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邀请数位专家,在历朝历代的文物之中共同评鉴出了“中国九大镇国之宝”,其中包括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定窑孩儿枕等等。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件,是这件西周利簋(gui,三声)。
       西周利簋于与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是我们现目前找到的唯一一件记载武王伐纣的文物。


       西周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现在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西周利簋不是唯一一件西周青铜器,然而它上面的33个铭文,却让它成为了首要文物。


       西周利簋上的文字是金文,是一种成熟时间仅次于甲骨文的文字。上面的文字一共只有三十三个字:“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
       这一段文字翻译过来大概是:“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这段记载表明这一尊鼎属于一个叫“利”的人,他当初跟随武王伐纣,这尊鼎是他受到的赏赐,并且利将其作为了祭祀的器具,以纪念先祖檀公。
       铭文中的“岁鼎”中的“岁”字,指代的是岁星,即木星;“岁鼎”指的是木星当空之时。由此,天文学家用计算器进行大数据演算,推算出了武王伐纣的确定时间: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


       关于武王伐纣的时间,在过去的文献中也有记载。比如《尚书·牧事》当中就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的记录。
       西周利簋的出土是夏商断代工程的重要参考,它表明《尚书》等文献中关于武王伐纣的记载是真实的,也为中华民族揭开了一项重要的发展谜团;在金石、文字、历史、天文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说这件利簋的形制是上圆下方,体现的是古代天人观中的“天圆地方”的理念。
       这件利簋共4行33字,全都是用金文写成。下图就是金文中的“鼎”字的写法,这些写法也都是有其他文字记录可以佐证的。


       金文又称铭文、钟鼎文,主要应用于商周时期。在有限的书写条件下,大多都是被刻在青铜器上,后来这些青铜器具上的文字经过时间的风化剥蚀,逐渐变得模糊而充满高古气息,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金石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