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普通百姓如果活到八十岁,国家会给予什么特殊的照顾?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每年都有养老补助?这两个问题是一位读者留下的,希望御史写一篇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
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出于政治目的,对年老高龄的庶民多加以优待,借此来体现出仁爱之心,以增强臣民对政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向世人宣扬封建的“盛世”,以及帝王恩泽普天之民的“圣德”。
清代汲取中原王朝的文化精髓,对年老庶民同样也有诸多的优待和赏赐,而且客观地说,清代在这方面做得比其他朝代更为到位,其做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皇帝亲加赏赐
当官的自不必说,凡是在朝大臣年过六十以上,遇旬寿皆有“赐寿之典”。通常皇帝会赐给象征吉祥的物品,或寿佛、如意或朝珠等等,同时也会御笔亲书匾额、福字。
对于高龄庶民,康熙皇帝就曾下诏,老人满百岁时,各地官府要颁给“升平人瑞”匾额。雍正皇帝传旨,凡满百岁的老人,朝廷赐银三十两,超过一百一十岁,赐银六十两,届满一百二十岁,加两倍赏赐。
乾隆即位初年,为了弘扬敬老风俗,以示太平盛世,谕令,凡七十岁以上老人,家中可免一个成年男丁的赋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官服顶戴,以彰显朝廷之优渥。
其二、巡幸赐官
根据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记述,康熙帝南巡至杭州,山阴老人王锡元率兄弟五人及家人三十余人朝见,兄弟中两人年过八十岁,最小者七十五岁。康熙帝喜遇寿星,不仅行宫赐宴,而且赐给兄弟锦缎各一匹,御笔亲题“一门人瑞”匾额以示褒奖。随行的皇太子赐对联:“五枝锦树荣今代,百秩仙寿萃一门”。
乾隆三十年,皇帝南巡江南,至浙江遂昌时为一百零七岁老人王世芳题写“黉席期颐”四字匾额,赐六品官衔。
五年后乾隆皇帝再次南巡时,王世芳仍健在并迎接圣驾,乾隆惊喜之余亲自接见王世芳,赐国子监司业官衔,以示恩宠。
又根据《清朝通典》的记载,乾隆帝巡幸热河,路经常山峪,赏赐迎驾的一百零二岁老人赵可立饮食及御制诗一篇;幸游直隶宁津,赏赐迎驾的李友益长寿之家(李一百零三岁,三子已八十余岁,侄孙八十岁),御书匾额之外,还赐每人银牌与锦缎以示皇恩隆遇。
其三、恩赏落第老人
为了安抚落第知识分子,清政府还有恩赏落第老人的做法。如乾隆元年各省乡试时,朝廷即对会试落第的年老举人赏以官衔,此后这一政策形成制度。
乾隆十七年九月,诏令该年京师会试落第的老年举人:八十岁以上者赐翰林院检讨,七十岁以上者赐国子监学正。
乾隆三十一年四月,赏赐会试落第年老举人:年满八十岁以上者,赐六品京官衔,七十岁以上者赐七品京官衔;六十岁以上或未满六十岁形神俱衰者,赐八品京官衔。
同时还规定,凡逢科考会试落第年老举人均可得恩赏。嘉庆十四年,参加会试落第的年过七十举人,皇帝恩赐为翰林院编修、检讨官衔者,达三百七十余名之多。
其四、赐宴老臣、老人
康熙帝与乾隆帝基于政治目的,为安抚效命老臣以及朝廷敬老爱老之举,先后举行了四次千叟宴,赐宴满汉老臣和庶民。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嘉庆元年举行的千叟宴,这次宴会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入宴的老臣老人多达五千余人,仅大铁锅就用了一百一十六口,送膳与推运行灶,雇用夫役一百五十六名。
而且每次千叟宴后,皇帝与皇室还赐给赴宴者鸠杖、金玉如意、貂皮、锦缎、银牌等物。席间皇子们还要为他们敬酒。可以说,这样的待遇已经是无以复加了。
其五、放宽刑惩
对于高龄老人犯罪,朝廷向来比较包容,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之罪,一般都会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比如顺治三年规定:凡年满七十岁以上老人,犯罪应判充军流放者,可以杖笞刑代惩;年满八十岁以上的老者,若犯死罪,须报皇帝钦定裁夺。如果仅犯伤人或盗窃罪者,可用钱财赎罪而免刑惩。
雍正九年,朝廷进一步规定,流放的犯人若年龄超过六十岁者,可不再服刑,而入官办养济院养老而终。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清代在敬老方面所出台的各种优待政策还是十分全面的,较之前朝更为成熟。尤其是乾隆皇帝,在对待年老之人一事上更是做的十分到位,体现出了皇帝的爱民之心。
不过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清代时人均年龄普遍不高,一般的寻常百姓能够活得五十以上算是高龄。至于恩赏百岁老人之举,实际上意义并不太大,因为全国范围内,能活过百岁的屈指可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