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豫东战役前夕,粟裕竟直接反对毛主席意见,结果却被“升官”。

豫东战役爆发前,粟裕曾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并引起多位领导的认真商讨。而他的看法,竟然和毛主席完全不同。

粟裕的意见非常大胆,相关领导得知后,又决定给他进行“升官”。而中央的这项决定,却令粟裕感到非常担心。

粟裕将军一生战功卓著,和毛主席的革命情谊更是深厚。在两人的交往中,也曾留下过很多精彩的故事。

1961年之际,毛主席在武汉地区接见英国名将马利之时,便曾直言不讳地称赞说:“我军统帅之中,粟裕是最会打仗的将才。”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最高统帅之一。粟裕曾在许多关键时机献上决策,前后共四次向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见,最终推动整体战局的快速发展。

而毛主席与粟裕的思想碰撞,也是我军战争历史中的精彩篇章。其中粟裕坚持判断,“三次进谏”的故事,更是令许多人感到佩服。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最早向毛主席提出不同战略意见的时候,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夏天。

当时,共产党的整体形势并不明朗,蒋介石将大部兵马全面压上,准备对各大解放区展开进攻。

1946年6月,面对蒋介石的大兵压境,毛主席在仔细研判过后,决定主动从外线出击,争取用一场胜利来击垮敌人的嚣张气焰。

于是,毛主席便下令调动起太行,山东,华中地区的三支军队,准备让其南下进行一场大战。

其中华中野战军的命令更加明确,上级要求粟裕率领不少于15个团的主力部队,离开苏中根据地,向西配合陈毅元帅的山东部队作战。

而此时的粟裕,已经做好正面迎战蒋介石的准备。在接到毛主席电令后,他便与身边的军事领导迅速召开了一场会议。

在会议中,粟裕并没有在思考如何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反而是在考虑不执行毛主席的命令是否可行。

苏中根据地建立时间较长,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很好,物资补给以及战略策应方面都很完善。

粟裕认为,如今苏中根据地附近,面临着蒋介石的大量兵马围攻,如果拒绝毛主席命令,留在当地继续作战,可以更加有效地歼灭敌人。

在经过详细商讨后,粟裕与身边的军事领导达成一致看法。可如何向中央军委反映,让毛主席同意这个方案,也是件很难处理的事情。

粟裕认真考虑后,决定先向上级领导汇报,再将意见转达到毛主席的面前。而陈毅元帅得知此事后,也对此战略看法表示认同,并将其火速传达至中央。

没过几天,毛主席便收到粟裕方面传来的电报。可相关的作战指令已经下达,如果贸然进行调整,恐怕会引起问题。

因此,毛主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决断。他又详细询问过陈毅元帅等人的意见后,才决定改动方案,听从粟裕的战略建议。

1946年7月,中央明确下达指示,令粟裕在苏中地区的内线作战,争取打出几个胜仗,找到敌人的弱点。

得知中央同意改变作战方案后,粟裕的心中非常振奋。面对国民党四倍的敌军,粟裕出奇制胜,接连获取多场战役大捷。

粟裕在苏中地区战局优势后,又向上级请命增添兵马,但遭到陈毅元帅的拒绝。为此,他又多次坚持请命,并用上“斗胆直陈”这四个字。

毛主席思虑过后,选择同意粟裕的建议,并命令陈毅元帅尽量配合,最终,粟裕又创下七战七捷,歼敌五万多人的辉煌战绩。

毛主席更是改变策略,将苏中地区作为作战的主要方向。而粟裕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竟然又向中央提出不同。那么,粟裕又说了些什么呢?

1948年,粟裕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令毛主席感到为难,最终结果惊人。

1947年7月,解放战争正处于攻守转换的关键时期。毛主席根据局势判断,决定调动华东野战军的五个纵队,刘邓大军,以及陈赓领导的三路人马。

这三路人马分三路进军,互相配合,全力反攻蒋介石的防御部署。用毛主席的话来说:

“蒋介石将一个拳头打向山东,一个拳头打向陕北,却把胸膛露了出来。我们就要握住他的两个拳头,再将钢刀插在中间!”

毛主席的作战计划十分完善,可是华野五个总队的人马,却没能在鲁西南地区打开良好局势,甚至将刘邓大军拖入险境。

蒋介石抓住机会,又调动十余万的人马,企图对刘邓大军进行包围。而中央军委得知此事后,又准备将粟裕调到鲁西南,指挥华野五个纵队作战。

粟裕面对上级交付的重任,不敢有半分懈怠。他仔细思索之后,决定将华东野战军分为东西两个兵团,西兵团前往鲁西南参战,东兵团则留原地作战。

1947年8月8日,在获得中央领导的首肯后,粟裕带领西兵团开始进军。可是在进军路上,他突然收到上级的电报,得知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上级希望粟裕在内线作战,不能轻易扩大作战范围,离开陇海以南。他需要从刘邓大军的反方向配合,对敌人进行有利牵制,从而减轻友军的压力。

可粟裕在仔细思索过后,觉得这个计划并不是很完善。随着战局的改变,他认为将作战区域扩大到陇海以南,冲破敌军防御线,威逼徐州才更为妥当。

但这个意见,很显然又与中央领导的想法不同。于是,粟裕从全局考虑,将想法和意见毫无保留地写在纸上,并送到毛主席手中。

这一次,毛主席看着手中的报告,整整考虑六天之久。在经过详细的商讨和研究后,毛主席决定,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

