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被亲戚朋友问:“北京夏天去哪避暑?要能住10多口人的。”上周带全家18口试了怀柔一间民宿,回来后大家都说“明年还来”——不是因为它多贵多“高端”,是这几个细节太懂“避暑”和“养老”了。


北京避暑民宿?亲测18人聚会的“养老小院”,这几个细节很戳心


首先是“凉快”。民宿建在半山腰,周围全是杨树和核桃树,实测白天最高温28℃,比市区低至少5℃。客房是那种老式木窗,推开能听见蝉鸣,晚上睡觉不用开空调,盖条薄被子正好。我爸有高血压,最在意通风,他说“这儿风穿堂过,比家里开风扇还舒服”。

然后是“能折腾”。18口人最怕“挤”,但民宿的布局很聪明:主房有6间标间,侧院还有4间家庭套房(带上下铺的那种),公共区域有上下两层——一层是大客厅,摆着两张能坐10人的圆桌;二层是观景台,放着藤椅和遮阳伞,下午老人们坐这儿打盹,孩子们举着望远镜看山雀。最贴心的是厨房:除了电磁炉,居然还有口直径1米2的大铁锅!我妈当场用它炖了萝卜羊肉,说“火候足,味儿正,比家里煤气灶强多了”。

最后是“有人情味”。老板是位退休教师,她说“开民宿不是为了赚钱,是想让城里人感受农村的‘慢’”。村里有间小卖部,阿姨每天早上送新鲜豆浆;隔壁养蜂的大爷会送两瓶野蜂蜜;连打扫卫生的大姐都知道,“李爷爷膝盖不好,拖鞋要放在床沿边上”。走的时候,老板塞给我们一袋自家种的西红柿,说“拿回去炒鸡蛋,比买的沙瓤”。

价格也实在:标间200多一天,包院儿的话人均100出头。没有“必须消费”,也没有花哨的“体验项目”——但就是这种“什么都不用干,躺着就能过夏天”的感觉,让爸妈直说“比去三亚强”。

现在每次看朋友圈,大家都在晒“人挤人的景区”“晒成黑炭的海边”,反而羡慕我们“在山里吹着风吃铁锅炖”的日子。或许好的避暑地,从来都不是“多特别”,而是“多像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