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黄昏来临之时,人们总能感受到那么一刻的宁静,也就是在那一刻,心之所想浮现而出。 也是在那一刻过后,人们的决心往往更加坚定,心之所向即为心之所念。 张香华和柏杨的故事,就是一段发生在黄昏里的故事。 2008年4月28日,此时的台湾天气正暖,新区耕莘医院,黄昏时分的阳光透过窗纱映在洁白的病床上,微风轻轻拂过,带起几缕黑白相间的发丝。

仔细看去,有两位老人一坐一躺相守在一起,两只苍老的手紧紧相握在一起。 “咚咚咚”,轻微的敲门声将老人唤醒,“张老,医生过来看一下柏老的情况。” “让他进来。”一丝疲惫的声音传出门房,随之进来的是两位白大褂的医生。 一番检查过后,为首的医生哀容密布,对着身旁的老太太说道:“张老,柏老的情况很不乐观,可能随时都会……请您做好心理准备。” 随后便离开了病房,将为数不多的时间留给了这两位老人。 看着病床上双眼紧闭的柏杨,张香华神色痛苦,回想过去的30载岁月,依旧历历在目。

01、相守 1978年,对张香华和柏杨两人来说,这一年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两人在这一年结为夫妻了,彼时的两人,一人39岁,一人58岁。 饱经风霜的两人在黄昏中相遇的那一刻不再理会世俗人的纷扰,纵使相差19岁,纵使一无所有,也要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相守相伴一生。 这是两人在黄昏中许下的诺言,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人们歌颂爱情,无非都是对初恋的美好与向往,对从校服到婚纱的渴望,就好似爱情最美好的年纪就注定只是发生在前半生一样。 可张香华和柏杨的爱情,却让人们对后半生的爱情有了新的理解。

柏杨的前半生过得惨淡无比,虽然婚姻有过几次,但没一个能长久走下去,尤其是在狱中时,还惨遭妻子背叛。 当时的柏杨在狱中受着非人般的折磨,心里想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在外的妻女生活如何。 却不想妻子准备与自己离婚,跟着别的男的走了,还带走了女儿,什么都没给柏杨留下。 柏杨一气之下,当时便绝食二十一天,真心换来了错付,又正值人生最大的苦难当头,一般人早就崩溃了。 但柏杨却挺过来了,并将所剩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创作之中,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

刚出狱时的柏杨身无分文,妻离子散,遇到张香华时也是正处于被打击的状态。 而彼时的张香华还是个负有盛名的女诗人,按理说两人没多大机会走到一起,偏偏故事的发展总是喜欢出人意料。 柏杨是个主动的人,虽身无分文却没有因钱财而感到自卑,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与张香华结识后便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攻势,一如年轻时的少男少女一样,又是写信,又是每天在学校等候张香华下班。 张香华虽然结过婚,但骨子里还是有着一份女儿家的矜持,面对如此主动的柏杨,她有些拿不住主意了。 要说不心动,那是假的,张香华自己就是诗人,自然崇拜富有才识的柏杨,但这才认识多久,就这么在一起是不是太快了。

张香华是位善解人意的女性,虽然她并不确定自己对柏杨的感受,但也自知不能拖着,于是便直截了当向柏杨坦言:“因为柏杨刚遭逢大难不久,怕与之恋爱无果会让柏杨受到更大的伤害。” 可柏杨的一句话却让张香华开始接受柏杨:“我不怕任何打击。” 是啊,要说打击,有什么能比自己在狱中受折磨,在外的妻子却背叛了自己来得伤人呢?都已经经历过如此多磨难的人,还能有什么挫折能打到他呢? 张香华被柏杨的主动与自信的魅力所吸引,两人不久开始交往。 半年过后,同样是没有丝毫准备,一向主动的柏杨便向张香华求婚,虽没有香车美酒,却带着直入人心的真挚情感,两人就此结为夫妻。

虽生活贫苦,但两人从不抱怨,张香华甘愿随着丈夫一起住破旧汽车,婚后面对别人的挖苦,她也从容表态:“是,他又老、又丑、又穷,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但我就是愿意嫁给他,我就嫁老丑穷!” 人生得此妻,夫复何求。柏杨虽嘴上不说,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着对张香华的爱意。 很多年过后,张香华还在开玩笑说自己当年太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柏杨的求婚。 02、相知 诗人与作家,当这两个词被放到一起时,那肯定又会有一场浪漫的故事发生。 姻缘的线不会无缘无故地在两人之间相结,必是两人心意相通,意念相合。

