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关于医保的事情坊间话题很多,跳出来表示要“理性思考”、“长远看待”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一大堆。不知这些人和机构是要展示存在感还是作为代言人,说出来的话几乎都没有把民意放在眼里。

政策层面的意思很容易看懂,并不需要这些专家和机构出来辩解或刻意解读。实际上20多年前,1990年代末的国发44号文件也说得更清楚,那就是“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转结使用或继承”。看到这样的话,老百姓是安心的,毕竟有所保障。

老有所养,需要真金白银而不是画饼

交多少钱,划归多少,可以支配多少,这些都是关乎每个个体身家性命的、而且是长期缴纳获得的保障。这是一种承诺,也是契约。有了个人账户,就意味着跟每个人签了契约。让人看着放心的是,账户上资金的支配权归自己和家人,只要能刷,干啥都行。

支配自由和契约保证,需要一诺千金,这是大国责任。

新的医保则让每个人不仅要把自己账户的钱划出去,还要为当下的形势买单,而实际划回来数据的要断崖式下滑。也就是说,可支配的部分,也还是自己说了算,但绝对值少了很多。

形势如何,老百姓是能真实感受到的——消费、投资都需要提振了,傻子才无视。但如果让每个人都出让救命钱去保障这种形势,从而推翻此前的承诺,群众的安全感又在哪里呢?可能这还仅限于群众,公职人员却依旧享受原有的好处。带有倾斜性质的变革,很难服人心——当信任感和安全感被透支,单方面要求理性共情,有点痴人说梦。

宏大叙事在眼前利益面前,很多时候是经不起考验的。进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少了,对于真正需要花钱的退休体弱人员、农村老人和老龄化的自由择业者来说,少了就是少了,画饼远不能充眼前饥。

都七老八十了,还要用理性去考虑什么长远?只有让大家拿到实实在在的保障安度晚年,才有风和日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