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此去鲁北所为何事?”4月3日上午,德州高级师范学校“竹如书屋”揭牌仪式现场,一场红色主题演讲以此开篇。该校四名同学韩浩冉、宫婷婷、李金宝和王桤桢是演讲者,也是“提问者”。
“我有一束光,想要带到那里去。”“作答者”是中国抗战史、新闻史上著名的烈士李竹如,或者说,是四位少年心目中的李竹如——一位良师,一位将革命火种撒播到鲁北平原的革命先驱。
五分多钟的演讲,几乎全程脱稿,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李竹如短暂却光辉的一生,让人为之动容。
“这是四位同学代表全校师生与李竹如先生的一场‘对话’,跨越了90年。”学校语文教研室高级讲师王志远是演讲脚本主创,他半生都在曾经的平原师范任教,2022年,该校与另外两所学校合并为现在的德州高级师范学校,迁至德州天衢新区,原校址成为平原县龙门中学的新校址。他熟知学校的历史,近5年收集整理校史近百万字,为脚本创作节省了很多时间。
当天,在该校图书馆和平原县龙门中学阅览室,两处“竹如书屋”同时落成,书屋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旨在缅怀上世纪30年代曾在平原五乡师任教的李竹如,将通过设立红色教育阅览室、开展英烈事迹宣讲等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1932年初夏,27岁的李竹如来到平原五乡师(后来的平原师范)任教,教书育人发展党员。两年后他离开五乡师,赴上海、奔延安、转沂蒙,办报办刊办通讯社,曾任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1942年在反“扫荡”突围中壮烈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五乡师6届约480名学生中,在李竹如、马霄鹏和五乡师党支部及其外围组织“读书会”的培养和影响下,抗战期间参加革命的就有五六十名同志。
活动举办前两天,学校决定,在“竹如书屋”揭牌仪式现场,用一场红色主题演讲致敬英烈。德州高级师范学校教务处副主任陈亮接到学校通知时,平原师范那两棵历经近百年岁月的梧桐树立即在他脑海“跳”了出来,他也曾在平原师范任教14年。“我要把这件事做好。以后有机会,要在这两棵梧桐树下讲一遍。”

之后两天,陈亮、王志远与负责朗诵环节的谭景璟老师和几名同学一起,写脚本、做ppt、排练,马不停蹄。“时间是紧张,但我们想让这个故事抵达人心。”谭景璟他们先是反复给四名同学讲述李竹如和五乡师历史,让他们知道这所学校有着怎样的过去,然后再从朗诵技巧上进行培训。
“李竹如的故事对我们来说为什么重要?”虽听了谭景璟老师的讲解,2022级8班李金宝依旧有些疑惑。他自己也忍不住花了不少时间查资料,“越看就越能看进去,‘即使不做砥柱中流,至少不要与世沉浮’,这是李竹如年轻时写下的一句话,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做了对国家对民族有巨大影响的事情,我想,这便是读书的意义。”
2023级学生宫婷婷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过李竹如的事迹,“先生那句“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让我热血沸腾,感觉红色火种也在我心里埋下。”也是从此刻起,她深深为身处这所学校感到自豪。另一名演讲学生韩浩冉再过一年后也将成为一名老师,她说,一定会把李竹如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们听。
“这两天,四位同学几乎都在排练,很辛苦,压力也不小。为了练胆儿,演出前一晚,我们随意推开5间教室的门,让他们挨个儿上台演讲一遍。”谭景璟说,就在演讲前5分钟,还增加了一处细节——演讲最后,随着王桤桢的一句“请听,这是高师学子的铮铮誓言”,在场300多名学生齐齐起立,大声诵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这句话喊出来的时候,参加揭牌活动的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德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隋力禁不住眼眶湿润,“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新时代的青少年怎样与革命前辈达成精神心灵上的共鸣,这场演讲给了我一个答案。”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贺莹莹 通讯员 张甲峰 任本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