先生,他曾经两次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并称这二位为“卧龙”和“凤雏”。 刘备自桃园结义后,已有了关羽和张飞两个得力的心腹大将,但他若是想要再进一步,就必须得到更强的助力。所以当刘备得知司马徽的才能之后,便亲自上门请他出山,司马徽拒绝了刘备,但对他说了一句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和凤雏分别便是指诸葛亮与庞统。后来卧龙凤雏果然为刘备所用,作为其最大的助力,成就了刘备的一番霸业。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将司马徽收归于麾下并意图加以重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司马徽没过多久就病死了。这可能也是水镜先生对于曹操的另一种“拒绝”形式吧。

▲司马徽剧照 03 三国时期还有一位隐士,叫做胡昭。胡昭字孔明,是颍川人。虽然袁绍和曹操都多次恳请胡昭出仕为官,但是胡昭从来没有应允,他亲自去见曹操并且表达了自己无心为官的意思,曹操感动于其爱好高雅,便没有再强求。 在婉拒曹操以后,胡昭便搬到了山村中,以耕种求道为乐事,闲暇时间便专心研读古籍,村民们无不对之敬爱有加。 当时有乱兵路过胡昭的居住地,也不会擅自骚扰,连住在胡昭附近的百姓们也因此得以安宁。直到嘉平二年(公元250年),胡昭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曹操剧照 结语 隐士为何不出山?其实也就两个原因,一类无非是志不在此,也生不逢时。比如司马徽,后来也为曹操所得,却命运使然英才早逝。另外一类就是真的另有所求,沉迷爱好。就像胡昭热爱古籍书法,对耕耘田园的兴趣明显大于高踞庙堂。 参考资料: 《管子·山至数》 《汉书·艺文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