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恒丰路天目西路上桥要爬40多级台阶 来源/李晓明 徐驰 摄(下同)

  为解决天桥变“天堑”这一“过街难题”,自2022年起上海持续推进“人行天桥加装电梯”这一民生实事项目,越来越多的人行天桥通过“加梯”提升了通行便捷性和舒适性,也赢得市民点赞。

  然而,近期,多位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一些人行天桥电梯存在装而不用、故障频发、使用麻烦等问题,给市民日常通行造成不便。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测评。

  民声调研:

  地点一:恒丰路天目西路

  建设周期长 迟迟不运行

  家住铁路上海站附近的何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通勤要乘坐地铁1号线,天目西路和恒丰路路口处的人行天桥是必经之路。这个天桥很久之前就加装了无障碍电梯,但是却迟迟不开,行人过马路要一上一下爬两次楼梯,每段楼梯有40多级台阶,一到下雨天楼梯平台都会积水,爬个楼鞋子都要湿掉。“铁路上海站每天有那么大的客流,为何造好的电梯不能早点投入使用,给市民提供方便呢?”

图说:电梯尚未启用

  记者实地走访,从铁路上海站南广场出来,步行约百米就到了恒丰路天目西路路口,这个路口地面上没有过街横道线,只能走人行天桥。在路口的东北角,有一部崭新的无障碍电梯,记者走上前去,却看到电梯门紧闭,按键没有反应,门口也无任何说明。记者只得从旁边的楼梯爬上天桥,楼梯有45级,如果带着大件行李爬楼的话相当不便。

  上天桥后,记者看到这部无障碍电梯2层位置依然大门紧闭,门口系了一根丝带防止行人靠近,四周也没有任何标识和说明。记者在人行天桥上走了一圈,发现在天桥的四个角落均安装了无障碍电梯,除了东北角这部电梯没有运行外,其余三部电梯目前均处于试运行状态,门口张贴着“无障碍电梯乘客须知”,并公示了运营时间为6:00—21:00。电梯轿厢内,则张贴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以及应急救援电话等信息,记者逐一乘坐,这三部电梯均运行正常。

  实际上,恒丰路天桥电梯可谓让市民“苦盼多年”。早在2021年,恒丰路天桥加梯工程就已经开工,但竣工日期却一拖再拖,好不容易等到竣工,但电梯何时正式投入使用也让人“望眼欲穿”。针对这一情况,静安区相关部门解释,上述三部电梯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基本竣工的,之后在办理特种设备检验使用登记证和相关的验收手续,所以近期刚刚投入试运行。因为东北角的电梯是后做的,所以手续上稍微慢了点,目前暂未启用。等到验收手续办妥之后,会尽快投入使用。正式投入使用后,电梯运行时间也会延长到22点。

  地点二:崧泽大道乐高路

  使用要申请 三天两头坏

  市民刘阿姨讲,去年年底,她和老伴从市区搬到青浦区崧泽大道乐高路附近的小区。从此,位于崧泽大道乐高路上的这座人行天桥,就成了他们全家人出行的唯一“依靠”。然而,电梯两旁的无障碍电梯几乎是“天天坏”,始终没有完全修好过。“我有骨质疏松、膝盖积液等老毛病,走路非常吃力,过桥要爬3层16级台阶,总共高度将近8层楼,我实在是吃不消啊!”

图说:来往市民只能爬楼梯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天桥位于崧泽大道上,毗邻地铁17号线徐泾北城3号口。从地铁口走出,天桥是横跨崧泽大道的唯一“出路”。位于天桥两侧南北两侧的人行扶手上,分别装有两台比较陈旧的斜挂式电梯。上面写着一串醒目的手机号码,示意可以找人开梯。然而,记者拨打电话后却得知,天桥南面的这台电梯已损坏多日,工作人员说“只能绕行”。眼见电梯无法正常使用,不少市民只能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架着婴儿车,吃力地爬楼梯;一些推着轮椅车的家属则“无路可走”,甚至有人选择“铤而走险”,直接穿过没有设置斑马线的崧泽大道。

  刘阿姨无奈地说,即便是这处斜挂式无障碍电梯处于完好的状态下,要顺利地打开电梯,“障碍”也很多。“按照上面的手机号码拨过去,等到有人过来开锁,起码等上10多分钟。”她坦言,半年多来,为了避免过桥麻烦,自己每周出门的频率都变少了。“我至少报修过5次,打了很多电话,也没有回复。”

图说:崧泽大道乐高路天桥的升降梯罢工

  记者辗转联系后获悉,这两台无障碍电梯由一家周边负责停车管理的物业公司“代管”,由此才造成一连串的不便。该代管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有使用需求的话,可联系现场组长的电话,会有专人开锁、运行、协助使用。“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在10分钟内到场。”至于维修方案,对方称要联系徐泾镇相关部门。

