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早,王晓刚和妻子杨天涛就在他们的食虫植物间忙碌开了。“几点开播?”“很快,我这边架好设备就开始。”杨天涛一边回答一边整理直播台上的捕蝇草盆栽。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你们好,欢迎来到怪叔叔食虫植物的直播间。我手上这盆是捕蝇草,目前它的夹子已有两厘米长,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面对镜头,杨天涛自信从容地介绍着产品,不到半小时,就售出40盆。

王晓刚在介绍包装好的捕蝇草。通讯员杜立新摄

  “直播是你们的销售主渠道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晓刚腼腆地笑着说:“不是,我们主要还是通过斗南经销商分销到省外,比如北京、上海、深圳。从去年开始,我们的产品已销往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王晓刚,90后,原本是个学机加工和数控专业的工科男,却因为热爱,放弃专业刷爆银行卡在嵩明老家建了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温室,养起了食虫植物。2017年,他不再满足于家门口的小温室,多方筹资最终在嵩明县杨桥街道西山社区的桃花庵村租了5亩地,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大棚和实验室,成立了云南千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每天,他不是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搞食虫植物组培实验,就是坐在电脑前查阅文献或是捧起隔行如隔山的各种植物、生物学书籍。他从对种植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成为食虫植物组培的行家里手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一年里,几乎天天都在做实验,也都在面对失败。”回忆那段时光,王晓刚有点无奈,但他的眼神透着坚定,他说:“既然喜欢就应为之而奋斗。”如今,王晓刚的食虫植物大棚里已种植了捕蝇草、猪笼草、瓶子草、捕虫堇、狸藻、茅膏菜等20多个品种。旺季每天有1万多盆盆栽销往全国各地,5亩地的产值每年已达到1200万元左右。

  梦想和奋斗是王晓刚近10年来前行的动力。“你知道吗,食虫植物属于濒危植物,作为一个云南人,我天生对植物尤其是食虫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王晓刚说,全世界食虫植物有900多种,大多生长在沼泽、沙滩等土壤贫瘠的环境中。他就想通过实验室组培的方式扩大食虫植物的繁殖,打破传统繁殖时间长、产量低的壁垒。“我希望自己能为保护食虫植物做点事。”王晓刚说,目前,他的组培技术已较成熟稳定,因而他正在筹建食虫植物种质资源库和博物馆。

  当梦想越来越靠近时,王晓刚前行的步伐更坚定了。近年来,他参与编纂了由云南出版集团出版的《植物界的食荤者》一书,成为了省农科院食虫植物讲师,并受邀到云南大学生物系授课,还不定期到幼儿园向小朋友讲授食虫草自然课程,他也在昆明植物园设置销售点,对公众科普宣传食虫植物的知识。他说他要把食虫植物普及开来,激发人们爱护自然的决心、呼吁更多的人来认识和保护食虫植物。

  云南网记者刘晓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