身为作家的柏杨清楚知晓自己妻子的才华,19岁便发表诗作,说是一代才女也不为过。 婚后自己什么都没能给她,如今还跟着自己在一辆破旧的车子里受这种苦,柏杨心里也非常不好过。 于是柏杨便鼓励张香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将自己的诗人梦想化为现实。 在柏杨的工作下,张香华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不眠的青青草》是张香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而能够出版这部诗集,柏杨功不可没,没有柏杨的支持和鼓励,诗坛上就不会出现一位“丝一般的女诗人”。 而也是自此过后,张香华的事业遍地开花,一时名声大噪。

张香华同样了解柏杨的理想,在她与柏杨结婚时,柏杨什么都没有,唯独一身的才华和一腔的抱负藏在心中尚未被人察觉,张香华却在与柏杨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 长期的苦难生活一直阻挡着柏杨施展他的抱负,每当他想要大展拳脚时,老天都会跟他开个玩笑,让他的打算作废。 婚前柏杨还说自己又能做饭,又会缝衣服,生活技能样样精通,可结婚后张香华却发现那都是糊弄鬼的,他就是一个穷作家,只会写字,对生活上的事一窍不通,还经常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 能拿着自家的钥匙去开别人家的门,连出门穿的袜子都是不同颜色的。 因为喜欢写作,对别人的稿费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时常给别人干着免费劳动力的活,但张香华并没有因此而嫌弃柏杨。

在张香华眼里,柏杨是一个满心学术而不拘泥于日常琐事的钻研者。 不过光这样搞学术也不行,“以前他没伴,现在结婚了,就该我来帮他了。”张香华是这么想的。 为此,张香华在自己的事业巅峰期放弃了一切回到柏杨身边开始帮助柏杨完成他的理想。 从不会做账,对商务应酬一窍不通的女诗人转变为四处约谈,不停奔波的女强人。在生活上又把柏杨照顾得非常周到,真是外可安邦,内可持家。 为了让柏杨的书能够出版,她四处寻找出版商合作,曾经30多个小时未曾合过眼,以防自己忘记时间和数据信息,她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都被她写满了又换,换了又写。

在张香华的支持下,柏杨成功翻译完《资治通鉴》,总共历时十余年,被称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书”。 72卷本《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终于完成,在此书出版后,柏杨通俗历史学家的身份,因此而上升到新的高度。 除了事业上的相知相助,感情上两人更是彼此理解,互相包容,两人结婚前都有过家庭,也都有子女。 但柏杨还有两个女儿并不在中国台湾,而在中国大陆生活,长期未曾见面让柏杨心中很是想念这两个女儿,平时都是靠写信来缓解思念。 结婚时张香华并不知道柏杨还有两个女儿,但柏杨不说不是为了隐瞒什么,只是不想让张香华担忧,怕张香华知道后,同他一起为此事而烦恼和痛苦。 直到1987年,生活逐渐稳定后,柏杨才借机向张香华坦白。

柏杨寻女 张香华也有子女,所以她能理解这种对子女的相思之苦,在知道后她也只是埋怨柏杨为什么不早点说,这样就能早点想办法相见了。 很快,柏杨便在香港同两个女儿有了久违的相聚。 张香华和柏杨两人都是经历过失败婚姻的人,在他俩的心里,非常清楚一段感情里最需要的是什么,也非常清楚一段感情能够长久靠的是什么。 也许是在柏杨对张香华主动真诚地表白下,也或许是在张香华面对他人的风言恶语坚定地维护柏杨时,两人的心就已经相连在一起了。 爱情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柏杨能够默默支持张香华发展事业,张香华也能放弃一切来帮助柏杨实现他的理想。 就像两颗鸡蛋放在锅里,只要有一方始终不肯卸下外壳让对方了解真实的他,那煎出来的蛋都会吃得扎嘴,唯有双方相互支持,相互包容,才能拥有最美好的结果。

03、相伴 如果能为来生订座 请预购两张单程票 早早携我飞越三江五湖 纵横七海 到碧天的高处 到黄泉的幽冥 请不要遗漏我…… 这是新婚时张香华为柏杨所写的一首诗——《单程票》,三十载相伴,为这首诗注入了灵魂。

还记得刚结婚时张香华受到的嘲讽,说不过三年,肯定得离婚,结果却狠狠地打了那些人的脸。 多少年轻时的爱情都做不到这一步,却让这一对黄昏时的爱情给做到了。 相伴不难,难在坚持。30年来一同走过多少风风雨雨,是两人互相慰藉的心撑起了一把温暖的伞,让他们熬过了人世间的苦难,得见辉煌。 还记得火烧岛上的纪念碑,是在张香华和柏杨共同努力下立起来的,火烧岛是柏杨曾经受苦受难的地方,也叫绿岛,在此立碑就是为了后世不再有人去遭逢如柏杨一般的苦难。 碑文便是柏杨的话:“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他们被困在绿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

