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帝国”这个词汇时,可能会有很多人本能地感到反感,认为“帝国”是旧君主时代的产物。

从本质上来说,“帝国”最显著的特性是其对领土扩张的痴迷与渴望,它们与一般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们往往把领土扩张,当做国家发展和强大的证明,而且这一痴迷和渴望,通常还都是全民性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帝国”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存在数千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仍有一些国家对“帝国”抱有狂热之情。

相比之下,“民主共和”的兴起,即使是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算,也不过才两百多年。

从历史延续性的角度看,“帝国”的消亡不可能会如此迅速彻底,在某种意义上一定会改头换面继续存在。所以即使很多人一听到“帝国”会本能地反感,但实际上接触到“帝国”的一些特质时,却又会忍不住附和赞同。

比如最显著的一点,对于“持续领土扩张”,其实很多国家的民众,其实都无法真正做到对其反感或抵制。

本文旨在讨论俄罗斯的“帝国”特性,并不打算进行立场上的褒贬,所以请大家理智阅读评论。

苏联与帝国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俄罗斯是“苏联之子”,它也一直以苏联的继承者自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苏联的全称叫做“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它是一个由15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原则上权力平等的前提下,自愿联合组成的联盟。

换句话说,苏联的性质其实更像是一个小型的“联合国”,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而让这15个国家原则上自愿加入苏联的动力,是大家一起共同改造世界的理想和信念。

这就让苏联从诞生开始,它就注定了有“扩张”的需求;要改造世界就肯定要扩张,不然如何达成共同目标?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近代西欧帝国,可以发现它们明显有三个重要特征:

一:核心政府与属地督官等级明确;

二:对属地的独立思想或独立苗头实行强力镇压;

三:权力高度集中在核心政府的某一人身上,民众只能服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苏联,这三条是不是似乎同样也都能应验?

不过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西欧帝国的扩张统治是为了奴役和压榨殖民地的民众;而苏联的扩张统治是为了“解放”被奴役的民众。

这一点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混为一谈的,以“解放”为目的和以奴役压榨为目的,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因为结果不尽人意而混淆了概念。

尽管西方学者大多都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美国政府对其实施各项政策与策略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这种说法多少有一些往美国政府脸上贴金的嫌疑。

因为苏联虽然不以奴役压榨为目的,但是它和传统的帝国一样对领土扩张和影响力输出,有着同样——甚至比传统帝国更加狂热的热情。

我们从历史的经验得知,所有的帝国都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

一个传统的帝国通常会在崛起阶段疯狂地扩张领土,而这些新扩张而来的领土又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持,当帝国的领土扩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因维持领土扩张的成本过高,而出现的“消化不良”现象。

当一个帝国发展到这种“消化不良”的地步时,其结果往往是因陷入内乱而衰落,甚至灭亡。

如果我们用传统帝国的生命周期来看苏联,就不难发现苏联在扩张领土的路上走得也已经够远,由于苏联原则上来说是为了“解放”而扩张,并不能像传统帝国那样明目张胆地压榨奴役扩张领土上的民众,所以它注定要比传统帝国生命周期更短,也更加脆弱。

而且与传统帝国的掠夺成性相反,如果我们回顾苏联的历史,不难发现苏联在成立之初就热衷于对外援助,甚至到解体前夕都没有中断。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对12个国家进行援助,赫鲁晓夫当权时大手一挥,把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7个,到勃列日涅夫在位时再次增加到了64个。

根据苏联解体之后清算出来的数据,当时苏联仍然有1300亿美元的外债没收回来。这还只是统计出来的数字,实际上苏联对于古巴、朝鲜等亲苏国家,还一直都以贸易补贴等方式进行援助。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苏联和传统帝国区分开来的重要原因,苏联在势力扩张的同时,不但没有获取利益,反而一直都在做“赔本买卖”。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着鲜明传统帝国特点的苏联,怎么可能做到持续发展?

如果以帝国的视角来看待苏联的解体的话,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苏联在一定程度上有帝国集权和扩张的特性,却又没有帝国压榨新扩张领土的手段,所以它的解体主要是精疲力尽的“猝死”,外界的力量充其量也不过只是推波助澜罢了。

如果我们能够确定苏联有一定的帝国特性,那么结下来再看俄罗斯,就比较容易了。

俄罗斯与独联体

在苏联解体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一直都以苏联的继任者自居。

1991年苏联还在挣扎着吐最后一口气,俄罗斯就与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之外的前苏联11个加盟国,在白俄罗斯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成立取代苏联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有意思的是,独联体的总部设在亲俄的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而它的工作语言也是俄语。俄罗斯在独联体中的地位,肉眼可见的非同一般。

实际上俄罗斯在与独联体中的其他国家交往时,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做派。

然而这里却出现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之前苏联领导独联体国家的时候,是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信念,而俄罗斯凭的什么?

