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经常听评书听相声的人,相应都听过这几句定场诗。寥寥数语,历史的长河却铺天盖地的扑面而来。 说起中国的历史,自春秋战国之后的历史都有详尽的文字资料记载,而在此之前虽说也有大型的事件记录,但却是神话与传说交织起来的一段历史。然而即便如此,我们的历史最早也能追溯到夏朝。 然而中华大地上的民族在此生活了何止万年,又岂会仅仅只是这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工作者的不断发现,一个即将被证实的朝代正在缓缓地走向大众的眼前。

血淋淋的禅让制 大家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夏朝是禅让制的终结,原因在于夏朝的大禹传位给儿子启,而并非传给有功有能之人,由此开了这个先河。而大禹传承给儿子建立夏朝的这段时间里,应该便是虞朝存在的最后时段。 那么为什么历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个朝代?翻开沉重的面纱,有些真相往往是血淋淋的。 什么叫禅让制?形容一下,某一天老国王快不行了,然后他把所有的有功之臣全都叫到床旁边儿,“来吧,弟兄们。我不行了,你们投个票咱们看看让谁干!”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毛病。但如果你是当事人,你有了如此大的权力,你会甘心轻易地交出去吗,还是说更愿意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自己的家族永远守着这份财富。 这一切本就不合理。 可能真实的情况没有这么平和,有记载的历史每一段的地位传承往往都带着血与火。就以汉朝汉献帝禅让曹丕为例,天下大事,定在曹家之手,刘协虽有皇帝位,却不过只是一个吉祥物,一个随时可以被杀掉的角色,由此他才甘心退位。 即便唐朝的李世民逼自己的父亲让位给自己,那也是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才得来的。

人性如此,又怎么会是几个史学官的几句美言就能修饰得了的。 史书中的韩非子曾说,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割,只不过是一场美化后的政治夺权。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也写过,舜在南巡的过程中不幸病死,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禹,经过大禹治水之后,禹的人气已经空前高涨,而旧时的舜尚且在位,经过一番权力斗争之后禹成功击败虞舜,之后就放逐似的,让舜去了南方。 这一幕跟春秋时期田氏代齐之后,最后一个姜姓齐王的结局,何其相似。

原始时代中,自轩辕黄帝,到尧舜禹,中间无数个首领,全都是轩辕黄帝的子孙后代,只有到了他们三个人的时候,才捣鼓了一个禅让制,还被美名传扬。 更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个朝代的最后阶段,政治动乱,各种权臣割据势力纷纷登场,而这三者,便是虞朝的最后三位君王。 同曹魏和东汉的性质一般无二,夏朝脱胎于虞朝,因为史书历史的缺乏,最终才被误认为中国的第1个朝代。

部落?虞朝! 现在的历史考古讲究证据,就是历史文件或者是出土文物的证明,而我们现代人对于于朝的考古资料,紧紧的停留在了文献中记载的战国时期到现在,人们主观意识上对于虞朝的认识。 其本质上只是一种主观臆断,缺乏真实材料的佐证。 而且即便是可以作为材料,虞朝距离战国,那已经是将近1500年前的历史,大约相当于现代人对于唐朝的认识,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仅仅凭着这些臆断,又怎么能够作为公众承认虞朝的资料呢?与其说他是一个被人遗忘的朝代,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不被人所承认的朝代。 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存在过?

经过一番资料探索之后,当代史学家对于夏朝之前中国有势力的存在,并不怀疑,而对于那时候的势力集团,是否可以堪称为国家,至今仍旧讨论不停。 说回尧舜禹三人,由于从轩辕黄帝,到他们之间的历史大于500年,期间具体所见所闻已经不可考,现在所能见到的仅仅是口口相传的一些神话故事,仅从他们三人来说,即便是真如历史文章所说是和平禅让,那也不过是部落酋邦才有的传承方式。 因为禅让制是我国上古时期选拔部落酋长的制度。

一些学者认为,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形成的是一个个的小游团,之后游团合并成为大一些的部落,再进一步发展为酋邦,最后才是国家。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在之前的那个时间段里,中国还处在酋邦的阶段,虞朝更是无从谈起。 夏朝的争论 其实不被承认的不止虞朝,就连人们口口相传的第1个王朝夏朝,现在也是不太被人所承认。 同虞朝的经历一样,前者一般代指的是舜执政的时间,而那个时间,虽然承认有一个大的权力组织在中华大地上,但并不被其他史学家所承认,是一个国家。

而与之如此相近的夏朝,也是被这个问题搞得头痛不已。在史学家看来,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有非常多的这种酋邦,夏朝只是其中的一支,虽有一定的规模与势力范围,但还达不到国家的程度。 中华文化本就是一个多元素融合的民族文化,如果只用其中一个小部分代替,那便是对历史的亵渎。 夏朝虽有出土文物,但其规模实在是太小,同后世的王朝根本无法相比。而且上古时代,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又有谁知道在同一片土地上,究竟生活过多少个酋邦,用朝代来概括自然不合适。

但是不论是否执着于这个朝代的名字,在夏朝之前。出现一个体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势力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他是国家也好还是酋邦也好,都是我们中华文化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