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不苦,比比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句子。

长征对于很多男红军战士来说,都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更不要说女红军战士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坚持走过长征路的女红军之一,被誉为“中央红军三十女杰”之一的谢飞。

谢飞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曾嫁与刘少奇同志为妻,离婚后便一生未再嫁。后来又在40岁的时候考取了法学研究生,剩下的时间里又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奔波着。

她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女性,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不惧世俗眼光,做着自己问心无愧的事情。

这样一位传奇女性的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在遇到困难之时,她又是怎么面对的呢?

谢飞的成长之路

1932年,福建省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来了一位名叫谢琼香的女干部,这就是后来的谢飞。

她为人聪慧,做事干练,但凡是交给她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不少人都非常肯定她的能力。

谢飞虽然年轻,但她已经是一位“老革命”了。

1913年的初春,伴随着一声啼哭,谢飞出生了。她的家在海南省文昌市,她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所以家人们都叫她“阿尾”。

全家基本上都靠父亲捕鱼为生,所以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5岁的谢飞就帮着父母在山坡上放牛、割草。

直到8岁那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才正式地上了小学,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每当谢飞回忆到这里,心中都万分地感激父母。她是班里唯一的一个女孩子,为了不生事端,父母让她穿了三年哥哥的衣服,这才得以平安地学习下去。

1924年,谢飞进入到了海南公学读书,在这里,她深受老师们的影响,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两年后,她顺利考入了海南省立第六师范。此时的她,参加革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终于在1927年2月,谢飞正式加入共青团,成为了琼崖游击纵队的第一批红军女战士,因表现突出,同年八月转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受到屠杀。谢飞的家人因为参与农会、农军,也深受迫害。

因此,谢飞不得不转移到香港,在中共广东省委担任秘密交通员,从此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16岁的谢飞远渡新加坡,在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工作。

为了掩人耳目,谢飞和其他四位同志组成了“特殊家庭”。在这个家庭里面,有“表哥”老邢,“表弟”阿富,大家互相扶持,在异国他乡,为革命的胜利努力地奔忙着。

其中,阿富最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还会讲马来语。遇到事情时,一般都是他出面社交,也算是团队中的一大保障。

当然,他们不仅仅是“一家人”那么简单,同时也是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的秘密印刷所。当时影响最大的《南洋工人报》,就是这几人印刷的。

谢飞几人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他们的餐食都是按照最低的标准,且每天只有两顿饭,还都是些没有油水的素菜。

有一次,因为党费没有收上来,几人实在没钱吃饭,整整饿了3天。这三天里,只能依靠清水度日。

直到第四天,阿富才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中赊来了咖啡和花生米,大家这才坚持了下来。

经历过这些的谢飞,性格上变得更加坚韧,能力上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终于在1932年,她回到祖国的怀抱,在福建省地下党组织工作。

谢飞在福建工作一段时间后,于1934年被调任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政治保卫局担任机要秘书。

谢飞肯定想不到,这次的调任,成了她生命的转折点,也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长征互生情愫

1934年10月,由于敌人的迫害,中央苏区的8万多名红军被迫转移,开启了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很多人都认为,红军长征的队伍中,都是男战士,但鲜少有人知道,同行的还有30位红军女战士。

她们这些女战士被编入了卫生部干部团,不仅要照顾伤员、负责民运和宣传,还要随时面临敌人炮火的考验,在生死的边缘游走,但她们毫不畏惧。

有一次,谢飞的身体实在是吃不消了,于是和另外三位女红军商量后,找到了负责后勤的刘少奇,希望他能安排一位民夫,暂时帮大家挑行李。

其实早在这之前,谢飞就已经与刘少奇有过两面之缘,但都没有说过话。一次是在她刚来苏区的时候,在大会上远远地看到过刘少奇;还有一次是在长征途中,刘少奇同志作报告的时候,她围在身边旁听。

这两次的见面,并没有让二人生出好感,谢飞还对邓发的爱人陈慧清说:“这个人讲话可真重复,每次都重复好几回。”

陈慧清说:“人家是工人运动的领袖,讲话重复怎么了。”

这就是谢飞对刘少奇最初的印象。直到驻扎瓦窑堡后,谢飞所在的部门和刘少奇的工会需要经常往来,二人接触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一来二去,刘少奇便对这位性情豪爽、办事利索的小姑娘产生了好感。

刘少奇的妻子何宝珍这时已经在国民党的监狱中牺牲一年多了,在对谢飞生出好感后,他也不想再藏着掖着,于是专门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心意告知了邓颖超,希望邓颖超能从中说和。

邓颖超收到信后,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于是决定亲自出面,询问谢飞的想法。她觉得,如果二人两情相悦更好,如果不是,那也不能勉强了谢飞同志。

刚开始谢飞还有些犹豫,认为刘少奇那样的领导,不可能看上她,而且他们之间更是相差一二十岁。

但是自己心中对刘少奇也是颇有好感,于是她说:“长征时他就帮助过我,工作上的他也是极其认真负责的,我对他也是有些喜欢的。”

听到谢飞这样说,邓颖超的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知道这件事能成,于是开心地回复了刘少奇。

