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三种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针对这些疾病,介绍了如何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病情,以及何时需要药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需要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不同病情和风险因素的患者,治疗策略会有所不同,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想象一下,带父母进行一次例行的健康体检中,你发现他们的血压、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都出现了异常升高。这可能是你第一次意识到,曾经只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三高”问题,如今竟然敲响了你父母的门。这种突如其来的健康警报无疑会让人感到担忧。

对于许多人来说,即使早有耳闻“三高”可能导致各种慢性病,真正面对这些异常指标时,仍然会感到不知所措。

比如到底什么程度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什么程度必须吃药呢?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9%,约2.45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8.9%,女性患病率为26.9%。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犹如血管中的“隐形杀手”,它悄悄升高血压水平,最终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等心脑肾疾病的发生。高血压不可忽视,应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维护健康。

血压高到多少需要吃药?

根据2018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三次测量(注意这三次不能在同一天进行),血压值每次都高于正常值,即收缩压(高压)≥140mmHg 和/或 舒张压(低压)≥90mmHg。

指南还强调,所有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图中黄色部分),并改善生活方式,如限制盐分摄入、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

当然对于血压低于160/100mmHg且没有重大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先尝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如果在三个月内这些措施未能有效控制血压,则需要开始服用降压药物。

常见降压药

确诊高血压后,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效的降压药物,以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心脑血管等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程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2018年的全国代表性调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2.4%,而且前糖尿病状态的患病率为38.1%。这一数据反映了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在成人中的普遍性。尽管如此,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有待提高,仅有36.7%的糖尿病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情,而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50.1%的人能够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 。

糖尿病的危害非常严重,它不仅可以导致长期的血糖控制问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管理糖尿病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关键。

血糖高到多少需要吃药?

表格的第二第三行属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如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这一阶段的个体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和积极干预。

对于表格最后一行初步确诊为轻度2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首先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这包括控制体重、采取均衡的饮食和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这种非药物治疗应持续三个月,以评估其对血糖控制的效果。

如果经过三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水平仍未达到控制目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而对于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或某些妊娠糖尿病患者,则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三、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水平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达40%,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20%,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5%,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为5%。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脂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与正常人群相比,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2-3倍,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3-4倍。

此外,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胰腺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血脂高到多少需要吃药?

在关注血脂健康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个关键指标,因为它的升高与冠心病的风险密切相关。根据一份医学指南的建议,对于心血管病的不同风险群体,管理策略如下:

心血管病低危人群(第四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采用健康饮食和减少盐油摄入,来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如果经过3至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后,LDL-C水平仍未达标,可能需要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第五行):对于高危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立即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尽快将LDL-C控制至2.6mmol/L以下。

已经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后一行):对于这一群体,治疗目标更为严格,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将LDL-C降至1.8mmol/L以下。

心血管病的中危和高危群体是根据患者的血脂异常程度和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高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综合影响来定义的。风险因素越多,个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需要医生的综合评估和指导。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常被视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肾病等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管理这些慢性疾病的关键在于综合采取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适当的医疗干预。包括但不限于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戒酒、及时服药等。对于所有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定期的体检和医生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以确保早期诊断和有效管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