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印尼科研人员在一户居民房屋的栅栏上意外发现了一缕来自于爪哇虎的毛发。

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爪哇虎便已经被宣告灭绝了。

这个被誉为“森林保护者”的强大种族,为何会走到如此境地呢?

一、“森林的保护者”

爪哇虎是生活在爪哇岛上的一种热带岛屿虎,也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小的老虎,体长大约1.55米,外貌特征与大众印象中的虎相似。

虽然体型小,但爪哇虎也丝毫没有丢“森林之王”的脸,是爪哇岛上当之无愧的食物链顶端。

爪哇虎的四肢强壮有力,同时拥有灵敏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一口粗壮的牙齿和一双可伸缩的利爪更是它们的绝佳武器。

并且爪哇虎对环境的适应力非常强悍,对气候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完全依赖森林,可以说,只要是有水和猎物的地方,它们就有机会生存下去。

关于猎食,马鹿、水鹿、狗、麝、野禽等都在爪哇虎的食谱上,并且它们也喜欢捕食对人类有威胁的野猪、恶狼等,因而被誉为“森林的保护者”。

爪哇虎是独居动物,基本上只有在繁殖期才会与同类聚集在一起。

雌虎的孕期在三个月左右,一胎能产下两到四只幼崽,而它们从出生到死亡,一般会度过三十年的时光。

那么依照常理,爪哇虎的生存本领强、寿命也不短,甚至没有自然天敌,它们的种群应当很是壮大才对,但事实如此吗?

并不。

20世纪初,爪哇岛上还生存着近万只爪哇虎,然而到了八十年代,爪哇虎却被宣布灭绝了。

背后的“凶手”也很容易想到:人类。

二、爪哇虎的灭绝

在亚洲,老虎原本是一个庞大的动物族群,20世纪初,在亚洲大陆上尚有10万只左右的老虎行走在茂密的森林中。

但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欧洲殖民者的侵略,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3个亚种在半个世纪内走向灭绝。

其中便包括爪哇虎。

20世纪初,荷兰殖民者踏上印尼的领土,出于对虎皮的贪念,大量捕杀爪哇虎,致使爪哇虎在四十年内减少了8000余只。

20世纪中期,印尼独立,捕猎现象有所减少,但因为国家发展的需要,大量印尼人涌入爪哇岛,他们的生产活动严重侵占了爪哇虎的栖息地。

到60年代,爪哇虎的数量已经不足30只。

此时,人类已经意识到了爪哇虎的种族困境,并尝试对其进行保护,但收效甚微。

1982年,科研人员推测最后一只野生爪哇虎已经去世。

次年,最后一只人工圈养的爪哇虎在雅加达死去。

1988年,印尼政府向全世界宣告:爪哇虎已经在地球上灭绝。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究竟要如何平衡?这是一个困扰全世界人民半个世纪的巨大难题。

如今,人类虽然在力所能及修正和弥补曾经的错误,但对于早已离开的生命来说,无异于“亡羊补牢”。

然而,愿意补一补到底还是好的,说不定就会发现新的希望呢?

爪哇虎被宣告灭绝后,却不时有目击爪哇虎的消息传出,但都未能得到证实。

近日,印尼的科研人员称发现了一缕爪哇虎的毛发,并着手研究。

爪哇虎是否真的还存在,目前并不能百分百确定,但我们希望是真的,就像之前很多被宣告灭绝又重新出现的动物那样,回到人类的视野中来。

三、宣告灭绝又面世的动物

豪勋爵岛竹节虫,被誉为“树上龙虾”,1930年时,被科学家宣告灭绝。

1964年,一支登山队意外发现了一只豪勋爵岛竹节虫尸体;2001年,科学家在灌木丛中找到了24只活的豪勋爵岛竹节虫。

腔棘鱼,原以为在白垩纪就已经灭绝,但在1938年,一位渔民意外捕获了一条腔棘鱼,并交给了南非博物馆馆长。

南秧鸡,在1989年被宣告在野外灭绝,而在1948年,再次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人类视野。

百慕大海燕,一种极容易被人类捕捉的鸟,科学家称其在19世纪20年代灭绝。

1951年,18对百慕大海燕在集中筑巢时被发现。

草原西貒,1930年以“化石”的形态进入人类视野。

原以为这一族群早已在自然演变中消亡,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活的草原西貒出现在阿根廷北部。

或许在人类看不见的角落,还有很多这样“人类以为没了,但其实还在”的动物,也许在未来哪一天,它们就会进入人类的世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爪哇虎

环球网《印尼科研人员发现爪哇虎生命迹象》

光明网《全球十大灭绝动物再现:百慕大海燕再次复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