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规模庞大的黄巾起义为何半年就被扑灭?184年3月4日: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黄巾之乱开始。
黄巾之乱为什么会出现? 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必然现象。 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到黄巾之乱爆发的184年已经有160年时间,王朝已经到了末年。
一来,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官僚体系腐败,导致人民生活艰难。 东汉的桓灵两个皇帝时期,中央政局已经非常腐败。 东汉末年的特点是外戚、宦官、贵族权臣争夺中央大权,内斗非常激烈,一度失去对国家的控制。 桓灵之前,虽然外戚和宦官也获得一部分国家大权,但主要朝政仍然是权臣贵族秉承皇帝旨意进行处理。 权臣贵族同地方实力派,也就是豪强地主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大程度上要保护他们的利益。 在这种权力结构下,王朝能够兼顾上层统治阶级,地方实权阶级以及底层民众的生活,政权尚且稳定。 随着上层权力争夺,先是出现党锢之祸,宦官利用皇帝的势力,将贵族权臣打压下去。此时外戚又往往是权臣的一部分,导致连带利益受损。 宦官的力量逐步增强,成为朝中最强大的力量。 宦官是阉人没有后代,往往强调此生的享受,不做长远打算。 所以宦官集团上位以后,变本加厉的压榨地方豪强家族和底层民众的利益,导致国家根基受到影响,尤其人民生活困难。 宦官集团之所以能够上位,本质上是皇帝纵容的结果。桓灵两个皇帝之所以上位,都是依靠外戚集团的大力支持。外戚集团又联合权臣贵族,获得了很多政治权力。
两个少年皇帝稳住宝座以后,立即对外戚干涉政权不满,利用宦官集团将他们打压消灭。 以汉桓帝刘志为例,这个东汉第十一位皇帝,依靠外戚梁氏支持上位,当时才15岁。 汉桓帝指正处理,就是梁太后和外戚梁氏把持朝政。4年后梁太后去世,外戚梁氏仍然掌握朝中大权。梁氏家族不但位极人臣,而且嚣张跋扈。梁氏领袖梁冀不但成为上柱国大将军,一人累计封邑三万户,远远超出了汉代封侯的界限。梁冀入朝面见皇帝不需要提前通报,甚至还可以佩剑入宫。 虽然汉桓帝的皇后就是梁氏家族成员,但皇帝做到这种地步,恐怕性命都难保。 这种情况下,汉桓帝忍无可忍,冒险联合宦官单超等人绝地反攻,一举诛灭梁氏一族,夺回了大部分权力。
只是,宦官单超等人比梁氏家族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不但自己贪财腐败,还抬举整个家族乱来。 单超的侄子单匡任济阴太守半年贪污6000万钱,“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风气败坏,鱼肉百姓。 当然,除了宦官集团的大肆敛财以外,皇帝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两个皇帝公然的卖官卖爵,大肆敛财,导致朝政更为腐败。这些买官的人可不是仅仅为了一个头衔,上台以后就变本加厉的对民众搜刮,试图赚回本钱。 除了卖官卖爵以外,桓灵还横征暴敛。老百姓各种税收不用说了,灵帝甚至增加地方豪强和贵族的税收。 桓灵两帝的胡乱施政,导致地方经济陷入困境,民众生活非常艰难。
同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东汉末年人口增加到5700万到6500万。 汉代生产力不发达,实际耕种土地面积有限,全国范围出现了地少人多的矛盾。 地方土地兼并又非常严重,农民手上更是缺少土地。 传承春秋战国的遗风,当时中国农村主要由豪强地主家族控制。 当地强大的豪强家族,不但掌握经济特权,也有一定的政治势力。豪强家族扩充自己势力的方式,就是进行土地兼并。 西汉初期,政府严厉阻止土地兼并,民众尚且有口饭吃。 到了东汉中后期,中央政府管理松弛,地方豪强肆无忌惮的进行土地兼并。 如济南安王刘康的庄园,拥有“奴婢至千四百人,厩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而马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防又多牧马畜,赋敛羌胡”。 黄巾之乱之前,地方豪强更是嚣张:任峻在中牟“收宗族宾客家兵数百人”,李典有“宗族及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谯国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东汉不允许地方建立私人军队,但大家族通过控制的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民众,已经可以建立自己的私人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豪强地主兼并了自耕农的很多土地,更有很多自耕农迫于压力,归附于他们成为佃农。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大部分的土地都被豪强地主控制,普通老百姓本来就被各种赋税压得难以生活,现在又出现了土地短缺,真是活不下去。
