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清代女性,我们很容易想起缠足这个陋习。看清代女性的照片,无不是病恹恹的样子,很少有神光异彩的。

在整体人群地位都不高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在等级和阶级划分,中央集权的统治下,就是男人也时常要卑躬屈膝,为皇家马首是瞻,更不论那时候比男人社会地位更低的女性了。但是同时清代的扇面绘画作为一座艺术上的高峰,又出现了很多的女性题材,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女性的扇面绘画在清代成就艺术盛况

绘画,是一门很早以前就出现的艺术。在近代照相机未出来之前,甚至在镜子出现之前,绘画就已成了人们观赏自己与万物,并描摹下来的艺术。

而扇子又是在电风扇出来之前古代人们少有的散热除燥,获得清闲的事物。于是乎,扇面的绘画就成了清闲,艺术的代名词,在古代十分受欢迎。作为一个时常拿在手中的物事,上面的艺术创作,便是窥探人们精神世界,雅趣志向的窗口。

画着女性的扇子,在清代不仅是人们用来消遣把玩的事物,还是商家贵胄用来附庸风雅,或者彰显自己事业成就的工具。它还是专门从事扇面绘画的画家们,自我精神表达的渠道。

制造扇子的工艺,在清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羽扇到竹扇,团扇,再到折扇,扇子的功能,也从一开始的实用向高度的观赏功能转变。

扇子图样

明永乐年间,因为明成祖十分喜欢扇子,于是扇子在社会上开始形成艺术的风尚,制扇工艺水平也节节攀高,扇子的质地内容变得丰富多样起来,这些都为后面清代的扇面绘画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明代,扇面绘画已得到了全面的复兴,承袭上一个高峰宋朝的艺术之风。明朝的手工业、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给上面绘画提供了丰厚的成长土壤。士人商贾的思想解放与精神文化追求,让折扇的扇面绘画从明到清,一直都是有识之士的手中挚爱。

在清代,扇面绘画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几乎人人手不离扇。这时候的扇子不仅极具观赏价值,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清折扇

乾隆曾命宫廷画师将宫中三百多把元明藏扇收录汇编为《烟云宝笺》,每逢皇室宗亲过生日,文武百官的贺礼更是必有扇子一项。地方的大员们向朝廷和皇帝进贡的时候,都会精挑细选出精美的扇子。可见那时之风尚。

清朝的北京是制扇业的中心,中后期时在这里涌现出一大批专营书画扇的商家。彼时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名扇,以为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就是今天文化发展还在进行中的社会很难想象的。在广东,扇子甚至被销往海外,画家也会选择中西合璧的画风。扇子在清代经成为了极具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担当了人们日常生活审美,社会关系交流,情感表达,精神书写等等职能。

扇画的生活图景

女性题材的扇面绘画在这时候兴起,成为一种独特的类别,来自于清代画家对日常生活的大量艺术复刻与描摹。

此时的女性在扇面上褪去了说教的形象职能,更多地加入了娱乐的成分,加之女性之美为世人所喜爱,于是女性题材的绘画作品受到了文人骚客的极力追捧。其发展,乃至成就了中国书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奇景。

二、扇面上的女性,艺术加工与生活的结合

清代留下了大量的描画女性的扇面绘画作品,大多没有题名,且大多数女性题材的作品流传于拍卖行和私人收藏之间。主要是三种女性形象:

第一种是才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欣赏才女的传统,到了晚明的时候,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才女更是得到了广大文人的追捧,女子和读书,成为了文人心目中的白月光。是以扇面上的才女们都表现出了极丰富的书香气息,衣着考究,与诗文为伴,一副女文人模样。

到了清代,得到长足发展的市民阶层,成为艺术作品市场的最大买家,于是乎,市场的供应也顺应了需求,才女成为了这时候画家的创作首选。

文人扇画

第二种是劳动妇女。清代画家对于民间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艺术上的情志表达促使广大底层民众形象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殿堂。其形象淳朴,传达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极富生活气息。

第三种是神话女性。我国的神话传统久矣,有着深厚的内容创作土壤。最早的神话女性文学艺术表达便是庄子的《逍遥游》,其有文字记载,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如此神女便寄托了庄子的精神理想。后世更有《洛神赋图》现世,表达人们的精神喜好。

神女形象扇画

到了清代,神话女性形象开始引入世俗化内容,更加地贴近生活。其出现的频率,虽然不如才女和劳动妇女形象多,却显得既十分清新脱俗,又让人回归生活。正应了那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其人物服装,动作,神态,妆容,都实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精神汇聚之致,见诸匠心。

由于扇面绘画用武之地较少,其内容之选择,一丝一毫更是被画家们精挑细选,以达到形神兼备,精神情趣精妙表达之效果。

可见,清代盛行的扇子上的女性,也同样是被精雕细琢的,成为了艺术作品内容的重要来源。实际上,对女性的重视与推崇在民间并没有受到太多政治集权,身份划分的影响,而是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艺术创作加工景象。审美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的点缀乃至升华,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变的。

侍女扇画

三、清代的女性题材画家与艺术创作缘由

在清代,其实并没有画家只画女性题材的扇画,但是画这样题材的画家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宫廷职业画家,民间职业画家和文人职业画家。

与人们一般对清代的刻板印象不同,清代其实是十分重视宫廷绘画的,专门设立了如意馆和画院等机构。不仅鼓励创作,甚至招募外籍的画家,西方的绘画方法因此也传入了宫廷。于是出现了能够灵活使用中西画法的画家,这些都在女性题材的扇面绘画中体现了出来。

民间的职业画家大多以卖画为生,他们出生的环境大多不好,这反而让他们的艺术创作变得自由,内容取自民间,买主也来自民间。这就带来了大量的写实艺术作品,让我们得以一窥那时候的真实生活样貌与女子形象。

文人职业画家,顾名思义,他们都是文人,他们的作品也具有文化与商业的双重属性。

作者的不同,便带来了作品内容的不同。于是乎宫廷画家创作的女性形象便是雍荣华贵的女子,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就是纯朴,自然,具生活气息的女子,文人职业画家画的就是带有文人风气的女子。

清代是男权思想严重的朝代,并且到达了封建专制的顶峰,人民的精神生活其实是压抑的。他们需要情绪的宣泄,以及志趣的表达。无独有偶,清代的扇面上的女性形象,总体而言,偏病态与忧柔。这与无论是艺术创作者还是作品购买者的情志偏好是息息相关的。君臣,天子与庶民的关系,被映射到了男尊女卑的男女关系里。

就好像草菅人命的罗马时代的人们喜欢到斗兽场去看人兽搏斗一样。居于无奈的被统治情况下的人们,也喜欢看到那种自己拥有绝对掌控的关系。

女性形象的描摹与观赏,就成了绝佳宣泄渠道,为人们所追崇。这实际上实现了心理需求上平衡与自我和谐的满足。又或者说,刻画有女性形象的艺术品,扇子,成了那时人们的一份精神安慰剂。其伴随着扇子扇出的悠悠清风,送来更多人们日常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大概看了相对能够掌控的美丽女子,对自己身不由己的状况处境也会忘却几分吧。

总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景象,但总体是发展的。虽然清代女性的地位不高,但是对于女子的观赏艺术创作却成就了一幅盛况,这无形中带来了对女性的重视。

清代带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扇子成为了达官贵族手中的名贵礼物,也成了普罗大众,广大市民生活中的必备良品。它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精神产品,是文化产品中的精粹。它折射出了那时候的社会样貌,人们的审美爱好与精神需求。

男女身份的平等,是文明的体现,艺术创作与加工,无疑在此中担当了教化与引导之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