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谋利不顾义者,必遭反噬。
中方要动真格的了,30国同时收到加税通知,出卖中国讨好特朗普必遭反制,而且下场会很惨。
30国“集体中枪”,征税标准分类分级
中国商务部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发布公告,宣布自 7 月 1 日起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 / 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 5 年。
公告一出,国际贸易圈立刻传开了消息。
这不仅是对倾销行为的回应,更是一次有明确指向的反制行为。
本次征税政策,适用于欧盟27国,加上英国、韩国与印尼,合计30国。
针对欧盟和英国所有相关企业,统一征收43%的反倾销税。
韩国方面,部分企业征收23.1%,其余企业高达103.1%。
印尼企业则为20.2%。
这不是一次突然的“临时操作”。
中方选择拿这些国家“开刀”,除了应国内钢铁行业的需求,保护本土钢铁企业的发展之外,带有明显的反制色彩。
商务部提前“打预防针”,明确红线
6月28日,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对美贸易摩擦问题。
发言人强调,中方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达成贸易协议。
并特别指出,如若有国家为获得美方关税豁免而“配合对华施压”,中方将坚决反制。
这一表态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 “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公平竞争” 的一贯立场。
6 月 30 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及热轧板 / 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虽然是基于 2024 年启动的反倾销期终复审调查结果,旨在依法遏制相关国家的倾销行为,保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
尽管两起事件针对不同领域,但共同彰显了中国在贸易政策上 “有言必行、依法依规” 的原则。
英、韩、印尼分别有“小动作”,背后动机各异
此前英国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议。
协议中,美方对英国钢铁、制药等领域设置了严格的安全条款,这些英国企业需要满足美国在安全领域的所有要求,才能获得美方的关税豁免或优惠。
这意味着,美方是逼着英国在钢铁等敏感的合作领域与中方做切割。
韩国方面,当前政府积极与美方推进“互惠协议”。
考虑到韩国过去曾在半导体、造船等关键产业协同美方限制中国,此次再度“踩线”并不意外。
印尼为了迎合美方,更是触犯了中方的“逆鳞”。
印尼在与中国有镍产业合作的情况下又与美国共建关键矿产项目。这显然不是“中立”。
因此中方必须动真格的,兑现“必将坚决反制”的承诺。
稀土成为核心博弈场,四国组建联盟对冲中国
同样在7月1日,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在华盛顿举行四方安全对话。
并宣布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印太稀土联盟”的基础就此成立。
此举被视为西方在关键资源领域对中国的一次战略围堵。
美国务卿鲁比奥也表示要实现关键矿产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降低对中国依赖。
但四国之间的分歧可不小。
日本与美国在农业和关税问题上多轮谈判未果;
莫迪政府愿意配合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却也划下了农业和乳制品这两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澳大利亚表面和美国相安无事,但另一方面和中国的互动密切了起来。
四国“同床异梦”的局面呈现了出来。
尽管如此,四国在关键矿产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企图在关键矿产领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这对中国而言确实是一种集体性战略挑战。
中方法律武装,29年首度修法锁定战略矿产
面对稀土联盟的挑战,中国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应对。
7月1日起,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
这是该法时隔29年后的首次大修,官方将其称为“推倒重来”的重大改革。
新法首次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明确写入立法目的。
同时设立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对稀土、锂矿等实行保护性开采。
这意味着,中国矿业已经从资源开发转向国家安全战略资源保障。
不仅是法律层面,中国稀土集团高层也来了一次“大换血”。
除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还有三位非独立董事离职,新任高层相对年轻,在国际对口方面更专业,标志着中国稀土将进行战略转型。
伺候对于民用和军工的两轨将分得更为明确,民用部分的申请将由集团来进行专业裁决裁决。
越南“押错宝”,反被美方利用
当地时间 7 月 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和越南达成了贸易协定。
表面上越南得到了与美方的“优惠条件”,但仔细一看协议条款却大有问题。
其中有一项条款是美方对越南商品征税20%,越方对美商品零关税。
还有一项条款是所有经由越南转运的货物,如果被认定来自中国,将被加征40%关税。
这直接打击了越南作为“中转站”的贸易功能。
20%:0,这也太讽刺了。
越南意在通过配合美方打击中国,换取关税优惠,结果自己成了牺牲品。
而就在协议签署当天,特朗普政府又对中国让步两项:取消乙烷出口限制与放松部分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
一边打压越南,一边拉拢中国,美方战略倾向显而易见。
这下子越方怕是要彻底栽了。
欧盟“双标”行为引发中方反感
6月G7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拿出磁铁“做秀”,指责中方在稀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补贴倾销”。
中方随即用数据回应:2021至2024年间,欧盟本土补贴超过3000亿欧元,2030年前预计补贴总额将达到1.44万亿欧元。
据香港南华早报27日披露,欧盟高级官员们最近向成员国外交官汇报欧中贸易谈判进展时,竟用"臭鱼"一词形容中方出口管制措施,以表达欧盟对中方未能满足其要求的「挫败感」,观察者网则斥欧盟扭曲、离谱。
这些言行被中方视为典型的双重标准,反制也就不再只是口头抗议。
中方反制已走向常态化、法治化、针对化。
从征税决定到稀土法案,从外交发言到实际行动,中方的反制已经不是“一次性应激反应”。
而是具备计划性、法律依据与战略目标。
政策延续五年,明确说明反制将持续存在。
而不是过去那种“点到为止”的象征行为。
进入7月后,白宫方面频频释放愿与中方沟通的信号。
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考虑在年底前访问中国。
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希望中方提前放松稀土出口,为特朗普访华创造“良好气氛”。
中方并未明确回应,只强调稀土出口符合国家法律管理,不针对任何国家。
中方这次对30国加税,不是因为情绪冲动,也不是单纯的贸易分歧。
而是一次明确的规则警告:
凡是试图通过出卖中国利益换取美方优惠者,必须承担代价。
中方不是软柿子,想拿捏就拿捏。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与其讨好美方,莫若守住底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