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一国元首,站在权利巅峰,却独裁专政,重工轻农,力促工业强国。

他是就是斯大林。

他师从列宁,却与列宁反目;他剪除异己,又未雨绸缪,提出“五年计划”,让苏联在二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说他治国有方,有人说他残暴无情,那么,斯大林究竟是如何登上权利巅峰的呢?

斯大林能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离不开一个人的帮扶,那就是列宁。

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宣告落幕,沙俄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古往今来,每当改朝换代,总有一批旧贵族集结成立临时政府,然而没有哪个临时政府是能得“善终”的。

一个时代的湮灭,必然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诞生。1917年,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掀起了十月革命。

革命大获成功,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政权正式成立。

此时,斯大林已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元老,与他分庭抗礼的分别是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党内骨干。

其中,列宁对斯大林的青睐是有目共睹的。早在1919年,列宁就将党内诸多要职全部交付斯大林。

如中央组织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以及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随便报出一个,都是香饽饽般的存在。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因职务之多,斯大林成为反对派们的众矢之的,说斯大林大搞“中央集权”。

此时的列宁总是为斯大林辩护:“还不是因为我们人手不够。”可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斯大林都是列宁值得信赖的政治同伴。

这份信赖在“十一大”期间到达巅峰。此时,列宁身患头痛顽疾,还经历中风,在大会后预约了一场手术。

为了确保手术期间党务运作如常,列宁来了次大放权。

调整后的中央工作安排是,日常事务由政治局成员分工决定,重大事务由政治局集体决定。

其中,加米涅夫负责政府方面的领导工作,季诺维耶夫负责共产国际相关事务。

而被视作斯大林最大劲敌的托洛茨基,因此前与列宁产生龃龉,并未受到最新任命。

而斯大林本人在原有要职的基础上,兼任新设立的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乍一看,这只是列宁抱病期间的临时安排,其实权利的天平明显倾向斯大林。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的唯一“话事人”,列宁抱病期间与中央传递的所有文件,包括政治局会议的议程,皆由书记处负责。

同时,斯大林本身就是中央组织局领导人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也就是说,斯大林对党的各级机关组织,都拥有直接的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列宁又亲自往斯大林的手上送去把“尚方宝剑”:要求斯大林扩充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的人数。

被斯大林招进来的人马直接成为他的嫡系下属,不知不觉中,属于斯大林的政治班底初具雏形。

用列宁本人的话说:“这次工作调整,斯大林掌握了无限的权力。”

然而,仅仅8个月后,列宁对斯大林的态度来了个两级反转。

1922年底,十二大召开在即,列宁明确表示:

“斯大林现在是总书记,但我无法保证他能谨慎地使用权利......想个办法,将斯大林调离总书记一职。”

结果事与愿违,斯大林非但没有被撤职,反而逐一剪除异己,彻底大权在握。

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1922年,斯大林在党内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步步攀向权利巅峰。

就在势力发展壮大之际,列宁一纸撤令,试图削弱斯大林的实权,然而却是徒劳一场。

斯大林非但没有失势,反而坐稳了头把交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22年9月,养病归来的列宁发现,十一大所设立的领导班子,并未使苏维埃的党务工作得到良好发展。

列宁甚至毫不掩饰失望和不满,说道:“必须改进很糟糕的国家机关。”指出“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拖拉作风”等诸多问题。

言下之意,矛头直指斯大林,认为斯大林是在蓄积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

此时的列宁本没打算和斯大林翻脸,因身体恢复良好,列宁认为,只要自己亲自主持政务,斯大林翻不起多大浪。

可是就在三个月后,1922年12月,列宁突发中风,病情再度恶化,且不容乐观。

缠绵病榻的列宁不得不重视苏维埃政权建设问题,他意识到斯大林行事粗鲁,操之过急,并不利于国家党政的长足发展,甚至可能造成党的分裂。

十二大召开在即,列宁拖着病体留下口授信,信中除了关于苏维埃党政机关改革的指示外,最重要的一条内容就是“将斯大林调离总书记一职”。

十二大在翌年召开,列宁将信交由妻子克鲁普斯卡娅保存,并嘱咐如果届时自己健在,则亲启;如果届时病故,再由妻子递交公开。

说来也是斯大林“气数未尽”,就在十二大召开之际,列宁再次发作中风,病入膏肓,口不能言,无法亲自持政,但又尚未病故。

克鲁普斯卡娅也不知如何是好,一拖再拖,就错过了递交机会。

列宁病故后,一切已成定局,苏维埃政权错失了按照列宁意志解除斯大林职务的最佳时机。

十二大后,十一大的领导班子得到延续,斯大林继续担任总书记,丰满的羽翼彻底迎来高飞的契机。

随着列宁逝世,布尔什维克党围绕着谁来“继承”最高领导权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斗得不可开交。

再来看看斯大林的对手都有谁: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诺维耶夫,以及加米涅夫。

论理论,斯大林不如布哈林;论影响力,斯大林不如托洛茨基;论资格,斯大林不如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

但是,斯大林利用总书记的身份地位,掌握了绝大部分党内成员的去留大权,从而代表了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话语权。

