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朱元璋在处理政务的空隙对内侍说:“朕听说徐爱卿背后长了一个疮,应该好好补充营养,让御厨做一道蒸鹅给徐爱卿送去。”内侍领命而去,不久之后,一只蒸鹅就端进了徐府。徐达挣扎着从床上起来,看着那只蒸鹅痛哭流涕,最后边流泪边吃蒸鹅,吃完后不久,徐达就死了。

这是王文禄在笔记小说《龙兴慈记》中记载的徐达的死因:“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徐达被朱元璋所害的说法广泛存在于各种野史和笔记小说中,虽未必是事实,但流传甚广。 而在《明史》中,徐达的死因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徐达的病因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背后长了一个疮,古代称之为疽发背。不过奇怪的是,本来徐达这个疽都快好了,朱元璋也让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到北平去看望徐达,知道徐达快好了之后,又将徐辉祖召回,结果第二年的二月,徐达的病情突然加重,然后就死了。

明明快好了怎么就又突然死了呢?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中间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影响了徐达,那只能说是再次感染,要了徐达的命。事实上,背后长了一个疮在现在来说,很多时候实在算不上一个什么大病,就和感冒发烧差不多,很容易就能治好,但在古代,这是一个要命的病。 翻开史书,会发现很多人因为疽发背而死,这里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秦末时期项羽的谋士范增。范增在秦末时期的众多谋士中占有重要位置,他跟随在项羽身边,为项羽出谋划策,被项羽尊称一声“亚父”,但后期刘邦被困荥阳的时候,为脱困求助于陈平,陈平为刘邦献上一计,即离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等谋士将领的关系,让项羽变成一个孤家寡人。

陈平的离间计很奏效,很快项羽就觉得范增和刘邦那边有往来,因此逐渐夺了范增的职权,这让范增感觉受到了侮辱,于是上表乞骸骨归乡,项羽也同意了,就在范增还未走到彭城的时候,“疽发背而死。” 第二个例子就是东汉末年的益州牧刘焉,东汉末年,刘焉割据益州,想做大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掣肘,194年,他的两个字密谋攻取长安而失败被杀,而且刘焉的城府还遭遇大火,造的那些车乘都被烧毁,周边的民房也遭到了毁坏,刘焉不得不迁往成都,种种的不得已让刘焉很是郁闷,“遂疽发背卒。” 第三例就是北宋时期的名将狄青,狄青算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了,但受重文抑武的大环境影响,狄青后期从枢密使的位子上掉了下来,出判陈州,以至于心情郁结,以至于“疽发髭,卒。”狄青这个毒疮不是发在背上,而是嘴上,同样也是很快就要了狄青的命。

狄青去世三年后,宋朝又一将领出生,即名将宗泽。宗泽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北宋末年,整个北宋已然风雨飘摇,宗泽在战场上屡败金兵,并在晚期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试图劝说宋高宗还都东京,只不过次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忧愤成疾,以至于“疽发于背”,很快就不得不告别昔日的战场,他病重之际还是希望将士们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里,他只说了六个字:“过河,过河,过河。”所留遗表还是希望赵构能够还都东京,其爱国之情令人动容。 以上这些历史上的这些名人,除了狄青是嘴上长了毒疮,其余的都是背后长了一个疮,然后导致了死亡,当然历史上有同样命运的人还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可能很多人觉得背后长了一个疮,不是小病吗,怎么就导致了死亡呢?

而且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几乎所有疽发背的病人都死了,其致死率是相当高的。古代的很多医书中对痈疽都是有记载的,比如《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疽发背者,多发于诸脏俞也,五脏不调则发疽。” 疽发背是一种皮肤病,是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被细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化脓性疾病,这种病在现在看来,只要不是出现了很严重的感染,一般就是小病一个,治疗这个病基本是离不开抗生素的,如果是很轻的病症,甚至不需要抗生素就可能治好,但在古代却不一样。 我们知道,古代是没有抗生素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种病的死亡率,当然,如果仅仅是没有抗生素,或许它也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死亡率,而之所以病死率几乎百分之百是有好几个原因的。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古代没有抗生素,无法有效对抗细菌感染,尤其是这种化脓性的感染疾病。

其二,就是卫生条件不允许,并不是说古代的人不爱干净,讲不讲卫生是个人的问题,并不是时代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的整个卫生条件确实不行,杀菌、消毒等方面远不如现在,背后长了一个疮的时候,是做不好好好杀菌消毒,不让其继续感染的。如果衣服不经常换,不经常洗澡,再加上长时间躺在床上这,很容易就会加重病情。 其三,背后长疮后很容易被忽视。疽发背的最初,是感觉不到疼痛的,因为在背后看不到,所以只能等到有了疼痛感才有所觉,而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些严重了,需要及时将脓疮弄出来,再辅以抗生素,自然很快就好了,但因为没有抗生素,所以这个时候单纯地用药物解毒已经没什么用处了。 其四,纵观史书,背发疽的病因之一就是心情郁结,即便是现在,心情郁结也会导致很多疾病,而史籍中记载的那些事例,大部分是郁郁不得志或者壮志难酬,总之就是心里有郁结排不出来,这样很容易很引发疾病。 而心情郁结导致背后长了一个疮之后,很多人包括医生并不知道如何有效治疗这个病,更不知道心情的好坏也能影响这个病,自然不会关注精神上的好坏,如果继续心情郁结,再怎么治疗也是没有用的。 以上种种,导致了这个在今天看来是小病,在古代却是致命病的“疽发背”成为古代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所以,翻开书籍,经常会看到有人因为背后长了一个疮就死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