刘少奇知道结果后,心中也非常的激动,他没想到谢飞同志也对自己有好感。于是刘少奇和谢飞商量后,决定就在瓦窑堡举行婚礼。

因为条件有限,所以婚礼只能从简,但是刘少奇认为过程不能省。

二人凑了几块钱,买了些花生和糖果,用来招待客人。他们又请了媒人邓颖超来主持婚礼,最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祝福下,结为了连理。

“谢飞”这个名字,也是她婚后才改的,她的原名叫谢琼香,那时大家都叫她“阿香”,但她却觉得“飞”这个字,更加简约响亮。

瓦窑堡会议后,中央决定让谢飞陪着刘少奇一同去北方,以加强对北方局面的领导管控。

自此之后,谢飞成为了刘少奇的左膀右臂,一方面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充当他的秘书,负责机要文件的整理。

1937年,组织又安排二人回到延安。这时的谢飞,已经不想单纯地做着一些幕后工作,她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想继续深造学习,于是提出了去党校学习的请求。

1939年1月,刘少奇抵达了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开始着手组建中原局。此时的谢飞也从党校毕业,任中原局组织科科长,辅佐刘少奇的工作。

1940年秋,谢飞受到刘少奇的委托,准备渡过长江,到皖南军部给项英送信。但是日伪军封控了要道,谢飞过不了长江,两人便失去了联系。

此后,中日之间的战事一直不断,二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迟迟未取得联系。

谢飞就在此时,被任命为了路东特委宣传部长兼江南社副社长、《大众报》负责人。

这时的她一改往日的做事风格,她带领着编辑们穿梭于水网和芦苇荡中,亲自调查研究、写评论,宣传中央的抗战方针,报道抗日成果,在苏南地区的抗日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做回自己,在法学上发光发热

两年后,夫妻二人终于重逢,但彼此间已经没有了感情,这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于是两人选择了和平离婚。

谢飞离婚后,便一直没有再嫁,只是收养了一个孩子,取名为谢冰,也算是体验了为人母的快乐。

谢飞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事业奔忙着,是一位独立自强的女性。在婚姻和事业上,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牺牲小我为大我。

1942年底,谢飞等一批优秀的干部被派到了浙东地区,她被任命为了余上县县委书记、浙江纵队余上特务营政委。

在与日伪军战斗的时候,谢飞丝毫不畏惧,有条不紊地指导众人作战。期间的一次战斗中,他们共消灭了100多个敌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四十有余,子弹1000多发。

谢飞也因此获得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谢团长”这一称号。特务营在谢飞的带领下也日渐壮大,由原来的200人,壮大到了600多人,成为了新四军浙东纵队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面对自己的成绩,谢飞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49年,革命也迎来了胜利,谢飞从东北调到了北京,上任华北革命大学三部副主任,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的主任,不断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水平有待提升,也或许是对校园依然充满向往,完成专修班的工作后,谢飞决定继续进修。

说干就干,谢飞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谢飞考上了人民大学法律系,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1957年,谢飞顺利的毕业了。此时国家正需要人才,周总理直接任命她为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她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

收到任命后,谢飞心中先是有些忐忑,觉得自己对于法律这方面的资历尚浅,同时她也知道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间必定会经历坎坷。

但思来想去,谢飞觉得自己不应该犹豫,既然周总理都这般信任自己,自己又有什么不敢的呢?这份担子自己必须挑起来。

从此以后,她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奔走在政法教育的第一线,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为了公检法司的领导骨干。

期间,对于少数民族的干部培养,谢飞格外的重视。比如,她坚持要开设新疆班、西藏班,用来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也正是因为她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才没有被忽视。

1978年,停办了12年的中央政法干校恢复办学,谢飞被任命为了副校长。这次,她的使命更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重要法律,为了确保法律的顺利执行,谢飞所在的中央政法干校受到委托,要举办两期法制宣教班,培训各个地区的干部,提高他们对新法律的理解,加快法律落实的速度。

对于这项艰巨的任务,谢飞亲自写稿,出面讲授《加强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法律课程。

几年后,中国法学会成立,谢飞被选为法学会的第一届理事。她凭借自己的学识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到了法律刊物上。

晚年的谢飞,也没有闲着。古稀之年的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顾问,还曾担任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公安部咨询委员等职位。

1991年,谢飞被公安部授予了一级金盾荣誉奖章,以表彰她对公安、法学教育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后来,谢飞像每一个年迈的老人一样,身体出现了各种的问题。她被查出了老年痴呆症,对于往昔经历的一切,她都不能完整的回忆起来了。

小结

2013年2月,谢飞高烧不退,硬生生的烧了半个月,才有所好转,众人也为谢飞松了一口气。

然而,到了2月14日,谢飞病情恶化,救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

这位百岁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她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火化,骨灰被安置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中国警察网和《人民公安报》等媒体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公安政法教育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

谢飞的一生经历过长征之苦,那时的她在敌人猛烈的战火中屹立不倒;在离婚之后,更加一心一意的投身革命。

谢飞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表现,诠释了“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