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一天,一位住在墨西哥的男人去世了。

他的去世让有些人松了一口气,也让有些人唏嘘不已,因为他的地位曾比肩列宁,被称为“苏红军之父”,可最后却落得个身死异乡,悲惨凄凉的下场,不得不令人感叹命运无常。

没错,他便是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托洛茨基。

他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在他的身上还有哪些传奇故事?

托洛茨基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勃朗施坦,出生于1879年11月7日。

家里有钱有地,富裕殷实,在他9岁时家里供他去了一家教会学校读书,家里本打算是等他学成归来,继承家里的三百俄亩家产,安心做个富二代。

令人没想到的是,他走上了未曾设想的道路——工人运动。

每天张口闭口就是马克思主义、工人革命,把家里人听得一脸懵。

19岁的勃朗施坦在一场反沙皇专制的运动中遭到了逮捕,进了监狱。

在狱中,他读到了一本叫《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书,看完之后大受震撼,如同得到武林秘籍般反复品读。他也记下了这本书的作者——列宁。

两年后,勃朗施坦被判处流放东西伯利亚,他又读到了《火星报》和《怎么办》等列宁的报刊和册子,被列宁彻底折服,决心追随列宁的革命事业。

随后勃朗施坦改了个护照署名叫“托洛茨基”,并顺利逃了出来。

后来,托洛茨基精巧的文笔很快引起了远在伦敦的列宁的欣赏,为了提拔托洛茨基,列宁还和他曾经非常尊敬的普列汉诺夫发生了争执。

1902年10月,托洛茨基来到了伦敦,终于见到了他的偶像列宁,托洛茨基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跟列宁表达了自己的革命思想,与列宁一见如故。

两人仅相差9岁,也算同一辈的人,此后列宁与托洛茨基就结成了紧密的伙伴关系,而托洛茨基也总是坚定的站在列宁这边。

与此同时,普列汉诺夫的思想愈发保守,与列宁的矛盾一日胜于一日,最终列宁被迫从《火星报》辞职,托洛茨基则也被普列汉诺夫赶出了《火星报》。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的矛盾愈发尖锐。

1905年1月,俄国爆发了一场反对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托洛茨基写下了《彼得堡起义之后》来赞誉革命运动。

随后列宁、托洛茨基等人纷纷回国支持这场革命运动。

托洛茨基在这一时期文思如泉涌,《俄罗斯报》、《开端报》、《消息报》三家报纸等待他的稿子。

但托洛茨基比较倒霉,才刚回国10个月就在一次开会期间又被逮捕了。

在狱中,托洛茨基也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是在这段时间内,他写出了著名的《总结与展望》一书,第一次提出了“不断革命论”。

其理论相当复杂,一两句话难以讲清楚,但他在书中明确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可能性,以及俄国民主革命由无产阶级专政来完成等,这些理论也成为了后来十月革命的重要理论之一。

除了此书之外,他还写下了《苏维埃史》、《我们的革命》、《政治舞台上的司徒卢威》等著作。

一年后,托洛茨基又一次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神奇的是,这次他再次从逃了出去,辗转欧洲各地,考察了各国的工人运动,还和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等人会晤探讨了革命出路。

随着“不断革命论”的逐渐完善,托洛茨基与列宁也时常会进行一些探讨,并在探讨中不断成长。

1912年至1913年,托洛茨基去了巴尔干半岛当战地记者。

残酷的战争对托洛茨基产生了很多影响,诸多军事理念以及军事训练思想在托洛茨基脑中萌发。

1917年初,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了。

托洛茨基从纽约赶了回来,坚决支持列宁的《四月提纲》,列宁也将托洛茨基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成为列宁的左膀右臂。

他到哪里都热情洋溢,滔滔不绝地向人们灌输着革命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听完托洛茨基的演讲之后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中来。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里强调着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与无产阶级专政,托洛茨基也在无数次的演讲中传播着这一理论。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托洛茨基非常反感,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因此1917年7月,法庭将托洛茨基以“间谍罪”逮捕。

托洛茨基的逮捕意味着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彻底翻脸了,列宁等人转到了线下工作,并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托洛茨基还在狱中,但是威望极高,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在十月革命爆发的前一星期,托洛茨基以职务便利让工人直接去军工厂领武器,为起义做了准备,斯大林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曾说过:

“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到苏维埃方面来,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的这样好,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

11月9日,革命胜利了,但就在人们都沉浸在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功时,更大的战争其实正在到来。

当时一战正在激烈进行,苏维埃政权的成立让协约国感到了愤怒,同时德国又下了通牒,要么打,要么割地赔款。

托洛茨基对此的态度是“不战不和”,即“拖,就硬拖!”

列宁则要求立刻答应德国的条件,先退出战争再说。

托洛茨基是谈判代表,他口头上答应了,但是到谈判桌前就反悔了,不与德国媾和。

结果德国人还真打了过来,首都彼得格勒岌岌可危。

大家这才知道列宁是对的,俄德再次坐在了谈判桌前,最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合约》签订后,托洛茨基选择了辞职,但很快他就又被列宁提拔了上来,因为俄国仍面临着各协约国入侵的危机,列宁需要他来指挥军队。

托洛茨基曾亲临过巴尔干前线,并且发表过很多军事战术方面的文章,在新生政权中算是比较有军事素养的了,因此在1918年3月,托洛茨基担任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职。

托洛茨基上任之后,便大力推行义务兵役制,18至40岁成年男性必须参军。

他用其优秀的口才动员人民加入保卫祖国的战争,在短时间内就成功完成了征兵150万的重任,到1919年战争结束时,苏军已达到了500万之众。

8月,托洛茨基亲赴前线,指挥战争,在前线托洛茨基发现了南线军队军纪极差,缺乏管理。

托洛茨基对这一点非常不满,为此他严明军纪,恢复了军事法庭,军纪差的官兵都会被送到军事法庭,军官不再选举而是由苏维埃直接任命,极大的加强了战斗力。

当时布尔什维克政权刚建立,极度缺乏军官,托洛茨基大胆地将过去服务于沙皇统治的旧军官纳入军营,为苏维埃服务。

尽管斯大林等人强烈反对,但列宁还是充分放权给托洛茨基实践。

在托洛茨基的改革之下,苏联红军作战非常勇猛,托洛茨基也被称为“苏联红军之父”、“红色拿破仑”。

1924年列宁逝世,这时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矛盾也暴露了出来。

等到列宁逝世之后,托洛茨基写了《论列宁》、《十月的教训》等书,以十月革命的指挥者自居,批判了季诺维也夫等元老,与斯大林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1925年1月,托洛茨基的党籍和职务被开除了,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赶出了莫斯科,更不幸的是,不久后他又被驱逐出境。

而托洛茨基最后的下场也十分悲惨,离开苏联的托洛茨基辗转近十年,直到1937年才来到了墨西哥定居。

即便如此,他的生活也并没有从此平静下来,在墨西哥他遇到了数次刺杀,虽然他侥幸躲过了几次,但命运似乎并没有决定放过他。

1940年8月,托洛茨基没有躲过这次暗杀,最终葬身他乡,他这悲壮的一生就此结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