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的人,我们是很习惯把对方当作自己精神上的支柱和依赖的。
       因为结婚之后,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最小单元,让我们以一个新的身份投入到了一个新的感情当中。
       此时此刻,我们是妻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是那个需要承欢膝下的女儿,我们有自己的责任。
       这时,我们就算是再厉害也还是觉得惶恐的,那么和我们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夫妻关系的丈夫,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依赖,本没有错,但缺少了距离,就会背离最开始的初衷。
       婚姻,尤其是已经到了中年阶段的婚姻更是容易脆弱,毕竟“七年之痒”不是说说而已。
       特殊阶段就需要特殊处理,对症下药才可以避免一切让婚姻变得不幸福的因素发生。
       因此,女人到了中年,离老公远一点,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距离远一点,矛盾就会少一点
       小女孩和母亲吵了一架就跑出去了,路过一家馄饨店,她饥肠辘辘却因为走得匆忙没带钱,只能局促地站着。
       馄饨店的老板娘看出了她的窘迫,就免费给她煮了一碗馄饨。
       女孩很感激,吃着吃着就哭了出来,说自己的母亲批评自己,一个素不相识的馄饨店老板却可以给自己煮馄饨吃。
       这时,老板说,小女孩只是因为自己给她煮了一碗馄饨就如此感动,那她的母亲为她做了那么多年饭,怎么就因为一次争吵而都抹杀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对方是自己亲近的人,就会肆无忌惮地伤害对方,无视对方的付出,发泄自己的情绪。
       而这,往往是两个人不愉快的根源。
       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
       距离太近了,就会扼杀我们心里的敬畏之心,就会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对方都应该承受。
       而当距离拉开一点,我们就会知道没有人有义务迁就自己,这时,矛盾也就会少很多。


       距离远一点,新鲜感就会多一点
       都说距离产生美,那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美,距离产生的美究竟是从何而来?
       试想,我们去登山,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山里是雾蒙蒙的,所有的花花草草都是散发着一种朦胧的美。
       虽然看不太清楚,但也平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
       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雾气就会散去,花花草草露出来了本来的面目,虽然看得清楚了,但也没有了最开始的那种美感。
       道理很简单,我们在不是很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脑子里就会自动加上一层滤镜,来对未知的事情进行美好。
       而当我们很了解的时候,由于在未知的情况下有了很高的期望值,即便是现实差强人意,也还是让人觉得失望。
       那是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理想太高了,现实就会失望,婚姻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花非花雾非雾》里有一句话:“你好像是花却不是花,我好像是雾却不是雾。你好像存在又不存在,我好像有你又没有你。”
       婚姻也是需要神秘感的,当距离拉开了,就会因为不是那么了解而增加很多新鲜感。


       距离远一点,幸福就会浓厚一点
       如果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就会因为太熟悉了而失去吸引力,由此,新鲜感也微乎其微,婚姻又怎么可能获得幸福?
       再者,当一段感情太过于亲密无间了,彼此的温度就会处于一个过高的状态。
       就好比金属,在高温的状态下才会是脆弱的,而婚姻也同样如此,温度太高了,感情就会变得脆弱不堪。
       作家蔡尖尖说过:“婚姻就是两个相交的圆,相交之外,你可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相交之内,那是你们重合的部分。”
       在重合的部分里,每一次我们自以为是无所谓的越界行为,都是在往对方身体上扎针,都是在损害彼此的幸福。
       夫妻之间结缘的最大意义,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吃饭穿衣睡觉,而是要给予彼此温暖,然后共同提高生命的档次。


       当夫妻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状态的时候,那么双方就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这样一来,彼此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发展,然后在顶峰处相见。你说,这样的婚姻怎么可能会不幸福?
       TheEnd-
       作者|心理咨询师付东升
       恋爱婚姻心理主笔团|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人生
       微信公众号:恋爱婚姻心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