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伊朗、埃及特约特派记者 龚觉远 黄培昭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甄翔】在断交七年后,伊朗和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重新开放大使馆。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在该声明中,三国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10日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后表示,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根据10日发表的三方联合声明,沙特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和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分别率领沙特和伊朗代表团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谈。

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

沙特通讯社10日发布的声明显示,沙特和伊朗同意启动双方于2001年4月17日签署的安全合作协定,以及于1998年5月27日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科学、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合作总协定。双方一致同意,两国外长将举行会晤,为互派大使做准备,并商讨加强两国关系的途径。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10日报道称,沙姆哈尼表示,伊朗总统莱希2月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为伊沙代表团“新的、认真的”会谈铺平了道路。

2016年1月2日,沙特以涉嫌从事恐怖主义活动为由处死47名囚犯,其中包括知名什叶派宗教人士奈米尔,引发伊朗什叶派民众强烈抗议。当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使领馆。随后一天,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0日称,过去两年来伊朗和沙特官员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曾数次举行磋商,但2021年伊拉克选举期间磋商搁置,5轮磋商后没有新的进展释出。两国还曾在阿曼举行安全磋商,主要议题为也门局势。

国际知名非盈利团体“国际危机组织”的海湾地区事务资深专家安娜·雅克布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表示,两国恢复外交关系虽然一方面是两国多年来在其他地区国家支持下谈判沟通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这个全球大国的支持和推动。雅克布认为,此事反映出中国在该地区的新角色,尤其是在斡旋方面。“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她说。

半岛电视台认为,由于两国在地区均有巨大影响力,因此两国的关系走势也会影响地区局势,随后也门和黎巴嫩的局势或将有所缓和。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用“中东巨变!”来形容沙特与伊朗的复交。

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 图片来源:美联社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称:“沙特与伊朗的协议表明以色列建立反德黑兰联盟的努力失败了。”贝内特10日发推文说:“沙伊关系的恢复对以色列来说是一个严重而危险的事态发展,代表着伊朗的外交胜利。这对建立针对伊朗的区域联盟的努力是一个重大打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成功的斡旋外交不仅使两个地区大国化敌为友,也将带动地区两大对立阵营关系的重组,并对其他地区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和也门、叙利亚、利比亚内战的缓和与解决起到正向外溢作用。文少彪认为,这一协议是中国和平外交的胜利,说明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了中东国家的高度认可和实质性回应。这说明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兼具战略远见、政策务实性和灵活性,这对于构建新的中东地缘政治和地区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延伸阅读:

在中国斡旋和主持下,沙特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在北京举行了历时5天的密集对话,最终达成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此外,双方还将重启2001年签署的安全协定。这表明双方全面恢复外交和安全关系的决心,也说明中方的斡旋行动推动达成的,是一份实实在在、完完整整的和解协议,而不是局部和临时性的。它既为两国持续多年的对抗画上了休止符,也按下了两国合作的启动键。

沙伊北京对话结出成果,不仅是沙伊两国的大喜事,也是中东安宁乃至世界和平的大喜讯。沙伊两国都对北京的外交努力表示了感谢,国际舆论对这一成果的评价高度正面,这也彰显出中国秉持公正、劝和促谈的和平外交得到了中东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中东是世界上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地区,然而沙伊两国的握手言和说明了,无论问题多复杂,挑战多尖锐,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

2016年初,沙伊两国因沙特籍什叶派教士事件断交,迄今已过去7年之久。期间,两国矛盾多次激化,剑拔弩张,甚至一度滑向战争边缘。沙伊断交并非偶然,两国紧张关系已持续数十年,在教派、民族、地缘政治和大国干涉等因素影响下,沙伊矛盾成为影响中东和平与安全的根源性因素之一,两国围绕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局势展开激烈竞争,导致中东政治教派化、阵营化,中东地区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久拖不决,沙伊两国和中东其他相关国家为此付出了高昂成本和惨重代价。可以说,沙伊无法和解,中东难有宁日。

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大突破,可以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元首外交引领航向。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沙、中海、中阿“三环峰会”。上个月,伊朗总统莱希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实际上,中国一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中东安全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自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来,中国持续为推动中东安全笃行不辍。沙伊两国派团来京对话,正是对中国真诚态度的认可和信任。

其次,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中方斡旋下,沙伊这对宿敌能够铸剑为犁,充分说明全球安全倡议立意高远,完全可以成为平息冲突、化解矛盾的指南针和路线图。过去几年中,中方奔走于沙伊和中东多个冲突方之间,不求私利地为中东和平付出努力,先后多次提出海湾安全框架和解决巴以冲突的倡议。沙伊两国最终“修成正果”,说明中方提出的和平、安全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再次,沙伊和解符合时代潮流。过去几年,沙伊两国深陷冲突漩涡,付出巨大代价,在内外压力下,两国都已意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促和平。近几年来,中东国家之间掀起了一波缓和潮,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缓和。沙伊北京对话获得成功,符合中东大和解、大缓和的时代潮流,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所说,沙伊北京对话是和平的胜利。

当然,沙伊矛盾经年历久、根深蒂固,双方之间仍存在许多具体的分歧,并非一纸协议能够全部化解。然而,沙伊北京对话为双方继续改善关系,解决矛盾开了个好头。相信中东各国也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建设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中东。中国也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