除了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全面混乱以外,天灾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时旱灾、水灾频繁,还有可怕的瘟疫。 东汉末年短短30年间,史书上有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共12次,桓帝时暴发大瘟疫3次,灵帝时暴发大瘟疫5次。 腐败的政府根本不去赈灾,这些重大的灾祸导致底层平民出现大量死亡。 对于老百姓来说,既然横竖也是活不下去,这样被人蹂躏欺压致死,还不如造反闹一闹。 早在黄巾之乱爆发之前的几十年内,各地都有小规模武装民兵。东汉的军队尚且有一定战斗力,多次镇压了民变,但根本问题不能解决,民变会越来越严重。 换句话说,到了黄巾之乱爆发前,很多民众已经活不下去,大规模的叛乱已经是必然现象。 即便没有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也会有其他人带头造反。
至于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也没什么了不起,他们是河北邯郸的巫医,靠走江湖传教、治病为生。张家三兄弟应该是懂一些医术的,通过宗教来强化洗脑民众,很快获得了支持。 在瘟疫肆虐的中国北方,很多村子十室九空,几乎崩溃。而张家兄弟敢在这种时候去民间治病传教,简直就是同政府完全不同的清流。这样的人自然得到民心,形成自己的势力,教徒很快就有几十万人。教徒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刺史部监查区所辖郡县,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二。 而张角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将十多年收拢的教徒分为三十六个地区,每个地区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只对张角负责,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军政组织。 这个组织以宗教为口号,就是赫赫有名的“太平道”,张角这个“大贤良师”就是政教合一的领袖。 自然,张家兄弟之所以能够形成势力,同东汉朝廷腐败不堪有密切的关系。 要知道,张角传教十多年,他的骨干教徒遍布北方各省,朝廷绝对不可能不知道。司徒杨赐等官员上表朝廷,要求捕杀太平道首领,驱散教民,但腐败的东汉朝廷毫不重视,坐视张角坐大势力。
到了184年前,地方老百姓对于朝廷已经严重不满,到了塔西佗陷阱的地步。 什么叫做塔西佗陷阱? 政府残害和欺骗人民的时间太长,引起了民众刻骨的厌恶和仇恨,公信力全失。 此时政府努力要对人民做一些好事,人民却默认为这些都是害民的坏事,全力的抵制。 也就是说,政府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人民都认为一定是坏事。 一旦王朝到了这个阶段,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说起来,张角的实力也不能算强大。虽然教徒有三四十万,也不都是青壮年男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真正可以造反作战的估计只有四五万人。而东汉边境的卫戍部队,就有十多万人。 如主要负责镇压少数民族骑兵的并州刺史董卓,麾下就有八个悍将三四万军队。要知道,董卓的军队长期同敌人交战,非常有战斗力,绝非鱼腩部队。以张角麾下四五万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男性农民造反,恐怕连董卓都对付不了。 换句话说,东汉此时虽然衰败,对付张家兄弟这点力量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张角为什么要造反? 一来自己名气太大,恐怕未来不会有好下场,不造反恐怕死路一条;二来,当时人民仇恨朝廷,全国性的造反就在眼前。张角是个野心家,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三国演义》中这么写到: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 看看,张角认为自己得到了民心,也不是胡说八道。
这么大规模的密谋造反,想要不泄密是不可能的。起兵前一个月,张角的徒弟唐周向官府告发,供出洛邑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捕杀太平道教徒,诛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这种情况下,张角只能提前起兵,在3月4日直接造反。 张角麾下的军队头绑黄巾,所以被朝廷称为“黄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有农民起义。 不过,黄巾之乱没有维持太久。 184年3月张角起兵造反,11月官兵斩杀张梁、张宝,消灭黄巾军主力,将已经死掉的张角开棺戮尸。 由此,轰轰烈烈的黄巾之乱仅有大半年,就被镇压了。 那么,为什么黄巾之乱这么快就被扑灭? 原因不复杂。
