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含之看来,父亲章士钊曾经担任过文史馆的馆长,因此将他留下来的大量藏书捐献给文史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然而,在得知章含之想要把那些藏书捐献给文史馆后,毛主席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不应该把这些珍贵的藏书捐给文史馆。
那么,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1973年7月,在处理完父亲章士钊的后事后,章含之怀着悲伤之情,将父亲的遗物进行了整理。
章含之并非章士钊老先生的亲生女儿,而是他的养女。章含之的母亲叫做谈雪卿,是上海滩上有名的交际花,曾是永安公司康克令钢笔专卖柜台上的售货员;而她的父亲陈度则是军阀陈调元的儿子。
那时候,谈雪卿和陈度没有结婚便有了孩子,而谈雪卿不愿意当陈度的小妾,使这件事情变得非常棘手。
后来,陈调元请章士钊出面调解私了。最终,决定把谈雪卿和陈度的女儿交给章士钊抚养。就这样,章士钊便有了一个养女,也就是章含之。
章士钊去世后,想到父亲与毛主席之间的特殊关系,章含之决定,在父亲遗物中的大量藏书中,挑出一些最好的,送给毛主席。
不久后,章含之便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准备将那些精心挑选出来的藏书,送给毛主席。在她看来,这也是父亲喜欢看到的。毕竟,宝剑赠英雄,好书当然也应该送给父亲生前的挚友。
那天,在见到章含之送来的书时,毛主席十分喜欢,并问道:“行老的那些大量藏书,你打算如何处理?”
“行老”,是毛主席对章士钊的一个敬称。他也一直都是这样称呼章士钊老先生的。
章士钊老先生比毛主席大12岁,于1881年3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的一个中医世家,字行严,号孤桐,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等。
幼年时,章士钊便在私塾读书。期间,章士钊勤奋好学,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学者和思想家。
章士钊的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他的思想和活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17年,应陈独秀之邀,章士钊担任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讲授逻辑学。兼图书馆主任。
不久后,在章士钊的推荐下,李大钊和杨昌济先后来到北京大学,担任了教授。
1918 年8 月19 日,毛主席因为组织湖南学子前往法国进行勤工俭学,来到北京。
当时,在杨昌济的介绍下,毛主席见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此后,毛主席便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
正是由于这次机会,毛主席认识了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章士钊。
在接触的过程中,章士钊给了毛主席许多帮助和支持。那时候,得知毛主席经费紧张,章士钊还给毛主席筹集了两万银元。
那时候,这笔钱对于毛主席来说非常重要。他把这些钱分成两部分使用。其中,一部分用在了资助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身上;另一部分则用在了支持湖南的革命活动上。
对于章士钊的雪中送炭,毛主席十分感激,并把这件事情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建国后,毛主席向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学习英语。期间,章含之了解到毛主席和养父章士钊一样,都十分喜欢书籍。
1963年,在和章含之闲谈时,毛主席提起了当年章士钊给他筹款的事情,并决定偿还这笔债,一年还2000元,分十年还清。
从章含之口中得知毛主席星耀还钱时,章士钊当即表示当年那些钱都是募捐来的,不算借,也不用还。 然而,毛主席却坚持还钱,并解释说:
“这是我给行老的一点生活补助。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的呢?你们那位老人家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帮助了许多人。他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有的事政府解决不了,他自己掏腰包去解决了。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是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酬中付的。”
最终,在毛主席的坚持下,每年两千元的钱总会送到章士钊手里。那时候,章士钊虽然不想要,但也没有办法推脱,只好将钱收下。
1973年,两万元钱还清后,秘书便没有再送。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带着歉意,对章含之说:“怪我以前没说清,这个钱是给你们那位老人家的补助,哪里能真的十年就停,我告诉他们马上补送。你回去告诉行老,从今年开始还利息。40多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听了毛主席的话,章含之理解了毛主席和养父章士钊之间的那份特殊情谊,心中十分感动。
5月,根据毛主席的嘱托,92岁高龄的章士钊乘坐专机前往香港,与台湾方面会谈两岸统一事业。对此,章含之在后来说:
“主席在我们临行前说,我们派一个包机过去,就是要制造轰动效应……在那个年代,一架三叉戟,一大帮家人、护士、警卫,再加上93岁的老人,能不轰动嘛!一个80岁的人派了一个93岁的人来,其实,就是想明确地向外传递两岸和解沟通的意图。”
然而,在香港期间,章士钊却被病魔缠绕,患上了肺炎。对此,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了医疗队,准备前往香港,给章士钊治疗。
7月1日,周恩来总理派出的医疗队还没有出发,却传来了章士钊已经病逝的消息。
在处理了父亲章士钊的后事后,章含之从父亲的藏书中挑出了一些最好的,送给了毛主席。
那天,在听到毛主席问打算如何处理章士钊的那些藏书时,章含之说:“父亲生前是文史馆长,已决定捐给文史馆。”
听了章含之的话,毛主席心中认为有些可惜,便问:“拿走没有?”章含之说:“通知他们2个月了,还没有来搬。”
得知章士钊的那些藏书还没有被搬走,毛主席说:“没拿走很好。你不要去捐给文史馆或其它图书馆,他们放在地下室,结果喂了耗子。”
紧接着,毛主席又对章含之说:“你要好好保存起来。书是要让懂得书的人看才有价值。你把它们借给真正懂书的人。有借有还,这才是发挥了书的作用。以后可以办一个纪念馆保存起来。”
章含之看得出来,毛主席的确是一个爱书之人。不然,毛主席也不会不让她将养父珍藏的那些书籍放到文史馆去。
这,实在是因为毛主席不希望老友章士钊的那些藏书,真的被雪藏起来,再也没有人问津,甚至因为被耗子啃食而遭到无法修复的破坏。
果真那样,就是对那些珍藏书籍的浪费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