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以来,在大连人的社交媒体上,以“千万不要再用45℃的水给宝宝冲奶粉了”为题的视频热传,引发家长们关注。视频中称,因用45℃的水冲奶粉,疑似造成孩子生病,花了5000元就医。网传消息属实吗?究竟该用多少度的水冲奶粉?对此,本市一名儿科专家向记者表示,视频中不用45℃的水冲奶粉的说法过于绝对,有误导家长的嫌疑,请网友不要再转发不实的视频。


       记者发现
       网传不要用45℃的水给孩子冲奶粉
       3月14日以来,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再用45℃的水给孩子冲奶粉了,5000块钱换来的教训”为题的短视频内容在网络平台流传,引发了家长们关注。视频中展示了一名生病的幼儿在打吊瓶的画面。关于为何不能用45℃的水给孩子冲奶粉,根据视频所述,45℃水温遇上奶粉,再遇上奶瓶,温度至少下降2℃-3℃,就很容易冲不开奶粉导致奶粉产生颗粒,孩子喝了容易坏肚子。同时,视频下还带了“科普”“育儿经验分享”“冲奶粉用多少度水”等话题词条。


       记者发现,近期在社交媒体上类似的视频内容具有极高的传播热度。以“不要再用45℃的水冲奶粉”为关键字进行搜索,视频内容大同小异:均以“不要再用45℃的水冲奶粉了,花了多少钱换来的教训”为文案。内容则展现了孩子就医时的脚部、手部以及头部扎吊瓶的画面。不同的视频中,“孩子就医花费”为3000元、5000元、8000元不等。


       问题疑视频发布者偷换概念
       记者在浏览类似视频内容时发现,大多数视频内容存在语意不详及偷换概念的问题。即以“不要再用45℃的水冲奶粉了,孩子生病花费了巨额医药费”作为显著标题,而在评论区文案中表示,标题所指的45℃水是生水热到45℃而非生水烧开放凉到45℃;孩子生病是否完全与冲泡奶粉的水温有关并没有具体详说,而关于幼儿生病花费的高额医药费,没有加以详解,幼儿具体病因难以考证。
       由于视频内容传播量较大,且视频所述涉及家长们关心的幼儿喂养问题,视频内容未经证实在家长群体中流传,极易造成错误喂养的不良影响。“最近刷到好多条有关不要用45℃水冲奶粉的视频了,内容都一样,为什么?”在相关视频评论区,有网友指出视频内容不实,疑似为账号博取流量。
       记者调查
       走访多品牌奶粉建议“用40℃温开水冲调”
       3月14日,针对多少度的水温适合冲奶粉的问题,记者来到西岗区一家大型综合超市走访。在奶粉售卖区,记者看到多家品牌奶粉罐体上标注了冲调说明,冲调方法比较相似,即冲调前将所有喂哺器具彻底洗净消毒并用热水煮沸后,再将饮用水煮沸5分钟并冷却至40℃备用。记者遇到前来采购奶粉的高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给女儿喂奶粉时,冲调温度一直是用烧开后冷却到40℃-50℃的温开水进行冲调。
       高先生表示,他也看到过网传视频,一时心里犯起了嘀咕:“以前都是这么喂的,难道喂错了?”高先生说,按照奶粉罐体上标注的冲调说明以及奶瓶上的温度标准,孩子没有出现过因为水温导致生病的问题,在看了网传视频以后,反而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在中山区一家母婴用品店,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关于冲调奶粉水温的问题,应按照产品食用说明来给孩子冲调奶粉,遵循科学的指导意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听信网络流传的说法。
       专家“不用45℃水冲奶粉”说法过于绝对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本市一名儿科专家,她告诉记者,网络视频中不用45℃的水冲奶粉的说法过于绝对,有误导家长的嫌疑,请网友不要再转发不实的视频。
       她表示,冲调奶粉水温因人而异,普遍情况下把水烧开晾凉至40℃-55℃之间即可。对于45℃水温冲泡奶粉会引起幼儿肠胃不适的说法,她表示,引发幼儿胃肠道问题因素有很多,冲泡奶粉的水温并非是引发幼儿肠道问题的单一主导因素,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奶具是否进行消毒;家长在冲泡期间是否有污染行为;奶粉是否变质等因素都可能会引发幼儿胃肠道问题。
       这名专家建议,家长给幼儿冲泡奶粉时,要先准备好适宜温度的水,然后再添加适量的奶粉,奶粉添加的比例可按照奶粉包装上的建议比例进行冲调;关于冲调用水的选择上,家长们使用自来水煮沸并放凉至适宜温度即可,若家长在户外不具备用白开水冲调的条件,也可以采用纯净水冲调奶粉。冲调完成后,家长要留意奶瓶中奶粉是否充分溶解,观察是否还有颗粒物存在。
       同时她表示,关于网上流传的“用45℃、55℃、70℃哪一个水温更合适”的说法,可根据奶粉冲调意见指导和不同环境下针对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家长选择并调整适宜的水温。例如在冬天或者室外温度较低的环境里,可以适当提高冲泡奶粉的水温。
       ■律师说法
       利用互联网传播不实或虚假信息情节严重或担刑责
       针对此事,辽宁斌鹏律师事务所宋敖嘉律师表示,当下,网络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受短视频创作门槛低、用户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各种乱象滋生。一些账号为了博取噱头,为账号引流,利用家长们关切的话题,传播不实信息。受众在看到此类信息时,要注意辨别,不要盲目转发。
       宋敖嘉律师表示,利用互联网制作、传播不实信息等扰乱社会秩序的,属于违法行为。行为人传播不实或虚假信息情节轻微的,违法但不构成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行为人传播不实或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或是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可能会涉嫌构成犯罪,行为人或要承担刑事责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