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66%都是水,这些水通过血液循环滋养了细胞和细胞间质,对我们无比重要,而且这些无比重要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从各种途径逃离,比如出汗,排泄,呼气等等。

而“多喝热水”堪称回应健康烦恼的万能答案,但用得多了,难免产生敷衍了事、缺乏诚意的感觉,这也使它成了最不招人待见的一句话。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中国人喝热水的传统已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热点讨论话题,上到官方媒体下到各国网红,在吐槽中国人爱喝热水这件事上不遗余力。在中国,谁没有听过一句“多喝热水”,那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

事实上,大家可能并不清楚,65度以上的热水堪称“致命水”,常喝伤身,甚至可能致癌。这是为什么呢?

65度以上热水属于致癌物

首先,在2016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下属IARC就宣布65摄氏度以及以上温度的热水(不仅仅是水、还包括茶以及任何其他热饮)都很可能致癌(食道癌),属于2A级致癌物,所以,严格来说,喝65度以上的热水就是在喝致癌物。

过烫饮食带来的主要风险是对食道的损伤,这可能会增加食道癌变的风险。此前,研究者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相关性的迹象。有关“烫饮致癌”的人群研究证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南美,在这里,人们有喝马黛茶的习惯(马黛茶是冲泡巴拉圭冬青叶子得到的饮料),而这些茶往往很热,饮用温度超过了65°C。研究发现,喝很烫的马黛茶与食管癌风险增加相关,而冷的马黛茶则不会产生这样的风险,也有动物实验显示了65°C以上热水的致癌性。



在2016年7月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期刊的一篇关于咖啡、咖啡伴侣和热饮致癌性的评估报道(carcinogenicity ofdrinking coffee,mate,and very hot beverages)中,该研究指出对于饮用很热的热饮产生致癌性的机制和相关证据还不充分,但是饮用很热的热饮和细胞损伤及可能致癌的联系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很热的热饮可能会致癌,但是为什么会致癌,这个机制我们还没有研究清楚。

事实上,不仅是热饮国内饮食一直就一个不良习惯,叫趁热喝趁热吃,这个糟糕的习惯,让食道癌成为继肺癌、胃癌、肝癌后的另一大高发癌症。食道癌高发,就是因为喜欢吃太烫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引发癌症的风险

事实上,我们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盖着柔软的黏膜。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所以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在接触到75℃左右的食物时,娇嫩的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幸好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非常丰富,受伤的组织会及时的脱落、增生、修复,所以偶尔一点点的轻伤可以很快恢复。

而那些经常吃烫食的人,口腔、食道黏膜在不断的热刺激下,一直重复着上面的修复过程,黏膜也就不停地增生增厚。增厚了的黏膜对热刺激的反应逐渐降低,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喜欢吃热食喝热饮的人,会陷入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要吃烫食的恶性循环。

而食道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钝,黏膜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就会瘦到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从而增大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就会逐渐引发口腔溃疡、食道溃疡和食道炎等问题,进而可能造成细胞的癌变。长此以往,还会加重胃的负担。

北京大学前不久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45万多名30~79岁中国成年人进行了为期平均9.2年的追踪调查,并对数据展开分析。调查期间,共有1731名参与者被诊断为食管癌。结果发现,平时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并且经常爱喝65℃以上热饮,患上食道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增加5倍以上。

如何正确喝水

当然,这不是说热汤、热茶都不能喝了,最重要的还是让它们稍微晾凉一点,降到适宜的温度。刚出锅的滚烫热食,还是等等再享用吧。喜欢吃热食的最好在40度-50度左右。

那么,从感官上如何判断65℃是多热呢?曾有热心的消费者进行过测量,比如刚出锅的面条大约70-80℃,刚沏好的茶水大约80-90℃,而火锅汤高达120℃。

另外,在任何时候,“多喝水”都不代表“玩命喝水”。虽然在健康人中比较少见,但饮水量超过肾脏可承受范围时也会带来危险。

若要问你平均每天应该喝多少水,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八杯水。每天八杯水的定律是不少人信奉的养生守则,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杯子到底是多大的呢?是用500ml的运动水杯?还是200ml的咖啡杯?

其实,我们应该执着的是喝水总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建议:男性每天喝1700ml以上的水;女性则是1500ml。

另外,人在在进行完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之后,会消耗身体很大的热量,而在缺水的状态下快速喝下大量的水,会使人体中的细胞出现膨胀,从而引起低钠血症,很有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例如呕吐、眩晕、心跳加快、呕吐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即便是缺水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喝水的方式,尽量少量多次饮水才是合适的。

希望大家都能正确饮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