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5月14日电,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问乌克兰期间表示,美国正在对接乌克兰和北约,然后将引导乌克兰加入北约。而乌国防部也在同一天表示,乌克兰已受邀加入北约联合作战实验室网络(CFBLNet)。那么,乌克兰和美国的表态有什么内在联系,北约的目的又是什么?

北约联合作战实验室网络,是由北约通信与信息局(NCIA)建立的,乌克兰加入这一网络,应该就是布林肯说的“对接乌克兰和北约”的主要内容,可以将乌军的作战系统融入北约,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坊间流传的乌军搞了一个“滴滴”接单式作战模式,就是通过北约的卫星和侦察机等提供的情报,实时掌握着俄军的动向,然后在一个作战平台上实时发布作战“订单”,各个乌军部队则通过平板电脑“接单”,利用高度的战场单向透明优势打击俄军。这个系统很实用,但依靠的是民用移动网络,非常容易遭俄军切断,或者黑客入侵。

现在乌克兰加入北约联合作战实验室网络,就等于“滴滴”接单式作战模式升级到了2.0版,而且系统的保密性更高了。但这也对乌军的硬件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么西方大规模援助北约制式武器,要么对乌军原有的苏系武器进行信息化改造。

比如西方援助给乌克兰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或JDAM-ER精确制导炸弹,虽然能挂在乌军的苏系战机上,但都是起飞前就输入目标坐标,只需要飞到预定地点发射即可。但如果需要临时更改目标,就做不到了,因为乌军战机和北约机载武器的数据链并不相通,不能向导弹或炸弹实时输入信息。而受制于原始设计、机内空间和供电限制等因素,对苏系战机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改造,难度极大且性价比不高,还不如直接给北约制式武器了。所以,美国在四月末批准向乌克兰提供的610亿美元军事援助,很可能就是为了实现“乌克兰与北约的对接”。

那么,俄乌开战都两年了,北约为什么现在才要将乌军融入自身的作战体系?很简单,乌军最近扛不住了。自从去年乌军夏季反攻失败后,俄军逐渐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在多个方向转守为攻,甚至还在哈尔科夫方向开辟的新战线,而且战果颇丰。比如在14日,俄罗斯国防部就表示,俄军一昼夜就让乌军损失了1360人。很显然,能够重新发动大规模进攻,俄军这是有富余兵力了。而乌军则面临兵源不足的困难,而且越往后会越严重,人手不够,还想提升战斗力,那就只能从武器装备方面想办法,而加强与北约的信息化融合,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那么,布林肯说的“将引导乌克兰加入北约”能否成真呢?很多人认为,北约规定了处于交战的国家不能加入,所以乌克兰显然不符合这一条。不过你只要翻看一下《北大西洋公约》全文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哪个条款规定交战国不许加入,这只是网上的谣言。《北大西洋公约》涉及到加入资格的只有第十条,要求就是两点:一是现有缔约国一致同意,二是对北大西洋地区安全有促进作用。所以,北约的标准很灵活,如果你的加入很有必要,不管你是不是在打仗,都没问题。

那么北约有必要让乌克兰加入吗?至少从目前为止,拉乌克兰入伙,对北约弊大于利。因为“火线加入”,就会自动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进攻,就会被视为对所有缔约方的进攻,所有北约成员国都要对俄罗斯开战。显然,对于常规武器落后,但核弹头充足的俄罗斯来说,这会引发它的过激反应,起码会动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念头。美西方国家只是想剥削全球,好维持他们的高福利生活,如果地球变成了核废土,他们剥削谁去?具体到俄罗斯,就是把它削弱成一个大号加油站就行了,干嘛搞得玉石俱焚,两败俱伤?所以就像现在这样,武器源源不断,军队换皮参战,既能消耗俄罗斯,又不引发核大战,难道不是更好吗?

实际上,北约始终在控制俄乌冲突的规模。比如美国一直以来给乌克兰划的红线,就是援乌武器不得用来攻击俄罗斯本土。英国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斯近日也表示,英国允许乌克兰使用英国移交援助的武器攻击克里米亚,因为英方认为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在虽然在五月初向路透社表示,乌克兰有权使用英国提供的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但这更像是一种试探,看一看俄罗斯的反应。只要美国人不点头,乌克兰绝不敢用北约武器进攻俄罗斯本土。

所以,北约这样的态度,你能指望它为了乌克兰跟俄罗斯大战一场吗?显然它更倾向于目前的“事实参战”。至于布林肯“加入北约”的许诺,估计就是眼瞅着乌克兰要崩了,赶紧画个大饼让泽连斯基扛住而已。但即便如此,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联合作战实验室网络,还是会实实在在地提高乌军的战斗力,对于一向重火力而轻信息的俄军来说,未来的仗可能不好打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