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月流转,世间万物终成定居的时候,是否也会对往昔有所追忆?

身为“末代皇帝”,经历过辉煌,经历过战火,也曾经饱受过低阶层的摧残,路一阶阶走过,溥仪终于收获“自由”。

出狱以后,当溥仪与杜聿明一起参观故宫时,却因售票员的一句“买票才能进”,而怔忪不已。

获特赦,游故宫

1959年,刘少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溥仪成为了众多豁免人士中的一员,望着监狱之外的景色,溥仪的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经由国家委派,溥仪得以与杜聿明、沈醉等人成为同事,彼时申伯纯乃是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副主任,他一向对这些特赦而来的文史专员十分关照。

溥仪的日常枯燥乏味的生活,申伯纯是看在眼里,这天,申伯纯向杜聿明这些人下达了一个“任务”:“沈醉、杜聿明,你们这些没有家眷在北京的,没什么事儿,就多陪溥仪出去玩玩。”

杜聿明等人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而且撇开上级的命令不谈,他们也十分喜欢听溥仪讲些关于“老北京”的故事。

北京的那些名胜古迹的典故,经由溥仪之口说出来,似乎变的也要更加生动了些。

周边的地方好像大多也都去过一遍了,众人这才又提起逛一逛故宫。

当然,首先,也就邀请了溥仪,原本兴致冲冲的溥仪在听到要去的地方之后,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垮了下来。

满脸的犹豫,正想着要如何拒绝的时候,沈醉半开玩笑般:“你是不是怕触景生情啊?”

溥仪抬头看向沈醉,苦笑着摇了摇头:“去就去吧!”

于是,众人便相邀着来到了故宫,到了门口,按照售票员的要求,众人需得买票才能进入。

沈醉买好票之后,将其中一张递到了溥仪的手上,看着手上的这张门票,溥仪十分不解。

“到这里来,我还得买门票?”

听到溥仪的话,周围的人自是一愣,沈醉尚有些反应不及,杜聿明已经开口“解围”了。

“现在,故宫对外开放,所以来的人都得买门票,拿这笔收入作管理、维修故宫之用。”

听完这句话,溥仪显然并没有好过多少,毕竟,“紫禁城”于他而言,不单单仅是一个所谓的景点而已,故宫是如家一般的存在,只是不知从何时起,此“家”,再非家了。

相顾无言,溥仪就这么沉默地走在了故宫的土地之上,为了缓解这样焦灼的场面。

有人开口打趣道:“坐在金銮殿的大龙椅上舒服不舒服?”

溥仪这时才堪堪展露笑颜:“我那时还是三岁的小孩,哪会懂那么多!”

僵持的氛围就此打破,一群人自如地在故宫的土地上行走,听着溥仪如数家珍一般讲解起周遭之景。

走过一段路之后,众人在御花园内稍作休息,也是这时,有同样前来参观的游客认出了溥仪。

哄笑着走上前,同溥仪打招呼,沈醉等人环顾四周,眼瞅着人越来越多。

沈醉说道:“我们早点回去吧。”

沈醉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这么一次购票游故宫的旅行,就此也就划上了终结。

游景山,思绪万千

在故宫出生,在北京长大,流落在外多载,对于北京,溥仪始终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自从有那一次不怎么愉快的经历以后,沈醉便再也未曾邀约溥仪前往故宫游览了,但是北京其他的景点,却依然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景山公园,在那棵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下,溥仪静驻良久,许久之后,方才开口。

“过去,是不会有人让我到这里来的,今天看到这棵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啊!”

“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下场大多都是很悲惨的,所以,崇祯皇帝自杀前,还亲手用宝剑去砍杀自己的儿女。”

“要他们生生世世不再投胎到帝王家,看起来很残酷,其实崇祯当时的心情不能为人们所理解。”

这一番话,使得同行的沈醉唏嘘不已,接着又听到溥仪絮絮叨叨地聊起了自己被赶出故宫之后,所经历的一切。

宛若货物一般,从天津到东北,从落魄帝王到满洲皇帝,从俘虏到囚犯。

桩桩件件,溥仪均记忆犹新,絮叨最后,不免长叹一声:“真何苦投生帝王家,何如普通百姓般自在。”

沈醉笑着劝慰:“有些末代皇帝也有好结果的啊!”