1923年10月,托洛茨基率先发难,写信抨击机关“官僚化”作风严重,矛头直指斯大林大搞“总书记制”。

结果被斯大林在十三大上“打倒”,批评托洛茨基是小资产阶级倾向,公然背离列宁主义。

托洛茨基下台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预感大事不妙,二者强烈呼吁加强党内民主性。

其实就是反对斯大林一人坐大,但还是于1925年底被斯大林和布哈林联手击败。

于是,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三个“手下败将”组成联合反对派,四处奔走,呼吁反对权力集中制度。

1927年底,联合反对派遭遇灭顶之灾,被斯大林彻底踢出政治博弈。

现在,老对手只剩下布哈林了,他与斯大林在政治组织路线方面产生分歧,归根到底还是反对个人专断。

结果可想而知,比起另外三人,虽然布哈林还算“聪明”,也曾“倒戈”斯大林,但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决裂,失去竞争的资格与实力。

至此,斯大林算是彻底排除异己,稳坐布尔什维克党头把交椅,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斯大林时代”。

走到这一步,斯大林背负了数不清的骂名,但这还不是“臭名声”的巅峰。

当斯大林正式执政后,他的所作所为,招致了一场更大的腥风血雨,但同时,也让苏联真正意义上跻身世界级工业强国。

他究竟做了什么?

上世纪20年代,斯大林接了列宁的班,终于攀上权力巅峰。

他将政敌逐出权力中心,一人独大,不惜背负独裁的骂名,更因他的一意孤行,在苏联掀起一场改革风暴。

风暴过后,苏联直接成为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他都做了些什么?

当时,身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群起而攻之,很多国家拒绝承认苏联的国际地位。

其中以英美法尤甚,还有德国在一旁暗自较劲,资本主义阵营联手对苏联实施经济,外交等一系列封锁,致使苏联陷入“孤岛困境”。

更严重的是,格鲁吉亚、乌克兰、阿捷尔拜疆等地的流亡政府,因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资助,开始陆续在苏联境内炸毁桥梁,烧毁工厂,刺杀驻苏使节。

这让斯大林警铃大作,认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反苏战争的前兆。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是想让苏联彻彻底底的消失!

无论斯大林在之前的党内斗争中手段多么残酷,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对苏联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斯大林坚持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如果看到国家有遭受侵犯的危险,而坐视不管,他的人民是不会尊重他的。

因此,斯大林的政治目标只有一个——保卫苏联!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此时的苏联,在经历一战的摧残后,并不具备任何工业能量,甚至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要知道,当初十月革命依靠的就是工农力量,可现如今苏联陷入了“工转农”的困境。

工业的荒废造成了农民的泛滥,苏联逐渐成为农业国。

并非农业不重要,只是在灭国危机的预警下,斯大林不得不做出舍小保大的决定——废农兴工。

1928年,斯大林大手一挥,“两架马车”横空出世:农业集体化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起初,斯大林还坚持传承列宁遗风,采用温和的手段使农民交出田地和粮食。

但哪能这么顺利,交出土地无疑断人财路,农民们大多拒不执行。仅一年内,各地农村爆发骚乱流血事件多达百余起。

国策为大,斯大林使出铁血手腕,粗暴地强迫农民将土地低价卖给国家,不从者统统没收农具和粮食,严重者被判处徒刑。

眼看“暴力执政”稍有起色,这更加坚定了斯大林强制改造农民的决心,要求农民以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为单位,加入集体农庄。

那些不愿加入集体化的农民则被定义为“苏维埃的敌人”,轻则被没收财产,重则流放苦寒之地。

这注定是一场流血的进程,造成的结果是农业生产的极度衰败。

1928年,苏联的农业生产总值为100%,到了1933年已经下降至81%,期间饥荒肆虐,饿死者高达600至1000万人。

还不包括部分地区的农民在反抗的过程中,大肆屠杀村干部,焚烧农庄农田等过激流血事件。

总之,此时的斯大林被彻底扣上了独裁的骂名,但他不在乎,他只想让苏联活下去!

在斯大林的铁拳之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面发展工业,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

在苏联这片土地上,只要是个有手有脚的人,统统拉上“工业生产”的马车。

效果是显著的,苏联的工业迅速恢复到一战前夕的状态。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被超额完成,苏联钢产量达到1770万吨,发电量365亿吨,煤1.28亿吨。

带来的良性循环就是苏联在工业上有了自给自足的本领,在经济上更是飞速发展,为二战的胜利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战期间,众多报的上名字的高精尖重工业武器全部产于苏联;。

可以说,如果不是斯大林坚持发展工业道路,苏联能不能在德国法西斯手中活下来都要打上个问号。

曾在军事上处于食物链底端的苏联,到二战结束前,火炮的数量是德国的3倍,飞机是德国的1倍,坦克的总数比所有法西斯阵营国家的总数还要多出1倍。

打铁还需自身硬,放在哪里都是真理,二战过后,苏联以强悍的军事实力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曾经战战兢兢唯恐被灭国的斯大林,以比肩罗斯福的强势地位出现在国际舞台,连丘吉尔都说:

“我每天晨起祷告,祝愿斯大林健康无恙,只有他才能拯救世界。”

要知道,丘吉尔是出了名的反共,能让他说出这句话,苏联实力的强悍可想而知。

就这样,斯大林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稳坐权力巅峰,甚至领导苏联登上权利巅峰。

冷血独裁,漠视牺牲,足以背负无数骂名的是斯大林,让苏联从二战中活下来,甚至跻身强国的也是斯大林。

功过是非早已被时代洪流湮灭,斯大林无法对得起所有人,但他对得起当时的苏联!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