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宇编剧、导演、监制,因主攻传奇剧,被网友誉为“传奇剧王”,本人及作品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多个奖项。

代表作品:《刀锋1937》《铁梨花》《勇敢的心》《最美的青春》《小娘惹》《火蓝刀锋》《射雕英雄传》《灵魂摆渡》系列、《唐朝诡事录》系列等。

近日,短剧市场杀出一匹“黑马”。由长信传媒创始人郭靖宇担任监制及编剧,巨兴茂执导,讲述南洋华人帮派故事的短剧《狮城山海》,正在CCTV-8电视剧频道与腾讯视频同步热播,首播当日便登顶全网热度榜单。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狮城山海》首集收视率1.530%,累计收视覆盖1139.2万户次。同时,该剧腾讯视频热度值突破22000,稳居平台传奇剧榜榜首,不仅点燃国内观众热情,还获得海外媒体广泛关注与积极评价。

在《狮城山海》拍摄现场,郭靖宇与导演巨兴茂交流

《狮城山海》是郭靖宇职业生涯的又一次“破局”之举。从展现草根传奇的《铁梨花》,到彰显家国大义的《打狗棍》;从悬疑创新的《灵魂摆渡》,到创新解读志怪题材的《唐朝诡事录》,这位始终在传统叙事中探寻新表达的创作者,凭借《狮城山海》,再次彰显其在影视创作领域的独特洞察力。

匠心打磨精品短剧

《狮城山海》热播期间,郭靖宇一直在“双线作战”。一方面,有条不紊地推进新项目创作;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狮城山海》的宣传推广。从各大媒体的采访现场,到主创团队的云访谈直播间,他从不同维度分享创作理念,积极回应观众对剧集节奏、角色塑造等方面的反馈。在他看来,创作与推广并非相互割裂的两件事,而是同一使命的不同呈现——让精彩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并让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狮城山海》并非一部普通的短剧,而是一次具有‘跃迁式’意义的尝试。”面对外界“投资过亿元拍摄短剧”等热议,郭靖宇如是回应。在他看来,短剧行业的发展需要经历从“产品”“作品”,最终迈至“精品”的进阶历程。《狮城山海》的诞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与有力印证。

郭靖宇同时强调,“精品化”绝非简单等同于高投入的盲目堆砌,而应在制作上追求精雕细琢。“镜头下的南洋从来不是单纯的地理坐标,而是流淌在华人血脉中的精神原乡。”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理念,在筹备《狮城山海》之初,郭靖宇便对制作团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要以电影质感打造这部短剧。制作团队积极响应,远赴马来西亚,实地搭建了一座占地2.4万平方米的南洋街景。从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到热闹的红灯码头,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还原当时场景。

谈及郭靖宇对创作的精益求精,有工作人员介绍,剧中狮城街道的场景,早在拍摄《小娘惹》时长信传媒便已搭建,并在随后的多年间不断加以完善。即便如此,《狮城山海》对场景的需求还是更为复杂,码头、轮船、仓库等关键场景均为重新建设。此外,剧中“山海帮”议事堂的雕花屏风、帮众佩戴的象牙烟嘴,甚至码头苦力肩上的竹扁担,都经过严谨的历史考据。

短剧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节奏把控与悬念设置上,郭靖宇对《狮城山海》的要求尤为严苛。尽管单集时长有所缩短,但信息量不能减少,剧情反转不可或缺,还要激发观众持续追看的欲望,这对创作者的叙事能力提出颇高挑战。

新加坡编剧何启安及其年轻的文学团队成员为该剧贡献了智慧与才华,郭靖宇也将自身在多元类型内容创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融入剧本,“高级的叙事‘钩子’能叩击观众心门,这不仅依赖于合理的情节冲突、精准的剪辑手法、富有悬念的表演呈现,还需融入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内涵。”

“传承民族精神是创作者的荣耀”

“每一次深情回望历史,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续写。能够拍摄这样的题材,是影视创作者的荣耀。”在郭靖宇看来,《狮城山海》不仅是一部展现先辈“下南洋”艰辛历程的血泪史诗,更是中华民族开拓精神的生动映照,是华人坚韧不屈精神的深情呐喊。这样的故事不应沦为流量的快消品。因此,在立项之初,郭靖宇便决心全力以赴打造一部既能触动人心,又能走向世界,更经得起岁月检验的佳作。

