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记载:“(曹冲)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神童曹冲本有望继承曹操大业,奈何天妒英才。多少优秀的青年才俊如同他一般,被上天“垂涎”,才使其年纪轻轻便已去世。

不知道大家在观看一些影视剧时会不会有相同的感受,便是总会遇到坏人活到最后,反而好人早早地便领盒饭下线了。当然了我们总会期望剧中的好人能够留到最后,不过好像大多数剧本都是这样的套路。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主人公便是因为疾病而英年早逝。但要说起她的人生,绝对非常精彩,面对重重苦难永不言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丝毫没有因为人生的长度影响到她对宽度的探索。当时在她的葬礼上,我们如今所熟悉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还亲自致悼词,表达对这位后辈的惋惜与怀念。

这位小主人公的名字叫做张培祥,她是一位七零后,出生于湖南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张培祥的家境并不算好,父亲因为常年劳作患有疾病,而母亲由于从小有小儿麻痹症,也不能干活。所以,张培祥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无奈辍学,她也清楚自己家的现状,根本不可能支撑她一直上学,还是早点打工赚钱实际一点。

好在她的姑姑为人不错,不想让她年纪轻轻就退学打工,索性接到自己家中供其继续上学。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张培祥不敢懈怠,只有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姑姑与父母,一直在学校中名列前茅。

直到1997年,争气的张培祥一举考入了北京大学的法学院。在她的老家,能够考上大学的人本来就不多,更别说像北大这样的一流学府了。在本科的四年的时间里,张培祥一边打工一边上学,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功课,每一次都能够拿到奖学金。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后,张培祥很少向家中要钱,全凭自己勤工俭学与奖学金交学费。

在本科结束后,她又成功获得研究生资格,继续拿到了硕士学位。一个在小学差点辍学的学生,最后竟然成为了北京大学的硕士,想必她的父母与姑姑都没有幻想过这样的画面吧,家中差点少了一位高材生。

在张培祥研二的那一年,还曾在非常火热的湖南卫视做过节目,名字就是《新青年》,也算在老家出名了。既在他们一家一边为张培祥感到骄傲,一边以为家中的生活终于可以得到改善之际,年仅24岁的张培祥突然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这种疾病能治好的几率比较低,再结合当时的医疗水平,所以张培祥最终并没有被治好,在2003年的夏天离开了。

母校北京大学为了纪念她特意在八宝山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作为学长的撒贝宁当时还是《今日说法》的主持人,也出席活动致以悼词,只能说天妒英才。

而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张培祥在生前是一个叫做未名bbs网站的资深网友,作为“红迷”她在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想,甚至创作了《大话红楼》,风靡全国高校。

除此之外,张培祥还写了不少作品,有读后感也有自己的原创文集,以及翻译了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其中她自己所写的纪实文学《卖米》曾在北大获得一等奖,甚至有人说可以将其编入小学课本之中,可见其质量与深度不一般。如果朋友们感兴趣,可以自行在网站上找来阅读一番,定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张培祥的思想深度,不禁再次惋惜天妒英才,她才只有二十四岁,令人唏嘘。

总的来说,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我们当然不可能准确预测自己的寿命,或许在未来能够实现,但现在科技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这有限的生命中,不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生命的长短,就像不能改变一天的时间有二十四个小时一样。有的人可以用这二十四个小时睡觉、玩游戏;而有的人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不断充实自己,或是为他人带去快乐与其他的价值。就此而言,人生的宽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希望大家可以珍惜当下,不负年华,更不要在年老之后才后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