生活不易,溥仪成家

溥仪三岁登帝,自幼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一直被别人安排的妥妥当当,而他,其实也早就习惯了这种“衣来伸口,饭来张口”的生活。

即便后来,帝位唏嘘,皇权不再,溥仪虽经历朝代更迭,但是他的生活却没有太多的改变。

哪怕是在战犯改造所改造的时候,溥仪的日常也是由同被关押的臣子或者晚辈所把控的。

打饭、端水、洗衣物等方方面面,即便称不上面面俱到,却也解决了溥仪在生活方面的难题。

到了文史专员室,一切都要自己处理的时候,溥仪这才犯了难,在别人看来,简单不已的事情,落在溥仪的头上却是艰难不已。

政协领导对这些特赦而言的人十分关心,溥仪的情况,众人也是心知肚明。

大家商议之后,决定把溥仪安排到政协机关后院的宿舍,让他自己一个人住,并且安排了个姓赵的,住在机关后院宿舍的工作人员来照料他的生活。

今日溥仪却非当日皇帝,为了彰显自己已经放下了皇帝的架子,便开始试着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但是显然,这些简单的日常琐事,到了溥仪的手里,却变的非常艰难。

溥仪去机关食堂打开水,笨拙地打开水龙头,让水流进暖水瓶中,却一不小心,一个愣神,水满溢出。

他这才慌慌张张的去关热水,却又被溢出的水,烫到了手指,哆嗦着缩回,却又因为动作过大,水流溢出,溅到了脚上,痛呼出声。

还有一次,溥仪紧张地盯着水流,眼瞅着水满,高高兴兴地拿着暖水瓶回宿舍,却在到了住所之后,才发现,暖水瓶的塞子被忘在了食堂,溥仪苦笑着,拍了拍自己的头,又匆匆赶回食堂,取遗落的塞子。

最开始,由于溥仪的“与众不同”,老赵常常都是在自己的家里招待溥仪吃饭的。

一次巧合,溥仪注意到杜聿明他们都是中午自己去机关食堂买饭吃,心中暗痒难耐。

于是就跟老赵婉言说明了自己的主张,“我想要自己去食堂吃饭。”

老赵点了点头,溥仪的兴致正高,老赵自然也不会反驳些什么,但是心里终究是放心不下的。

老赵去兑换了一些食堂的饭票、菜票,交到了溥仪的手上,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告知用法。

这个对溥仪来说却是有些复杂,总是怎么也搞不清楚,到了中午,赶到食堂之后,分不清究竟该怎么做。

就一股脑地把所有的饭、菜票就那么堂而皇之地放在窗口,让食堂的人自己拿。

彼时的食堂并不如现在这般便捷,饭和菜都是需要分开打的,于是,食堂就总会上演着那么一幕。

溥仪将打好的饭随意的放在桌上,然后又反身去买菜,菜买好了,回过头来,却找不到一开始的饭了。

溥仪摸着脑袋,四下张望,到处是吃饭的人,可是属于他的那一份饭,却是不知道放在了哪里。

周围的人投来费解的目光,溥仪自嘲地笑笑:“皇帝是最没用的人。”

琐碎的生活之外,“认路”对溥仪来说,又是另一个大难题,只要没人陪他出去,他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因此,溥仪十分羡慕那些四处奔走观景的人,这些对他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曾经甚至有一次,溥仪和前去探望他的亲戚一起外出的时候,站在路边等公交车。

公交车停在了面前,为了表示礼貌,溥仪微微侧身,让其他等车的人先上。

女售票员也站在下面,等到所有人上车之后,溥仪打算抬脚的时候,看到了站在一侧的女人。

于是,便顿住了脚,让她先行,女售票员瞥了眼溥仪,见他没有动弹的打算,便以为他是来送人的。

抬脚上车之后,便将车门给关上了,溥仪就这么愣在原地,看着车开着离自己越来越远。

先一步上车的溥仪亲戚,焦急地在车窗内看着站在路边的溥仪,摇头垂叹。

并在车在下一站停靠之后,急忙下车,急匆匆地赶到溥仪所在的地方,就见到溥仪还在原地站着。

看着反身来寻的亲戚,溥仪的脸瞬间红透了,心里头更是压抑了不少的哀叹。

从此以后,只要没有人陪着,溥仪就很少外出,只能以羡慕的目光看着那些四处奔走游玩的同事们。

许是溥仪日常表现的过于沉闷,身边一起共事的人大多看在眼里,也一直在寻找方法帮助他更好的生活。

彼时申伯纯乃是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副主任,他一向对这些特赦而来的文史专员十分关照。

溥仪的日常,他更是看在眼里,这天,为了能够更加丰富溥仪的业余生活,申伯纯向杜聿明这些人下达了一个“任务”:“沈醉、杜聿明,你们这些没有家眷在北京的,没什么事儿,就多陪溥仪出去玩玩。”