《狮城山海》将镜头聚焦20世纪40年代南洋华人帮派的生存斗争,以“山海帮”的兴衰为主线,串联江湖恩怨、家族情仇与家国大义。剧集不仅呈现华人在南洋的生存困境与奋斗历程,还融入大量南洋地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市井生活等,让观众在感受紧张刺激剧情的同时,深入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山海帮不是黑帮的帮,是相互帮扶的帮。”这句剧中台词,精准诠释郭靖宇对全剧核心要义的理解。他认为,在当下短剧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创作者更应肩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创作过程中,郭靖宇带领团队精心调研帮派内部的堂口制度、传统礼仪等细节,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巧妙融入叙事。“我希望观众在观看剧集时,不仅能被精彩的剧情所吸引,还能潜移默化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狮城山海》并非郭靖宇创作的首部南洋题材作品。此前推出的《小娘惹》,细腻展现峇峇娘惹文化的独特韵味;《南洋女儿情》着重刻画“红头巾”劳工群体,生动勾勒她们在南洋土地上为生计拼搏、为梦想奋斗的艰辛历程。未来,郭靖宇还计划打造以南侨机工为主角的《南洋英雄》。此外,对于《狮城山海》的后续开发,郭靖宇同样满怀信心。他透露,剧情已为续作埋下伏笔,编剧组也已启动新一季的构思工作。

“这些影视作品并非孤立展开叙事,而是将海外华人的生存、奋斗与抗争历程娓娓道来,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紧密交织,让观众在感受南洋华人群体鲜明精神风貌的同时,深刻体悟南洋华人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谈及南洋题材的影视价值,郭靖宇如是说。

“手艺人”与“破局者”

在影视同行眼中,郭靖宇不但是兼具前瞻性与开拓精神的创作者,更是传统技艺的坚守者与时代变革的积极践行者。他既坚守着“传统手艺人”的匠心,又不断突破行业边界,从传统长剧到网络剧,再到如今的短剧,每一次转型都精准契合行业变革节奏。《狮城山海》的成功,是他积极拥抱变化的又一次有力见证。

郭靖宇的创作轨迹始终与行业变革同频共振。从《铁梨花》《打狗棍》到《唐朝诡事录》,他以“传奇剧王”的身份在长剧领域深耕细作二十载,打造诸多经典IP;如今,他以监制、编剧身份推出的《狮城山海》,不仅凭借电影级制作水准拉升短剧品质上限,还以“台网联动”模式登陆CCTV-8电视剧频道,成为“破圈”主流市场的短剧典范。

在郭靖宇看来,《狮城山海》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短剧精品化思路的正确性。制作传统长剧的“手艺人”,不应荒废自身技艺,而应勇敢拥抱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革新浪潮面前,我们要思考如何重新定义精品内容。长剧与短剧在形式上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创作者要始终不遗余力地讲好故事。”

保持对观众审美需求和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力,持续提升创新力与创造力,是长信传媒持续输出优质作品的关键所在。郭靖宇告诉《综艺报》,在长信传媒内部,大家从不以传统影视公司自限,而是积极拥抱时代变革。“我们是国内早期涉足网络剧拍摄的团队之一,《女神酒店》更是抖音微短剧领域早期定制项目之一。未来,我们将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不断探索前行之路。”

在长信传媒员工的眼中,郭靖宇不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更是一位善于倾听团队成员心声、尊重他人意见的合作伙伴。在公司里,几乎听不到“郭总”“老板”这类传统称谓,取而代之的是亲切的“郭导”或“导演”。大家以亲近、平等的方式交流协作,营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在日常工作中,郭靖宇既深耕艺术创作领域,又具备敏锐的战略眼光,精准把握公司发展航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长信传媒稳健发展。

郭靖宇曾在采访中提及,“影视创作者要像评书先生一样,把故事讲得精彩绝伦,令观众拍案叫绝”。从《狮城山海》中,观众真切看到了这种“讲故事”的能力:该剧既展现江湖儿女的热血豪情,又饱含家国天下的深厚情怀;既尊重历史真实,又勇于追求艺术创新。而郭靖宇本人,也恰似剧中角色一般,以“山海帮”般的坚韧姿态,在影视工业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内容创作者的精神篇章。

对话长信传媒创始人郭靖宇:

青年创作者要接地气、展锐气、有骨气

《综艺报》:《狮城山海》为何选择以20世纪40年代南洋华人帮派为故事背景?你如何看待这一题材的独特价值?

郭靖宇:选择这一背景,是因为南洋华人的奋斗历程能与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产生强烈共鸣。从影视创作角度而言,该剧拍摄填补近代海外华人抗争史在影视叙事领域的空白。剧中“山海帮”虽为虚构帮派,但团队融入诸多真实历史元素。希望观众在欣赏精彩故事时,能真切感受历史的真实质感,这或许正是该剧的独特价值。

《综艺报》:《狮城山海》的海外传播效果如何?你如何看待以“剧集出海”带动“文化出海”?