  雪上加霜的是,位于天桥另一侧的一台升降电梯,也经常损坏。记者采访当天,这台电梯也处于维修状态,根本无法正常启用。这台电梯的管理方表示,去年10月装修时,电梯进过水,落下了“病根”,目前正在联系厂家、等待配件,将及时修复。3台电梯中,2台损坏,无疑给过路市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青浦区徐泾镇规划建设科核实情况后回复,天桥南侧的无障碍电梯确实损坏多日,正在与外地的厂商联系维修;另一台升降电梯为按钮损坏,也已做好沟通,将尽快更换配件。

  地点三:杨高北路近胶东路

  电梯频趴窝 管理有难度

  市民张先生则指出,位于杨高北路近胶东路的人行天桥两侧,两部电梯竣工后刚投入使用不久,就经常发生故障停运,给市民通行造成障碍。

  晚上8时许,记者在此处发现,这座天桥成色很新,桥面上还装饰着灯带。在靠近杨高北路的两端,各有一座升降电梯。旁边则是楼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记者驻足15分钟观察,发现规规矩矩地“推车上桥”的路人不多,“投机取巧”将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等直接“塞”进电梯的市民却不在少数。只见两名骑车女子直接将自行车并排带进电梯,电梯门几度无法关上,经历数次开启后,才勉强关门。而在电梯门上,也未张贴有“自行车、电瓶车禁止入内”的相关标识。

图说:位于杨高北路近胶东路天桥旁的电梯,市民直接将自行车骑入轿厢

  记者找到电梯管理方,一名工作人员坦言,这两部升降电梯为今年2月份左右新建,几乎与新造的天桥同时投入使用。电梯频频损坏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随意进入,大门经常损坏;二是受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不过,电梯维保直言,由于电梯的管理权并没有移交给属地浦兴路街道,且为24小时开放,确实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他们也表示,将上报情况后,及时进行整改。

  地点四:世纪大道东泰路

  经常出故障 维修无告知

  据市民陆女士讲述,上周她推着婴儿车带着宝宝去逛陆家嘴,途经世纪大道东泰路准备坐电梯过桥时,却遭遇设备发生故障,被生生挡住了去路。“这里是‘闹市区’,边上就是金茂大厦,人流大、交通忙,电梯坏了也没人来及时维修,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最终,她只能从地面绕了个大圈子,才抵达目的地。

图说:世纪大道东泰路的升降梯“趴窝”

  这座天桥位于东泰路,毗邻世纪大道。天桥旁装有一座升降天梯,外观稍显老旧,尚能正常运营。几名在附近上班的白领直言,这部电梯的使用频率较高,坏的几率也很高,每次坏了也没有任何告知,如果不坐电梯,则至少要攀爬30多级台阶,实在“很辛苦”。

  通过电梯上的联系电话,记者致电工作人员询问维保情况,对方表示,这部电梯的开放时间为早8时至晚10时30分左右。“日常来说,每天都需要检修一次。如果正好碰上检修的时间,那肯定没办法正常运营了。”

  民声建言:

  1、管理权责能否更明晰?

  天桥加梯是一项民生实事工程,而电梯属于特种设备,事关人身安全,尤其对于人行天桥这种人流通行密集的公共场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日常维护、保养上更需要加大风险管控力度,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天桥电梯由于权责不明,一旦发生故障还要“辗转”联系多方,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市民呼吁,同样是民生实事项目,天桥加梯可以参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出台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电梯主体责任、日常维保等事项进行明确,以免陷入“建而不管”的困境。

  2、细节考虑能否更周到?

  天桥加梯在总体上方便了市民通行,但从市民体验度来说,在一些细节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位于延安中路陕西南路的人行天桥,分别加装了3部垂直电梯,还配备有3部自动扶梯,大大提升了整个过桥的便利度。不过记者现场体验发现,从位于天桥西南角的无障碍电梯以及自动扶梯上来,刚上到桥面就会遇到一道“坎”—两级台阶,对于拖着大件行李箱的行人来说不太友好。还有一些天桥电梯地势低洼无遮挡,遇到暴雨天气容易积水,也容易导致故障。

  市民提出,在天桥加梯的建造细节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无障碍出行便利度,以及极端天气影响,通过设置雨棚等装置,让功能更加优化。

  3、运行时间能否更人性化?

  目前,天桥电梯的运行时间并无统一规定,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每一处天桥电梯的开启时间也并不相同。

市民认为,对于一些位置特殊的人行天桥,比如毗邻火车站或者重点商圈的,考虑到其人流量比较大,在电梯的运行时间上能否适当延伸,与地铁的时间相一致,为市民换乘轨交提供便利。

  新民晚报记者 李晓明 徐驰

  测评表

  测评对象 电梯数量 运行时间 是否有自动扶梯 主要问题

  恒丰路天目西路 4台 6:00—21:00 无 3台试运行,1台未启用

  崧泽大道乐高路 3台 24小时 无 3台坏2台,使用很麻烦

  杨高北路近胶东路 2台 24小时 无 非机动车随意进,经常损坏

  世纪大道东泰路 1台 8:00—22:30 无 时好时坏,维修频率高

  延安中路陕西南路 3台 6:00—22:00 有 台阶设置有落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