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浙江某二本博士安家费110w,有没有套路?其实这所学校是宁波的某所学校,就不写名字了。本着引进人才的原则,开出了这个价格,说真的不低。但是仔细看里面的内容,还是得摇摇头,里面看着很美好,但是还是有些套路的,假如真的全都完不成的话,看条款说不定分文不剩。


       我们能看到,对于聘用的标准,相对于高校而言,还是不算太高,一般的海内外博士都能达到最低的标准,但是却显然是宽进严出,可以看出聘期4年,安家费90万,购房补贴20万,共110万。真的看起来很香很香。


       不过安家费分要批次发放,先发30万。如果是D1还好,完成考核,再发60万。部分完成可延聘一年,发40万。未完成考核,后续的安家费不发放,不续聘。如果是D2就要么完成,要么完不成,如果完不成的话,4年就这30万了。
       只能说,想要拿到这笔钱不容易,因为要完成的内容确实很苛刻。


       到底有什么苛刻的内容呢?我们可以看看具体的要求如下图


       咱们直说D1的要求,真是好难,说白了,4年时间,有这个能力,干嘛屈尊去这所二本学校。我是知道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奖学金的难度,也知道Science或者Nature的难度。基本上只能走“或者权威期刊论文2篇”,哪些算权威呢?……


       总之这个“奖项或育人成果”相当的难完成,有网友评论,这考核标准为啥不增加一条,四年内“获得诺贝尔数学奖”呢说到底就是基本上来的人也只能部分完成。想要完全完成,那必须是业界大牛。
       可是业界大牛的话,基本不会把这110万看在眼里了。


       说到底。我个人觉得这是画了个大饼,又没办法实现,您看评奖这种事情,没点能力和关系,能想?也就是发文章靠谱些,但要发N和S谈何容易,就算不是正刊,子刊难道也容易么?我见过的能发大子刊的老师在普通学校基本都是学院院长、副校长之类的,一个团队就拿整个学院一大半的资源。我见过能发子刊的就没去二本的。


       这个学校这么玩,就是想把资源靠110万直接挖掘过来,毕竟这个学校就两个硕士点,完成的话,除非把博士的东西带过去发,不然没办法4年搞两篇一区,能三年内两篇一区+青基的也不会去这个学校,感觉学校的招聘方,真的有点想的简单了。
       但是据知情的同学说,宁波当地对人才引进是大力支持的,这笔钱里大概有35万是宁波当地给的,而不是学校给的。这就有点不好了吧。


       不过说实在的这所学校还算厚道,提前告诉了这些博士们,钱不好难,别进来了再有怨言。因为有些地方的学校,你不问就不说,问了也是含含糊糊回答你,要么就是写在协议里,得自己琢磨透了再去问。
       现在不清楚的是完不成,这些钱会不会要求退回。因为湖北医药学院,原十堰医学院,曾经做过一个不太好的事情,对于这种聘任完不成之前发的退回不说,还要罚“占位费”,当时也被业内好好讨论了一番。


       笔者观点:
       安家费数额,这个包括是否扣税,分批次,存在考核任务达不到收回,是否包括绩效等多个因素综合判断。
       要相信自己肯定算不过学校,收益和难度都是相匹配的。并不是说一个数字就一个数字,肯定有各种的缰绳拴在你的头上。


       学校的目的其实不在于你能发几篇文章,因为能发大文章的博士不会选这里,发点小文章,110万人家买不下来么?
       能看出学校的着眼点其实在二本升一本,想要的是这些博士能给学校拉过来至少几十万一项的国家级项目的指标,能搞来这些它才有能力去申请学位点,才有机会升一本。所以看看自己够不够格,再去想能不能拿到这110万了。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