郭靖宇:《狮城山海》在海外同步播出取得良好收视效果,受到海外观众、媒体的关注和好评。该剧全程境外拍摄,邀请多国和多地区艺术家联合参演,这本就是文化出海的重要实践与生动体现。长信传媒自成立以来,就将南洋系列IP作为重点打造方向,未来也会持续深耕。我们希望创作更多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通过优质剧集输出,让海外观众更好了解中华文化并感受其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交流,为“剧集出海”与“文化出海”贡献力量。

《综艺报》:在当前行业普遍压缩成本的背景下,长信传媒为何选择以“亿元级”投入拍摄短剧?

郭靖宇:《狮城山海》虽为短剧,但总体篇幅较长,且全程在海外拍摄,涉及场地租赁、人员调配、设备运输等很多复杂因素,成本投入高在所难免。对长信传媒而言,这并非仓促“试水”。早在五六年前,我们就已涉足微短剧、短剧领域,对横屏、竖屏等不同形式,都做过尝试与探索。此次对《狮城山海》的投资规模,是团队经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后确定的。我们坚信,这样的投资规模是短剧产业迈向精品化发展所必需的,也将为行业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

《综艺报》:从长剧到短剧,你的创作方法论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在短篇幅中实现复杂群像刻画与多线悬疑叙事?

郭靖宇:由于单集时长大幅缩短,短剧在叙事节奏把控、悬念设置、冲突与反转设计及集间悬念衔接等方面,都需做出调整。《狮城山海》沿袭长剧的叙事结构框架,但在具体情节处理上压缩。同时,团队放弃编年体叙事方案。原本若按长剧逻辑,可能会从30年前山海帮成立写起,如今以“帮主在任期间离奇身亡”作为全剧开篇,这一改变是向短剧叙事方式靠拢,更契合短剧特点和观众观看习惯。

随着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长剧叙事与短剧创作的界限逐渐模糊,二者呈现趋同态势。复杂群像刻画和多线悬疑叙事通常是长剧的“优势领域”,但《狮城山海》的创作实践表明,通过设置更密集的情节、加快叙事节奏,长剧能达成的叙事效果,短剧同样可以做到。未来,不管是微短剧创作,还是短剧创作,都不应局限于爽感叙事,快节奏的史诗叙事方式将为内容创作开拓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综艺报》:短剧创作,传统影视公司如何避免陷入“长剧创作惯性”?

郭靖宇:所谓“长剧创作惯性”,不过是部分创作者难以适应行业变化的借口。长剧也需改革,尤其在剧本创作层面要与时俱进,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目前,短剧的创作逻辑尚未真正成型,创作者都在积极探索。

长信传媒核心创作团队有近30年创作经验,但我们从不故步自封、拒绝改变。当下,观众观看剧集的习惯已从电视转向电脑和手机,屏幕尺寸变小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不可逆转变;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场景多元化,分散观众注意力,剧集单集变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些变化,创作者唯有主动改变,才能适应行业发展。

《综艺报》:长信传媒未来会持续深耕短剧赛道吗?目前有哪些规划中的项目?

郭靖宇:短剧将是长信传媒未来重点布局、着力深耕的赛道。长信传媒已正式发布短剧片单。其中,以DNA鉴定师为主角的《鉴定》已制作完成,处于待播阶段;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传统神话题材短剧《烟雨神游记》正在筹备;备受关注的“唐朝诡事录”IP将进一步孵化《唐诡·奇谭》系列短剧;《灵魂摆渡·十年》近日已开机。

《综艺报》:微短剧、短剧兴起,长剧集在内容创作和传播模式上遇到哪些挑战?创作者应如何在保持叙事深度和情感厚度的同时,适应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

郭靖宇:我不认同“短剧冲击了长剧”的观点。回顾影视发展历程,电影未取代戏剧,电视剧也未取代电影,同理,微短剧、短剧也不可能取代长剧,各自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应各展风采。

长剧始终是影视行业的基石。在我构想的未来影视格局中,微短剧、短剧、长剧可深度互动,共同打造优质IP。具体而言,可利用观众碎片化时间,以微短剧留下初步印象,用短剧锁定观众兴趣,再由长剧完整讲述故事,之后借助联合IP开展商业化衍生,这种发展模式更为合理。微短剧、短剧是时代快照,长剧是历史底片,唯有共生,才能映照文明全貌。

《综艺报》:对于当下投身微短剧、短剧创作领域的青年影视人,你有哪些建议?

郭靖宇:青年人投身微短剧、短剧创作,视野应开阔,既要兼顾算法逻辑,也要承载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起步阶段不必惧怕起点低,脱颖而出的关键不在于作品成本高低,而在于接地气、展锐气、有骨气。“地气”和“锐气”较易理解,“骨气”则要求创作者拒绝套路化创作,坚守创作初衷。能打造自己的IP固然好,但不必急于求成,在每部作品中树立个人风格,用艺术感悟力和镜头掌控力讲述自己的故事,便是创作的幸福。

图片:豆瓣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