杜聿明等人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除了上级的命令之外,他们也十分喜欢听溥仪讲些关于“老北京”的故事。

北京的那些名胜古迹的典故,经由溥仪之口说出来,似乎变的也要更加生动了些。

周边的地方好像大多也都去过一遍了,众人这才又提起有关逛一逛故宫的事情。

当然,首先,也就邀请了溥仪,原本兴致冲冲的溥仪在听到要去的地方之后,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垮了下来。

满脸的犹豫,正想着要如何拒绝的时候,沈醉半开玩笑般:“你是不是怕触景生情啊?”

溥仪抬头看向沈醉,苦笑着摇了摇头:“去就吧!”

于是,众人便相邀着来到了故宫,到了门口,按照售票员的要求,众人需得买票才能进入。

沈醉买好票之后,将其中一张递到了溥仪的手上,看着手上的这张门票,溥仪十分不解。

“到这里来,我还得买门票?”

听到溥仪的话,周围的人自是一愣,沈醉尚有些反应不及,杜聿明已经开口“解围”了。

“现在,故宫对外开放,所以来的人都得买门票,拿这笔收入作管理、维修故宫之用。”

听完这句话,溥仪显然并没有好过多少,毕竟,他几乎在这座紫禁城内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对他而言,故宫是如家一般的存在,只是不知从何时起,此“家”,再非家了。

相顾无言,溥仪就这么沉默地走在了故宫的土地之上,为了缓解这样焦灼的场面。

有人开口打趣道:“坐在金銮殿的大龙椅上舒服不舒服?”

溥仪这时才堪堪展露笑颜:“我那时还是三岁的小孩,哪会懂那么多!”

僵持的氛围就此打破,一群人自如地在故宫的土地上行走,听着溥仪如数家珍一般讲解起周遭之景。

走过一段路之后,众人在御花园内稍作休息,也是这时,有同样前来参观的游客认出了溥仪。

哄笑着走上前,同溥仪打招呼,沈醉等人环顾四周,眼瞅着人越来越多。

沈醉说道:“我们早点回去吧。”

沈醉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这么一次购票游故宫的旅行,就此也就划上了终结。

对于溥仪来说,这件事情,显然没有这么快容易过去,也许是放不下心中的郁结,总而言之,从此以后,溥仪再也不愿踏足故宫了。

在故宫出生,在北京长大,流落在外多载,对于北京,溥仪始终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即便再也不愿踏足故宫,然北京其他的景点,却依然能够吸引溥仪前往。

宛若货物一般,从天津到东北,从落魄帝王到满洲皇帝,从俘虏到囚犯。

桩桩件件,溥仪均记忆犹新,絮叨最后,不免长叹一声:“真何苦投生帝王家,何如普通百姓般自在。”

沈醉笑着劝慰:“有些末代皇帝也有好结果的啊!”

谁知,溥仪却是连连摇头,以南唐李后主为例,作证自己的观点,又以蜀后主刘阿斗为例,反驳沈醉的“不怀念故国”的主张。

历数秦、汉、隋等末代皇帝的悲惨落幕,更是以一句“你没有当过皇帝,当然不会去研究这个问题咯”直接将沈醉堵的说不出话来。

此番,似是在剖析历代末代皇帝的悲惨,又何尝不是在展露自己的心声呢。

溥仪站于树下追忆的场景,在沈醉的记忆里存留了许多许多年,直到后来,再次回忆此事的时候,沈醉常常叹息着感叹,只恨彼时没有照相机,不能将那样难得的一幕场景记录下来。

将曾经的那个溥仪深埋在旧时的记忆里,也是溥仪多年来坚持去做的事情。

最初,在一些外宾接待会上,因外宾要求,溥仪、杜聿明等人常常被邀请出席,而国家领导人也总是以“中国的末代皇帝”来介绍溥仪。

这个称呼,却不是溥仪所真正喜爱的,时常反驳:“过去的溥仪已经死了,今天是新生的溥仪。”

为了方便翻译,也为更好的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外宾,“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仪”也因此而诞生。

六十年的时光,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被提到“皇帝”的位置上,又因为大势已去,被历史所推着前进。

溥仪的一生,有着许多的无可奈何与逼不得已,故宫成为了所有人的故宫。

任何人均可观赏浏览,而属于溥仪的故宫,却是掩埋在岁月中,再难寻踪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最终因为肾癌、尿毒症、贫血性心脏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