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

“民营经济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生力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充分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更加体会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民营经济活力旺盛、青海经济才能健康发展。”……2月21日,青海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西宁召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打响了开年“第一枪”,吹响了民营企业奋勇向前的新号角。

在浩荡春风里,青海省委省政府以“新春第一会”开局,出台青海“民营经济33条”,让民营经济站上“C位”,发出了护航民营经济“最强音”,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和路径日渐清晰,青海省民营经济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活力奔涌。

激活力——

把稳民营经济发展“方向盘”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近54万户,占青海省市场主体的94.2%。其中,西宁市民营企业数量达7.8万户,占全省的56.9%;民营经济占GDP超40%,带动就业3.5万人……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后劲,挺起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青海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翻开青海民营经济的“成绩单”,起笔不凡,落画精彩。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三年行动,递次推进营商改革1.0、2.0、3.0版,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在业企业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全覆盖”,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至86.8。

出台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10条措施、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40条措施等惠企举措,制定支持创业创新、加大金融支持、促进民间投资等举措,强化政策有效衔接,以高含金量的硬核举措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提振信心。

一大批具有青海特点、现代特色的产业应运而生,展现出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总体呈现“45889”的发展格局,即贡献了近40%的经济增加值,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均为近年来的新高,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逐步站稳了脚跟。

总体来看,青海民营经济取得了总量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等显著成绩。

那么,如何持续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助推民营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既需要有企业的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担当作为、狠抓落实。

2月27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这是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组织领导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开启了全面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我们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履行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政策落实、分析监测、投诉维权、沟通交流、纾困解难等工作职责,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服务,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聚合力——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新动力”

今年,在现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制度化,推动政策迭代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拟定我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具体措施,协同推出金融支持23条、税费服务20条等配套政策,实施助企纾困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10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7条等系列政策。

一系列政策措施掷地有声,真金白银的奖补解渴又借力。那么,如何将政策的“含金量”真正转化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我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紧扣省情实际,在落实好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谋划具有青海特色的改革举措,特别在常态助企暖企、培育市场主体等初具比较优势的领域,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做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着眼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助成长”。围绕健全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完善准入准营退出制度,对涉及前置许可的市场主体,凭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书上记载的场所信息可直接申请登记,分批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逐步推行“准入即准营”。

着眼于常态化助企暖企“增动能”。明确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各级各类经营主体纳入助企暖企范围,对有望升规入限的2500户重点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加快问题办理进度,一般事项在7天之内办结,复杂事项1个月内有结果。

政策加码提振企业底气,以务实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关切,针对性地提出常态化推进助企暖企工作、推动涉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措施,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反映强烈的融资、土地、技术、人才、审批等突出问题,做实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青海省将不断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支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保障,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实力——

不断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

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的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和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以及高端隔膜材料系列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主流消费类、动力和储能电池公司中得到规模应用,并出口韩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地。

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青海省清洁能源供应优势,用清洁能源生产多晶硅,是目前全国使用绿色能源比例领先的多晶硅制造企业,有效减少了光伏产业自身的“碳足迹”,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做出了应有贡献。

如今,在青海,这样“牛气”的企业不在少数。当然,企业奋力开拓市场,背后也有政府的身影。让企业轻装上阵,才能真正激发活力。青海省针对民营企业的“减负”落实速度快、政策力度大、政策创新多,为企业家吃下发展的“定心丸”和“舒心丸”。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力求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与提升自身发展质量相结合、鼓励支持和依法规范引导相结合、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相结合、体制机制建设与举措实化细化相结合,明确了7个方面33条具体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方面,通过开展民营经济护航行动、扶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推动涉企政策直达快享、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减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着力打造更加精准高效、平等普惠的政策环境。

——加大要素供给方面,通过强化金融支持、强化担保增信、保障用地用能、强化人才支撑、增强用工供给,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各类资源要素。

——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通过支持参与重大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完善治理结构,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自然竞相迸发。近年来,青海省全面发力营商环境改革,聚力厚植市场主体发展沃土,持续激发企业发展动能,让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有感有得。

“我们通过完善准入准营退出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大力解决企业账款拖欠、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强化信用激励约束、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加快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外部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民营经济大有可为。青海省将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注入新动能。

(来源:青海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