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日本撑腰,菲律宾的飞机闯入我国领空,不料掉进了天罗地网
11月22日上午,一架挂着菲律宾渔业局名头的比奇1900C轻型飞机,从菲律宾本土的军事基地起飞,机舱里塞得满满当当的不是渔业调查人员,而是一群扛着相机和录音设备的记者。
这些人对着镜头反复整理着装,手里的话筒贴在嘴边彩排说辞,显然是想拍点“大新闻”——毕竟出发前,菲方官员特意叮嘱他们“重点记录中国所谓的‘过度反应’”。
飞机刚进入南海空域,就刻意压低高度,沿着黄岩岛附近的敏感航线飞行,机身还故意露出“渔业考察”的标识,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但他们不知道,从起飞的那一刻起,这架飞机就已经被解放军的地面雷达站盯上了。南海的监控网络早就是无缝衔接的状态,无论是军用战机还是伪装的民用飞机,只要踏入我国领空警戒线,就别想逃过那双“电子眼睛”。
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刚越过红线,指挥中心的警报就没响,操作员指尖轻点,目标参数瞬间同步到附近的海空力量。没过两分钟,两架歼击机从附近机场升空,朝着比奇1900C的方向飞去,同时地面通信频道里传来清晰的中文和英文警告:“你机已侵入中国领空,请立即转向脱离,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机舱里的记者们还在对着镜头彩排说辞,飞行员突然脸色煞白地攥紧了操纵杆。他原本以为中方会像过去某些时候那样先“口头警告几句”,没想到战机来得这么快,透过舷窗已经能看到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反光,机翼下的挂载清晰可见。更让他慌神的是,机上的导航设备突然受到精准干扰,屏幕上全是雪花点,只能靠目视判断方向。
这时候记者们也乱了套,摄像机摇得像筛糠,原本准备好的“控诉台词”全忘了,有人甚至下意识地收起了设备——他们心里清楚,要是真被当成挑衅者处置,没人能救得了他们。飞行员不敢再有丝毫犹豫,猛地推杆转向,机身几乎擦着气流颠簸着逃离,直到飞出中方划定的防空识别区,才敢喘着粗气联系地面基地。
这波操作背后,藏着菲律宾和日本的双重算计。就在一周前,日本刚通过所谓“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框架,给菲律宾递了80亿日元的援助,里头不仅有无人机、巡逻艇,还有不少侦察设备的技术支持。小马科斯当局觉得,中国近期在东海应对日本挑衅分身乏术,南海正是“刷存在感”的好机会,于是拉上记者搞这出“民用考察”的戏码,想借着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顺便给日本递投名状。
可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在南海的防控实力。这套“天罗地网”可不是摆样子的,从远程雷达的早期预警,到战机的快速响应,再到通信干扰的精准打击,每个环节都衔接得严丝合缝。别说一架慢速轻型飞机,就算是更先进的侦察机,也很难在这片空域讨到便宜。之前菲律宾几次用渔船、公务船搞类似挑衅,每次都被中方海警船精准驱离,这次换了飞机,不过是换了个被识破的方式。
日本的算盘其实也没藏住。近年来它一直想把势力伸进南海,一边跟菲律宾、越南搞军事合作,一边借着“航行自由”的名头派舰机窜访,就是想把南海搅浑,好趁机牵制中国。这次给菲律宾送装备、撺掇挑衅,本质上是想把菲律宾当棋子,给自己在东海的动作分散压力。可没想到菲律宾的“表演”砸得这么快,十分钟就被驱离的狼狈场面,反倒让外界看清了日本拉拢盟友的真实目的。
更有意思的是,菲方事后还想嘴硬,说飞机是“正常渔业调研”,却被玉渊谭天放出的现场视频打了脸。视频里清晰可见机舱内的记者和设备,连他们彩排的片段都被拍了下来,所谓“调研”的谎言不攻自破。那些原本想搞舆论抹黑的媒体,最后只能尴尬地删掉初稿,连篇通稿都发不出来。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菲律宾没认清现实。以为抱上日本的大腿就能在南海横晃,却忘了中国对领土主权的维护从来不含糊。南海的“天罗地网”既是防御的屏障,也是底线的警告,不管是挂着什么名头的飞行器,只要敢越界,就必然要付出代价。日本想借他人之手搞小动作,到头来只会暴露自己的霸权野心,毕竟在绝对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面前,任何挑衅的戏码都只会沦为笑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