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始,江苏省政府正式发布了针对全省范围内的野猪捕杀条令,并规定每一头野猪的捕杀赏金为人民币一万元。

其实就在2023年十月,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站刚刚把野猪移出了“三有”野生动物名录,也就是指那些有重要的生态、科学以及社会价值的动物。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觉得奇怪了,不必说是黑皮黑毛的野猪,现在的小孩子就连见着日常食用的家猪都觉得新鲜,前者怎么就变得这么不受待见了?更何况,就算野猪不属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在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官方又为何会对民众下达赏猎令呢?

为什么要驯化野猪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猪可不是现在互联网时代里“呆蠢傻”的代名词,而是极具野性的图腾神兽。别的不说,我们从小就烂熟于心的十二生肖里就有猪的一席之地,足以说明中国先民对这种动物的崇拜与重视。

距今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的国土上就已经出现了猎获、驯化野生猪的考古发现。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阶段,语言、文字这些相对高级的文明产物都还基本上没有问世,祖先们最先学会的是提升求生与繁衍两大本能的效率。

在这其中,吃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如在我国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种植水稻的痕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意识到,想要生存下去、活得更久,就必须摄入充足且丰富的营养物质。

而除了水稻一类的粮食作物,肉类也同样不可忽视。在学会狩猎之后,只要是出现在眼前的活物,中国先民几乎都抓过一遍。当然也不仅是我们国家,每一个民族文明的诞生初始,都需要大面积地进行覆盖性信息扫描,才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道路。

对于狩猎来说也是一样,一开始盲目地看见什么就抓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为了从中筛选适合我们吃的动物。

很快,野猪就从中脱颖而出。这种动物虽然体型强壮且凶狠野蛮,但是其肉质却是所有动物中最好的,肥瘦相间搭配均衡。正如前文所言,野猪能够给我们人类带来最丰富的营养。

更重要的是,这种动物还特别容易驯服圈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人们发现野猪在幼崽阶段很需要依靠,一旦我们捷足先登获得几只幼崽,对其进行喂养,那么这批幼崽就会听命于人类的管教。

于是,在几代人和几代野猪的交际过后,这种原本凶悍的野生动物,很快就成为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第一批圈养牲畜。

在距今差不多八千年前的河北磁山遗址中,我们第一次发现中国先民储存的粮食和牲畜,其中就包括圈养的家猪,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养猪遗址。

后来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野性十足的野猪逐渐被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驯化成家家户户最常见的牲畜。而且与此同时,养猪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从古至今,我们国家都是不可否认的世界第一养猪大国。

现代野猪的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新中国政府从欧洲引入白色种猪,从此彻底改变了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养猪格局,白皮白毛的小猪形象才映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视剧86版《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一改此前连环画以及各种戏曲舞台中的“野猪”形象,第一次将威风八面的天蓬元帅和喋血凶残的吃人妖怪变得如此可爱,也是迎合了当时我国时代的发展。

也是从那时开始,家猪和野猪的区分在我们国家变得越来越清晰。即便是问现在的孩子们,他们都知道白色的是家猪,黑褐色的是野猪。

相比于由野猪驯化而来的传统家猪,如今的白色家猪是欧洲科学家们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杂交繁衍而来,虽然说可能在肉质和口感方面比不上一天一天喂养长大的前者,具有更高的生殖能力和成长效率。与其说后者是一种牲畜类动物,倒不如说它们完完全全就是为人类服务的肉体工具。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传统的家猪和养殖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只有现代化的规模生存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黑褐色家猪被淘汰已成必然。

慢慢的,农业养殖业工作者们不再需要漫山遍野地抓野猪来进行家猪配种,白色家猪已经弥补了传统模式下的所有弊端。

于是,越来越多的野猪回归山林,再次成为啸聚一方的“绿林好汉”。

然而,此时的人类社会也同样与千年前有所不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的划时代进步以及急剧增加的人口使得人地矛盾日渐尖锐。简单来说,就是人越来越多,可是老祖宗供给我们生产的土地还是那么多,想要收获匹配人口数量的农作物,就必须开垦新的耕地。这样一来,原本属于野猪等野生动物生存的区域就开始逐渐缩小。

既然矛盾在所难免,那距离冲突的发生也就不远了。在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各处报道的新闻中,野猪冲进农田啃食庄稼甚至伤人的消息层出不穷。

我们一直在强调,野猪是一种体型硕大且生性凶残的可怕动物,尤其是拱嘴处长有獠牙的野猪,连老虎见了都要畏惧三分,更何况是普通村民。而且正如前文所说,这种动物的生殖能力还不低,一胎就有好几只幼崽,繁衍速度特别快,只要放纵其自然发展,用不了几年它们就能漫山遍野地出现。每次出门觅食都是居家行动,全家男女老少都在一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民族都把野猪作为神兽的原因,它们象征力量、繁衍以及家族团结,古代西方很多军事理论甚至还会引用野猪的觅食战术,是真的对这种动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如此野蛮的野猪放在如今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威胁。

而且,这种动物在野外环境中还特别有竞争优势,跟肉食动物相比,它们的饮食更为灵活,吃肉可以吃素可以,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它们也不挑剔,即便豺狼虎豹都因为找不到食物而消失匿迹时,野猪依然可以生存下去;跟食草动物相比,它们的攻击力要明显强出很多,獾猫野兔不敢抢它们的食物,比它们体型更大但性情相对温和的獐狍野鹿也不敢轻易招惹它们。

就这样,野猪更加肆无忌惮地称霸山林,连人类的领地也不放在眼里。

那么话说到这里,就没有人反抗过野猪的袭扰吗?当然有,只是他们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就在2021年,一起发生在河南省的案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一对夫妇因猎杀八头野猪被司法部门处以有期徒刑并缓期执行,他们没有使用非法枪支、管制刀具,只是利用电击的方式进行捕杀,而动机起因也不过是因为之前一年,由于野猪的肆虐,导致他们家七成的庄稼被毁。

对于农民来说,这样的打击无疑是断绝财路。但是对于国家的法律而言,这种蓄意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正所谓法律总是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总要先发生一些冲突,才能引起有关部门对法律调整的思考。

仅是在此次案发的河南省南阳市,受野猪袭扰的村镇就有37个,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超过人民币两千万元。这么一对比,是不是觉得一万元的野猪赏金也没有那么高昂了?

各地痛定思痛,都开始了针对野猪泛滥的清理工作。由于之前几年的疫情缘故,野生动物病菌问题一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如今已是“后疫情”时代,鼓励居民进山围剿野猪更是刻不容缓。

当然,回归到动物环境保护的主题,生活栖息地被大量侵占的野猪下山觅食也是生计所迫,不吃饭就要饿死。因此,目前江苏省等地实行的野猪赏猎政策只是解燃眉之急的应急之法,从长远来看,切实解决尖锐的“人地矛盾”才能一劳永逸。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的出现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变量,只有遵循正常的自然与生物相处逻辑,我们才能规避那些因此产生的矛盾与闹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