以军事实力为尊的话,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倒是的确最强,但独联体国家至少还有一到两个别的成员也不算差,能掰掰手腕。

如果俄罗斯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胁迫这些独联体国家作为自己的“蕃属”,那么它跟帝国又有什么两样呢?

俄罗斯想要在独联体国家中,充当“宗主国”的意图,其实一直都表现得非常明显。

比如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家亚历山大.杜金就曾经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战略内容中,不仅要恢复已丧失的‘近邻’区域及恢复同东欧国家的同盟关系,而且要建立包括东方国家在内的新的欧亚大陆战略联盟,进行‘帝国整合’。”

杜金所谓的“帝国整合”,其实就是把恢复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当做“帝国崛起”的首要任务。

事实上俄罗斯在与独联体国家对话时,一直致力于维持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的特殊地位,力图扮演苏联曾经扮演的角色。

正如杜金所言,俄罗斯对待“近邻”区域的态度,与对欧美各国是全然不同的。

在与欧美各国对话时,俄罗斯尚且能够保持平等的对话关系,而面临“近邻”区域问题时,俄罗斯仍然“本能”地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意识,习惯于采取强力干预的政策。

这一切对于俄罗斯而言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对于独联体国家来说,却始终绕不过一个重要问题:苏联凭的是共同的信念,俄罗斯是凭什么?

独联体国家之所以从苏联独立出来,大部分成员是因为至少它们的统治者渴望获得一个国家的自主权,当俄罗斯试图以“苏联”的姿态对它们进行控制时,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们如何肯心服?

所以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矛盾,在于俄罗斯始终放不下“老大哥”的身段,却又不具备“老大哥”的软硬实力。

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俄罗斯缺乏苏联的软实力。

前面已经说过了,苏联具备帝国的重要特性,但它与帝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信念是远高于帝国的。

俄罗斯既然已经失去了苏联最重要、最高尚的信念,它再强行要求获得苏联的地位和特权的话,不是帝国行径又是什么?

正是因为俄罗斯的这种尴尬处境,让其对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始终未能如愿。

虽然在苏联解体早期,俄罗斯对于独联体国家有着近乎苏联的掌控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独联体国家先后发行自己的货币之后,“卢布区”逐渐瓦解,俄罗斯对于独联体国家的掌控力也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弱。

实际上在“卢布区”瓦解之后,独联体国家就已经先后掀起“去一体化”的浪潮。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土耳其也扮演了相当微妙的角色。

自2000年之后,土耳其在独联体国家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且一度把增强在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存在,当成既定国策推行。

比较明显的是,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冲突当中,土耳其数次站台一方,甚至趁俄罗斯身陷乌克兰冲突时对另一方进行打击。

这表明土耳其至少已经在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撕开了一个口子,渗入了自己势力。

虽然俄罗斯不愿意成为一个普通正常的大国,然而在经济和军事双重疲软的情况下,俄罗斯想要保持自己的超然地位,恐怕需要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的帝国思想会减弱,在仍然拥有最后底牌的情况下,俄罗斯越是虚弱,反而越容易痴迷帝国思想,这就像陷入苦难中的人,越容易痴迷“救世主”一样。

可与此同时,独联体国家对世界发展形势的判断,却未必会与俄罗斯保持一致,更大的可能是只会渐行渐远。

结语

实际上相比于我国的学者而言,俄罗斯国内的学者对“帝国”这一说法明显更加平淡。

不仅在俄罗斯影响力甚大的亚历山大.杜金,对“俄罗斯帝国”推崇备至,其他的俄罗斯学者往往也认为俄罗斯民众由于历史原因,更喜欢崇拜强力领袖,相比民主更倾向于强国思想;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帝国可能比民主更加适合俄罗斯的现状。

毕竟历史上的俄罗斯,就是以武力扩张和强力政权为主一路走来的。

然而时至今日,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帝国这条路,俄罗斯究竟能不能走得通?这个恐怕真不是我们外人所能解读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