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的中国,贫困和剥削遍布每个角落。但凡能够有条件读书的都是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鲁迅家便在此列。孩童时期的思想开蒙让鲁迅很早就比同龄人思考更多问题。 那一篇众所周知的三味书屋的故事为我们描绘了当时鲁迅在学堂的学习生活。然而人生跌宕起伏,幸福总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家庭变故一下子便摧毁了鲁迅三兄弟幸福的童年生活。

困顿席卷,它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中学时期鲁迅对外祖父贿赂案懵懵懂懂,然而更令人绝望的却是父亲患病而死。周家的顶梁柱塌了,世人的面目清晰地烙在了鲁迅的眼里。 落井下石的人很多,路上的泥泞溅了周家一身泥点子。在家乡避难的日子里,等同于在尘埃里摸爬滚打了一遭,心灵的充盈让鲁迅急于踏上求学的道路。 在这期间,他辗转于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受到很多人的赏识,也在求学路上认识了很多思想先进的人。

转眼来到20世纪初,科学救国的观念深切地影响着鲁迅。弘文书院中瘦削的青年正认真地对法国文学进行翻译。本想通过医学改变国人命运,但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那次事件之后,他顿悟了。 如何茁壮的身体都不过是外在加持,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国人的思想。 他要从文,一个人即便医术再高超,都无法改变一个人的精神堕落。只有影响力的扩大,思想紧跟时代才能使更多的受众得到启慧。 如今我们用诙谐的语气调侃迅哥的各种猛人言论,然而看似轻松的背后,也深深地为家庭,兄弟情义而困扰。

所谓家事难缠,鲁迅与弟弟失和的问题放到今天也依然令人好奇。毕竟性格刚烈,学过柔道的迅哥竟然什么都没说,这太让人好奇了。 作为家中老大,迅哥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生活的恶意,跌落贫民生活之后的周家,无论是受到亲邻的冷嘲热讽,还是维持家庭开支,都是迅哥亲力亲为。 从后来周作人的回忆录中,我们却能够看到一个近乎恬淡的视角,一种随遇而安的心理状态,这与迅哥在呐喊中的叙述截然相反。

也许这便是日后两人纷争的起源,鲁迅过早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势利嘲讽,他的三观在不断地刷新,思想也磨炼得更加尖锐。 用迅哥的话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得到一定保护的弟弟又怎能体会到身为兄长所要承受的一切呢?很多事情,说多了便是矫情。 有人问,数十年的相依相伴竟会发展到后来的疏远,从学堂,到日本,再到北京,二人之间究竟多大的仇多大的怨才会走到决裂的地步?

说实话,在青年时期,我根本不知道周作人是谁,我的脑海里只有鲁迅这个词汇,是的,那时也仅仅是一个词汇而已。我甚至感觉他的作品无聊透顶,但这个人显然是每个中国人都无法绕开的时代伟人。 不同于周作人,鲁迅是家喻户晓,周作人便像是蒙尘的镜子,只有周树人的后面才能看见周作人的影子。后来周作人“火了”,以另一种方式,背离中国革命的,他失足走上了汉奸的道路。

活在周树人的影子下,周作人被作为了反面教材反复鞭尸。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听到这样的故事,从发小的嘴里,从家长的眼睛里,一个大家庭中,是会出现分歧的,甚至就连互不来往也并不是新奇的事。 作为生命的个体,周家兄弟又有什么理由必须和和气气地走下去呢?观众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鲁迅都处于一个大家庭中的探测器一样的位置,先行探路,再将家庭带过去,这有点像点线面发展策略。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即生活的压力落在二弟身上,而在外求学的哥哥成了家里唯一的希望,迅哥身上有压力,周作人身上积压的更多的希望。 在此期间,两人的关系是“牢靠”的。而一旦一方站到更高的位置,另一方就必定会有差距感,或者说距离感。长此以往,迅哥站在了无人企及的位置上,而一心追随的弟弟又将何去何从呢? 物极必反,看似紧密的关系一旦失去了互相依赖的必要性,就极有可能走向崩裂。 说到周作人的妻子,两兄弟在日本求学时遇到的女佣。这个女人与鲁迅的关系人云亦云,可有一件事迅哥曾经也跟好友提过,便是这女人掌管家庭经济开支却不知节俭。

再加上日本女性普遍社会地位低下,嫁进周家之后又掌管家务事的信子一跃成为一个张牙舞爪的当家女主人模样,趁此机会接济娘家,不分界线的掺和致使家庭变得一团乱遭。 杂事摩擦,经济上的嫌隙,让原本简单的家庭关系变得复杂不堪,家务事摆到了人面前,如何叫人不糟心。 相比于大哥二哥,周建人与妻子的生活起初也并不好过,作为一个小学教员,他经济并不富裕,而受到姐姐影响的芳子则开始百般嫌弃自己的丈夫。

后来周建人去往上海谋生,并且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同居多年两人育有三个女儿,这边阖家欢乐,原先与芳子所组建的家庭却显得支离破碎。 说来让人唏嘘,周家老太太当年八十大寿,周建人带着一众老小来拜寿的时候,还曾被长子针锋相对,芳子哭天骂地宛如泼妇。 原本一家人如今却形同陌路,鲁迅走了,这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和谐关系也彻底崩塌了。

二儿子写信攻击周建人导致了他从此彻底与他们恩断义绝。遭受抛妻弃儿的芳子一家面对这样难堪的境地还远远不够,就连丰三从小依赖的二伯父周作人也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最终,年轻的丰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一刻,周家已经千疮百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