华野西兵团的作战范围被更改,粟裕更是受到上级嘉奖,作战计划也被认定为是“最正确的意见”。

与此同时,刘邓大军的处境越发艰难。粟裕彻夜难眠,不断思索战略计划,希望能够找到有利战机。

1947年9月,粟裕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并调集重兵聚集山东沙土集地区,准备对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展开攻击。

经过几日的苦战后,解放军大获全胜。国民党军被歼灭接近万人,就连师长和旅长等人,都被粟裕成功生擒活捉。

而沙土集战役的结果,更是令刘邓大军压力骤减。除此之外,这场战役还是解放战争的转折之战。

从此之后,我军在华东战争已经实现从内线到外线的跨越,解放军呈全面进攻趋势,对敌军形成更有压迫的威胁。

然而,这还不是粟裕将军反对中央指示最坚决的一次。在面对毛主席渡江南进的计划时,粟裕力排众议,是始终表示反对。

当时国民党军虽然已经失去全局上的大优势,可在中原地区,蒋介石依旧有着大量兵马,与解放军保持着拉锯战状态。

如何打破中原战场的僵局,是许多军事领导心中的难题。而在粟裕的眼中,却已经想好新的作战计划。

粟裕认为,只要在中原地区聚集些兵马,打几场硬仗,配合华东等地解放军,与敌军打打歼灭战,就可以有效改变中原战场的不利局面。

但此时中央军委已经准备南渡计划,不准备在中原地区与蒋介石全面开战。很显然,粟裕的想法,再一次与中央领导形成相反的态势。

为了改变中原局势,粟裕又将自己的意见上报给了毛主席。豫东战役的初步计划,也在他的心中逐渐形成。

那么,粟裕又在战役开始前说过什么呢?

1948年,粟裕反对中央领导意见却被“升官”,背后原因令他深感担忧。

1948年1月,中央领导在陕北地区召开会议,决定让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渡过长江,施行进一步的作战任务。

而粟裕的心中,依然怀揣着打大歼灭战的战略构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想法上报给毛主席,并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的电报,也就是著名的“子养电”。

至于“子养电”的意思,其实是根据电报的地支为月,韵母为日,所代替的称呼。简单的含义,则是1月22日的电报。

但因为粟裕的特殊原因,这份电报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对解放战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电报之中,粟裕将军详细指出当下的作战局势,以及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他十分希望能够在中原地区打一场歼灭战,并希望中央改变策略。

毛主席对这封电报非常重视,他字斟句酌,详细圈示之后,又将其交给周总理等人观看,并令他们商讨出结果后在进前复议。

虽然中央领导仔细研究商讨过,但粟裕的意见,还是没有经过审批。于是,原定的方案没有改变,粟裕依旧要率领三个纵队渡江作战。

新的命令下达后,粟裕经过三天的研究思考,又再度写下长达两千字的电报,并对渡江南进的问题进行解释。

与此同时,粟裕又对“子养电”中的观点进行更加详细地阐述。毛主席对这份电报格外看重,甚至将即将离开的陈毅元帅留下,多次会面商讨。

然而,中央高层第二次拒绝粟裕意见。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如果粟裕在直接反对中央命令,影响将极其恶劣。

怀揣着心中无限思绪,粟裕只能接受任命,暂时按照中央的调动行事。虽然命令在正常执行,可部队尚未完全南下,他的心中依旧没有放弃原本的战略构想。

1948年4月18日,粟裕将自己的构思与陈毅元帅,刘邓大军的领导人交换商讨过后,再度上报至毛主席面前。

这一次,粟裕要求自己手中的三支纵队暂时不要行动,而是留在中原地区,争取成功打出几场歼灭战。

面对粟裕的三次请求,毛主席当即决定,要粟裕等人前往中央所在地,当面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而会议的研究问题,就是“陈粟兵团要如何行动”。

粟裕等人得到上级命令后,火速前往西柏坡等地。而很少出门迎接同志的毛主席,也破例在门外驻足等待。

两人相见后,毛主席格外高兴。简单交流过后,相关的会议便正式开始召开。周总理,刘少奇,朱德元帅等领导,全部参加了此次会议。

最终,经过粟裕的不断争取,中央商讨决定,暂时不让粟裕手中的三个纵队渡江,其余部队的行军计划暂不修改。

不仅如此,中央领导又将陈毅元帅调到中原军区,将原本华野的所有政务,都交到粟裕的手里。也就是说,粟裕在提出不同意见后,还因此意外“升官”。

可粟裕的心中却非常担忧,因为他身上的压力很大,如果原本预想的作战计划没有完成,他面临的后果可想而知。

当时中原战场的局势比较严峻,蒋介石大兵压境,粟裕手中的兵马并不算多。为此,他只能制定奇袭计划,并出其不意地拿下开封,歼敌三万余人。

开封丢失之后,蒋介石倍感震惊。而国民党军增援不力,又被粟裕歼灭一万多人。此时,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便基本结束。

在此之后,粟裕不怕困难,连续指挥部队作战,将敌人引入包围圈,成功歼灭区寿年兵团等部。

豫东战役期间,粟裕指挥作战共歼灭敌人近10万。他不仅中原战局的状况,还成功创下解放战争中的传奇战绩。

此战过后,更为重要的淮海战役,也在粟裕的指挥下逐渐开始。这是改变国民党命运的一场战役,也是共产党走向全面胜利的开始。

虽然粟裕多次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可他创造的辉煌战果,足以证明他军事能力的出众。

在整场解放战争中,粟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军事才能和坚毅精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战略构想,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经久流传。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