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正式卸任。在领导新加坡20年之后,李显龙正式将权力舞台托付给接班人黄循财。这标志着新加坡正式结束“李显龙时代”,迎来“4G(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

李显龙1952年2月出生于新加坡,作为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的长子,他的人生很早就与国家政治紧密相连。去年11月5日,李显龙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致辞并官宣即将“交棒”时,动情直言“自己成年后的人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新加坡”。新加坡总统尚达曼13日在接受李显龙的辞呈时,肯定了李显龙的贡献,称他把新加坡“塑造成一个有活力且更多元的经济体”,“为新加坡赢得了独特的国际地位”。

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发现,李显龙是来华访问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之一。他还曾多次到访广东。2023年,他最后一次作为新加坡总理访粤时,曾参观了位于广州中新知识城的新侨学校。5月15日,新侨学校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旭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新两国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有动力有信心带领学生成长为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期待李显龙先生再次来访。”

李显龙的中国缘分:挥别二十载执政生涯,曾留下多个经典瞬间

李显龙。新华社发

任内双边关系两度升级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至今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现年72岁的李显龙于上世纪80年代步入政坛,2004年8月起担任新加坡总理并连任至今年5月15日卸任。黄循财同一天在总统府宣誓就任新总理,他也成为新加坡第四任总理。

在李显龙任内,中国和新加坡两次升级双边关系:2015年升级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23年又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李显龙的中国缘分:挥别二十载执政生涯,曾留下多个经典瞬间

李显龙(右二)在广州参观自动驾驶科技公司。

根据新加坡方面的统计,李显龙在过去20年任内访问中国多达14次,除了到访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他也多次前往外国领导人很少踏足的二线城市乃至于中西部地区。李显龙曾表示,他通常设法每年都访问中国一次,与中国的老朋友见面,结交新朋友,了解中国最新的发展。

2023年3月27日,李显龙在就任总理期间最后一次访华,首站便来到了广东,这亦是他就任新加坡总理期间第三次访粤。那次李显龙访穗行程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到访中新两国重要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参观园区内的新加坡企业,聆听他们分享如何有效利用知识城生态体系,在数字、农业科技、可持续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业务。

当天,李显龙欣慰地表示,“我上一次访问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在2014年。如今,这里已迅速发展为广东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枢纽,也是新加坡企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合作项目的代表之一。在李显龙领导新加坡的20年间,中新两国开展了多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包括苏州工业园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

近期,李显龙作为新加坡总理最后一次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再谈及中国,评价称“总体来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一直非常温暖”。

自幼仰慕诸葛亮

在李显龙执政的20年间,他从不吝啬表达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据当地媒体报道,李显龙熟读诸葛亮的《出师表》、白居易的《长恨歌》、岳飞的《满江红》等,在一些外交的场合,或是接受媒体采访时,信手拈来地引用这些作品中的名句。2003年,李显龙曾公开表示,儿时仰慕《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他形容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4年5月,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李显龙访华。《联合早报》报道称,中方用广东乐曲《步步高》祝贺他即将接任总理,李显龙当场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高处不胜寒”回应。“他不仅懂中文,也了解中国的文学,所以他对中国的理解是有深度的。”新加坡前驻华大使陈燮荣说。

李显龙的中国缘分:挥别二十载执政生涯,曾留下多个经典瞬间

李显龙(左三)参观新侨学校。

李显龙到访过黄埔军校旧址、三国古战场赤壁、三星堆遗址等地。陈燮荣回忆,在前往赤壁的路上,李显龙对三国故事,以及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如数家珍。曾担任李显龙新闻秘书的陈怀亮亦记得,李显龙到中国参访时,看到出土的文物、古代的碑文,都会驻足仔细端详,认真阅读碑文上的文字。

2023年访粤期间,除了新加坡企业,李显龙还走访了位于知识城内的广州新侨学校。该校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大家庭在其境外合办的第一所学校,亦是粤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代表性合作项目,于2021年秋季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迎来第一批创校学生。

在学校师生的介绍下,李显龙了解了该校的创校历程,及中新基础教育合作的成果,并为新侨师生亲笔写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寄语。他表示,新侨学校将新加坡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带到广州,并感谢该校师生的热情欢迎与介绍,希望学校继续发展,为学生带来优质教育。

5月15日,曾在李显龙访问时担任小摄影师的王同学向南都、N视频记者回忆道,“当日李显龙总理看到我在拍摄,就和我聊天,他告诉我他也很喜欢摄影。我觉得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领导人。”

新侨学校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旭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新两国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有动力有信心带领学生成长为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期待李显龙先生再次来访。”

李显龙的中国缘分:挥别二十载执政生涯,曾留下多个经典瞬间

李显龙(前排着红衣者)参观永庆坊。

“海外华人第一家庭”

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李显龙家族,在新加坡有着“海外华人第一家庭”之称。李显龙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大秀粤语、潮汕话、客家话。华语、华社、华族文化,贯穿了李显龙20年的领导生涯。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次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大力推行“讲华语运动”。“二十年后,如果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成功,它的贸易相当大,到时候说华语方便,文化上对我们有利,经济上也是有利,也有助于我们团结不同籍贯的华族。”彼时,李光耀说。

李显龙曾接受了12年的华校教育,现在亦是当地华文媒体的忠实读者,在家里和孙女亦是用华语交流。2003年,李显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只掌握英文不懂华文,只能从一个角度看世界,不能得到一个“立体的形象”。如果能够用双语,可以看两种语文的报纸或电视节目,就会有立体的了解。

2004年,在总理就职演说上,李显龙分别用英语、华语和马来语发表就职演说,呼吁全体人民与他一起努力,谱写新加坡故事的新篇章。2021年,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华语演讲时,为了鼓励新加坡民众走出疫情,唱了几句华语歌曲《春天里》:“不用悲、不用伤,前途自有风和浪……向前进,莫彷徨,黑暗尽处有曙光。”

今年卸任前,李显龙于4月下旬分别以中英文接受本地媒体访问。在中文访问中,他对新加坡华文发展前景充满希望。“我最近去家里附近游乐场,看到一位年轻爸爸跟他儿子,孩子两三岁,他跟孩子讲华语。我跟他交谈打招呼。他说‘我希望他长大会讲华语,所以我花工夫尽量跟他用华语交流,使他从小就习惯听华语,用华语说,以后希望他比我们的华语来得好’。”

如今,李显龙将结束其长达20年的总理任期,新加坡将进入黄循财领衔的“4G(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我看他们跟我们的决心完全一样,他们也很了解,我们必须继续推动华语,必须维持这个双语的优势或者双语的竞争力。”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 翁安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