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17日(编辑 杨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而我国可持续主题债券市场方兴未艾。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在气候债券全球年会亚太区域研讨会上联合兴业研究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3》(简称《报告》),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连续两年领先全球。研讨会上的分析指出,产品和标准与国际接轨是推动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可持续金融产品体系已涵盖了绿色债券、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等。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在境内及离岸市场发行了总额为0.9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的发行量为约 0.6 万亿元,中国连续两年保持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的地位(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统计口径)。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绿债数量占所有贴标绿色债券数量的比例从 57.3%上升至63.6%,绿色债券发行质量与可信度实现双提升。

其他可持续主题债券方面,2023年中国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总发行量回升至137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累计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只数最多的地位,共发行53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总规模为57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产品和标准与国际接轨、互认是推动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022年7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绿色债券原则》。2023年11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又发布了全市场首份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引——《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中国人民银行还与欧盟委员会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CBI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对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取得的发展表示肯定。预期债务工具将在中国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并期待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电力、钢铁、化工、农业等高碳排放行业的去碳化提供额外的资金。

当然,可持续债券市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有学者指出,转型发展不应带来其他的问题或风险,这才是可持续的。如对于“洗绿”的风险,监管人士指出,需制定详细的指导方针、要求,保证企业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而在ESG投资中,有投资人士认为,若被投企业在执行ESG、转型的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仍是不可忽视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2023年,中国继续保持了在全球可持续债券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市场规模与产品创新领先的同时,得益于中国绿色债券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债券占比也快速提升。

展望2024年,鲁政委预计,中国绿色金融基础标准与顶层制度都迎来更新,以适应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阶段,这也将给中国绿色与可持续债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述分析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可通过有效激励措施支持贴标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进一步推动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高质量发展。如扩大绿色和转型债券贴标发行主体,对贴标债券发行机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发行绿色专项债,通过设定最低投资比例等措施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贴标债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