有了张香华后,柏杨不再“哭泣”,因为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孤独,他的身边永远都会有一个全世界最爱她的人在陪伴着他。 在他们合著的散文集《我们的和弦》里,两人真情流露。 柏杨说:“我和香华不但是夫妻,而且是朋友,我们相互勉励、警惕、责难、规劝。” 张香华则说:“和柏杨在一起,让我觉得安全、温暖、笃定和可靠,只要有他的陪伴,在哪里我都觉得幸福。” 就算是当年在那辆破旧的汽车上,才新婚不久的一对新人,也没有因为空间的狭小而露出埋怨对方的表情。

“我知道,跟我在一起,让你受委屈了,我很对不起你,我正在努力,请给我时间,相信我,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把我能给的全部都给你。” “我并没有受到委屈,我有世上最爱我的人和我最爱的人陪在身边,我相信你,错的不是你,我永远都会站在你这边,支持你,陪着你。” 修饰爱情所需要的从来不是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双方朴实忠诚的话语。这对新人的视线在此时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的是一幅毫无瑕疵的唯美画卷。 汽车虽然破旧,但爱情高尚无比。 在某个宁静的下午,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投射在地上的阴影微微摆动,树上的鸟儿正对着旁边的窗户叽叽喳喳地叫着。

透过窗户看进去,是两位老人正坐在书桌旁,一人戴着黑框眼镜正对着一本看起来上了年纪的书仔细端详,嘴里念叨有词,几点黑斑点缀整体略显褐色的手在一旁的本子上书写着什么。 另一侧,是一位端庄得体的老妇人,正细细收拾着掉落在一旁的书本,身前是一堆归纳整理好的书籍资料。 画面一转,是在一侧湖畔的小道上,湖面的清风吹过路边的杨柳,像是要它们摆出欢迎的姿态迎接来游玩的客人。 “咯吱,咯吱”,轮椅转动的声音传来,视线转过去,是一位身着病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腿上蒙着块厚薄适中的布,上面放着一点水果,手上还拿着一张报纸,上身被报纸挡住应该是在认真看着。 背后是一位老妇人,穿着朴素单调的衣服,身体微微前倾着,推着轮椅缓慢前进,时不时停下来拿手指指报纸对着轮椅上的老人念几句,或者喂老人吃点水果。

这些画面不过是张香华和柏杨三十载岁月中的几小段,但也简单描绘出两人度过艰难、熬过平淡、相互扶持、白头偕老的一生。 往日种种不断浮现在张香华的脑海中,直到她缓过神来,刚才说话的医生已经走了,病房里只剩下她和躺在病床上还没醒的柏杨。 缓步走近过去,看着眼前神色苍白的丈夫,张香华还是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多希望这19岁的差距不再存在啊,要是我俩一个年纪,也可以携手相伴走过那奈何桥啊,来生再做夫妻,多希望是青梅竹马,不像今生,半载过后才相遇,空度半载人生。” 天色渐暗,又眨眼即黑,时间在这一刹那像飞奔起来一样,飞快流逝,张香华用尽全力想抓住它,让它慢一点,却始终也不能如愿。

“还有很多话还没说完呢,怎么能就这么走了,没有我在身边,你这个连袜子都穿不对的傻子怎么过啊,没有你在身边,接下来的日子,我一个人又该怎么过啊?”握着柏杨的手,张香华身子微微颤抖,轻颤的哭声在极力忍耐却还是控制不住。 掉针可闻的病房里只剩下张香华的轻微哭声,以及时而闪烁一下的灯光,永远年轻的爱情将两位渐渐老去的老人相牵到一起,恍惚间还能看见那幅画面,黄昏中两位老人结伴而行,笑声频传,两鬓虽斑白,难掩少年情。 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伴随着心电监护仪“滴滴”的长音,曲折波动的长线逐渐平复下来,仿佛代表着柏杨坎坷曲折的一生,在最后这一刻终于平复下来,不再带有痛苦地安然辞去。

柏杨走后不久,便传出张香华被友人送到医院的消息,在病床上醒来后,她什么都没有解释,只是看着病房的上方,好像在看她的丈夫在那过得怎么样。 问君此情何以堪,敢叫嫦娥落凡间! 参考文献: 1. 妻子眼中的柏杨.张香华.国际人才交流.1994-08-06 2. 柏杨长女追忆父亲 一辈子乡音不改.小非.劳动保障世界.2008-07-15 3. 柏杨有史(外一章).车红梅.星星.2019-09-2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