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传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邯郸市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

篡位的野心家

王莽的姑姑是汉成帝的母亲,王氏一族作为外戚,十分显贵。王氏子弟生活奢靡,只有王莽非常俭朴谦和。他对待母亲十分孝顺,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学习刻苦,作风严谨,成为当时的道德楷模。

王莽二十四岁入朝为官,做事认真,待人恭敬。有一回,王莽的伯父、大司马王凤病了,王莽一连几个月不脱衣服,在床边伺候。王凤临终之时把王莽托付给成帝和王太后。

王莽身居高位,但行事谨慎,礼贤下士,他的叔父们上书成帝,愿意让出一部分封地给王莽,朝中很多知名人士纷纷称赞他,成帝也认为王莽人才难得。王莽的官职逐步提升。

王莽的官越做越高,却越来越恭敬,经常把俸禄分给宾客和百姓,把车马和衣物卖掉分给穷人,结交朝臣。他的好名声传遍朝野,甚至超过掌权的叔父们。

大司马王根是王莽的叔叔,即将退任,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早于王莽,名声也在王莽之上,接任大司马的呼声很高。王莽想谋求大司马之职,就悄悄派人搜集淳于长的罪证,通过王根向成帝奏报,淳于长在狱中被杀。

王根退休,向成帝推荐王莽,王莽顺利地当上了大司马。王莽更加伪装自己,加倍努力工作,生活也更俭朴。

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病了,王公大臣们前去探望,王莽的妻子出去迎接,穿着十分简陋,被误以为是家中的奴仆。众人得知这竟然是王莽的夫人时,都十分吃惊,感叹他的勤俭。

公元前7年,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哀帝的祖母以及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王莽只得辞职隐居。其间,王莽的儿子杀了家里的奴仆,王莽严厉谴责儿子后,逼他自杀。大家听说了此事,都称赞王莽。

哀帝去世,王太后下诏让朝臣推选大司马人选,很多人都推荐王莽,于是王莽再次担任大司马。王莽拥立年仅九岁的汉平帝登基,自己独揽朝政。凡是依附他的人都得到提拔,反对者必遭杀戮,就这样,王莽渐渐笼络了一批心腹。

公元1年,大臣们上书,称王莽的功绩与霍光不相上下,应该享受同样的封赏。王莽假意推辞了几次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次年,全国发生旱灾、蝗灾,百姓四处流亡,王莽带头捐出土地救济灾民,人们称赞王莽的功德,说他像古代的圣人。

王莽担心平帝的外戚卫家会瓜分他的权力,对太后说:“以前哀帝继位,重用外戚,使得国家大乱。现在皇帝幼年,应该以此为鉴。”于是把卫氏一族封到外地,远离京城。

王莽的儿子担心因此得罪平帝,想制造一些异象,趁机劝谏他,被王莽发觉。王莽一气之下把儿子关进监狱逼死,借机诛杀了卫家。大臣们知道后,都说王莽大义灭亲,把他当典范看待。

公元6年,平帝去世,王莽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自己代理天子主持朝政,称为“假皇帝”。王莽的权力几乎等同于皇帝,遭到刘氏宗室的反对。几个刘氏宗室相继起兵,都被镇压下去。王莽见自己成功平叛,便有了称帝的心思。

西汉末年,谈论灾异以及禅让的风气很盛行,认为发生灾异是因为君王无道,王莽便利用这些邪说积极谋划。公元9年,王莽逼迫太后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小皇帝禅让登基,改国号为“新”,正式篡位称帝。

因为王莽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一直以道德模范的形象出现,因此他的篡位之举,获得极大的支持,也开创了和平篡位的先例。

王莽登基后,面临的局面很复杂,政治腐败、土地兼并、朝廷奢靡,百姓的生活极其困苦,社会矛盾很尖锐。王莽针对这些情况,推行了一系列烦琐的改制,他将天下之田改叫“王田”,奴婢改为“私属”,均不能买卖;多次改变币制、官制,强令百姓移民,等等,招致很多不满。他甚至把已经臣服汉朝的匈奴及西域诸国“王”号降为“侯”,由此挑起无谓的争端。一时间,社会动荡,民怨沸腾,终于爆发了农民起义。

公元23年,王莽举行哭天大典,起义军趁势攻入长安,王莽慌忙逃窜,被起义军捕杀。至此,王莽创建的新朝灭亡。

王莽的改制,不仅没有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反而激发了矛盾,导致身死国灭。后人根据儒家伦理标准,将他定为篡位的奸贼,被后世唾骂。到了近现代,一些学者研究他的改革措施后,盛赞他是穿越到两千年前的社会主义者。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