第一, 双方实力差距不大。 上面说了,张角麾下不过四五万人,又分散在北方各省。张角建立了三十六方,对各方的领袖缺乏足够的控制力。这导致张角三兄弟只能掌握之下的二三万人在冀州境内转战,控制不了其他地区的黄巾军。 相比起来,东汉政府虽然衰败,毕竟还能控制全国各州的军队。 汉灵帝让外戚大将何进率领精锐御林军守卫首都,随后派遣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个大将,率领政府军主力部队负责正面同黄巾军交战。仅仅这三人的政府军官兵就有四五万人,实力强于黄巾军。 同时,汉灵帝破天荒的允许地方豪强组成私人军队,保卫乡里,协助政府军。 一时间,诸如曹操、孙坚、刘备等强人在地方豪强家族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军队。 这些军队可以用于地方上的保境安民,削弱黄巾军的实力,也可以帮助政府军作战。 虽然汉灵帝的决策最终导致东汉最后几十年,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至少对于消灭黄巾军是有重大作用的。 东汉政府军和地方豪强军队实力累加,大大超过黄巾军,胜利也就没什么稀奇。
那么,张家兄弟为什么不能同地方豪强联手造反呢? 主要黄巾军起兵以后,主要攻击的就是地方豪强。黄巾军需要各种粮草辎重,唯一获取的来源就是地方豪强家族。所以黄巾军不但打击官兵,也肆意攻击豪强家族,抢夺他们的财富,夺取他们的地盘。 因此,地方豪强将黄巾军视为仇敌,联合政府军一同围剿。
第二, 张角兄弟的战略失误。 张角三兄弟没有什么军政经验,比起后来的三国各军阀甚至吕布之流,都有不小的差距。 上面提到了,张角三兄弟最初的军队不多,然而由于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巾之乱爆发以后立即得到民众支持。 很多地方民众左右也是活不下去,纷纷加入黄巾军,东汉不少地方政权由此垮台。 如果张家兄弟能够集中力量,首先击退卢植等政府军的进攻,随后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假以时日完全可以创造出魏蜀吴割据一方的局面。 但张家兄弟缺乏战略眼光和统率力,甚至无法控制三十六方的全部军队。 而新加入的黄巾军士兵没什么战斗力,需要经过几次战斗才能成长。 张角手下兵力不足,指挥失误,仅仅在3月、4月多次小胜击卢植一次,根本没有给新兵成长的机会。 此时张角没有躲避敌人锋芒,反而擅自在5月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此战,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人联手,集中主力试图各个击破,首先打垮了黄巾军主力波才的部队。此战波才损失极大,被政府军杀死数万人。 这数万人虽有大量随军家属,波才损失兵力也在1万左右。 波才残余势力逃往宛城,试图同黄巾军另一股主力张曼成回合。 然而老辣的皇甫嵩等人没有给波才什么机会,立即调转主力,又联合孙坚等人全力进攻,彻底消灭了张曼成和波才。至此,豫州的黄巾军基本被消灭。 而在冀州转战的张角,遭到卢植大军的反复进攻,最终在6月大败,损失近万兵力,败退到广宗。此时卢植只要全面进攻,一举攻下广宗,就可以斩杀张角,将黄巾军最高领袖消灭,距离最后胜利也就是一步之遥。 好在,东汉上层权力斗争,为张家兄弟提供了喘息的时间。 宦官集团唯恐卢植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的势力,将其诬告下狱,冀州黄巾军局面稍微缓和一些。
此时朱儁率领2万政府军主力,转而围攻荆州地区黄巾军领袖赵弘。 经过3个月苦战,朱儁将荆州黄巾军主力消灭,斩杀了赵弘。 至此,北方只剩下张家兄弟在冀州独木难支,完全处于防御态势,距离灭亡不远了。 卢植的继任者董卓军事能力较差,对于张家兄弟固守的广宗、曲阳旧攻不克。 不过,此时其他各地黄巾军大体被剿灭,皇甫嵩等人可以集中兵力北上,合力围攻张家兄弟。 此时张角已死,张宝和张梁最终被攻破城池,二十多万黄巾军民全军覆没。 由此,黄巾之乱大体被镇压。
张角无法统领三十六方,也造成了大量黄巾军余部的存在。 东汉朝廷同一二十万黄巾军残部,继续混战到多年之后。直到汉献帝成为曹操的傀儡,地方还有不少黄巾军残部活动。 张角的失败主要是战略决策错误,军政能力不足,在己方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分散开同政府军决战。 其实,农民起义大多会犯下类似的错误。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在己方实力并没有明显占优的情况下,竟然胡乱西进同秦朝大将章邯决战。决战失败后,陈胜大军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陈胜吴广大军鼎盛时期,兵力有数十万之多,然而前后半年就彻底败亡。 历史上农民起义不计其数,获胜者少之又少,大多数是因为高估自己的实力,妄图一口吃成胖子,一战平定天下。 相比起来,历史上成功的少数农民起义,大部分稳扎稳打,不急不躁。己方实力较弱时就尽量避敌锋芒,拉拢盟友,扩大地盘,积蓄实力。即便己方实力占据优势,也是用兵谨慎,步步为营,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