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篇绝世美文。作者运用优美的语句描写了一个社会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过着怡然自乐的幸福生活。陶渊明通过写桃花源人恬静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战乱的批判。 桃源村是陶渊明所想象的理想世界,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一个"桃源",这个村庄在俄罗斯境内。虽然在俄罗斯,但是当地的百姓都说着地地道道的陕西方言被称为"陕西村"。 这个村庄与世隔绝了127年,有个中国学者在研究俄罗斯历史时偶然发现了这个村庄。村民和学者谈论起外面的情况时竟然问:大清还在吗?

村庄起源 清朝晚期时的同治年间,频繁的战乱令社会动荡不安,在战争中直接受害的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百姓苦不堪言。在千千万万受压迫的人中,总会有人站起来反抗。 白彦虎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带领着陕西人民一同反抗朝廷的剥削,成立了一支陕甘义军。风风火火信心十足的这样一支军队却被朝廷打得连连败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失败?

白彦虎的军队怀着创造一个没有剥削的大同理想社会的愿望的民兵被左宗棠带领的军队打得落荒而逃。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北上,离开自己多年的故土,仓皇逃亡到俄罗斯。 一路北上的逃亡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狂风暴雪的洗礼,忍受着粮食短缺的饥饿,还要时刻担心追兵的追杀。在这样担惊受怕,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们来到了俄罗斯,来时10000多人的队伍在路上损失了近7000余人。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桃源村人因先世避秦时乱,所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陕西村人亦是避清朝乱才拖家带口远赴俄罗斯。来到这里的陕西人远离了战乱的纷争,男耕女织,辛勤劳作,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理想生活。

发现陕西村 陕西村是一位名叫王国杰的教授发现的。王国杰在大学时就痴迷于研究俄罗斯的文化,有一次他偶然地在书中读到了俄罗斯历史中对"东干人"这一记载,身为陕西人的他惊奇地发现书中所描写的东干人的饮食,风俗习惯与我国陕西十分相似。 遥远的俄罗斯境内怎么会有与陕西习俗相近的民族呢?强大的好奇心驱使着王国杰来到俄罗斯,揭开东干人的神秘面纱。 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王国杰教授翻阅众多典籍后发现了东干人的蛛丝马迹,欣喜若狂的他马不停蹄地动身追寻着丝丝痕迹找到了东干人的所在地。

王国庆到达后发现这里的人没有明显的高鼻梁,白皮肤等异族人特征,而是像黄种人一样拥有乌黑发亮的头发以及黄皮肤。更令他诧异的是,与当地人交流后发现这些人竟然说着陕西话,而且还十分地道。得知王国庆是汉人后非常激动,第一反应竟然是问:大清怎么样了? 与他们交谈一番后才知道这些人是清朝时躲避战乱逃难于此地,127年不曾出去,与世隔绝,不曾知道清朝已经灭亡。 风俗习惯 因为与世隔绝127年之久,不曾与当地人交流,这里的人还保留着最纯正的陕西,甘肃风俗,说话习惯上还保留有古代人常用的词如:睡觉说就寝,吃饭说用膳,穿衣说更衣等。饮食上也保留了陕西传统饮食习惯,油泼面,臊子面。

这里的人就像桃花源的村民一样,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你的东西不小心掉在路边都没人去捡,回来找时还待在原来掉的地方。家里大门敞开都不怕担心丢东西。对于来到这里的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 陕西村人将地道的陕西方言代代传承,这里的小孩最先接触的语言就是陕西话,只有上学后才开始学习俄语。他们时时刻刻记得自己的根在中国。他们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在这里你能听到纯正的秦腔,感受百年前的文化气息。 百年来,当地居民除了保留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习俗外还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这种东干文是俄文字母与陕西方言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东干人能看得懂。

落叶归根 东干人很重视文化的传承,对自己的根有很强的执念。 白彦虎当年将东干人带到这里,一直都在思念故土。临终时希望后人以后有机会能回到中国时,在西安的城门上拍三下,告诉祖先,我回来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故乡,虽然身在他乡,但心仍在故国。有些年龄大的人甚至能说出自己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不是战乱,东干人也不会举家迁徙来到异国他乡,饱受思念之情。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在祖国的庇佑下幸福生活。

百年来,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现在的东干人想回国探望已经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了,买张机票就能飞到中国,东干人的思乡之情也因此得到缓解。那么,对于俄罗斯的“陕西村”,与世隔绝127年的事情,大家有何看法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