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最厉害的外姓将领是五子良将,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这五个人之中,张辽排在第一位,徐晃排在最后一位,
       实际上,这个排名并不准确,其中有一个人被高估,有一个人被低估,此二人是谁?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被低估的人:徐晃
       公元219年,夏侯渊战死,刘备夺取汉中,势力达到全盛时期。关羽抓住战机,开始北伐,击败曹仁的军队,包围曹仁于樊城。于禁带领七军驰援樊城,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放下武器,归降关羽,庞德战死。此时,关羽进一步缩小了对樊城的包围圈,同时还分兵包围了襄阳。由于关羽取得大胜,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两人都归降于关羽,还有不少老百姓起义,响应关羽,关羽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准备迁都,以避其锋芒。
       此时,由于于禁的精锐部队七军全军覆没,曹操急切之间难以抽调精锐部队前去驰援曹仁。徐晃当时紧急征召了一部分军队,但大都是新兵,没什么战斗力,很难与久经沙场的关羽部队抗衡。曹操也不放心徐晃的新兵,传下军令:“要等到张辽等各路兵马都集合完毕,再一同出击,与关羽的军队交战”。


       当时徐晃的大营和关羽大营最近的距离只有三丈,但是限于曹操的将令,没有在第一时间与关羽交战。
       后来,曹操与孙权达成交易,计划前后夹击关羽,瓜分荆州。这是最大的机密。但是徐晃根据曹操的指示,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射入樊城和关羽的大营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提升樊城之中魏军的士气,第二个是动摇关羽的军心,瓦解关羽的军队。
       同时,徐晃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外扬言要攻打头屯,实际上却是进攻四冢。徐晃和关羽是老朋友,两人在两军阵前曾有一番交谈,徐晃先和关羽叙旧,瓦解关羽的意志,继而对他的部队下达了玄赏令:“得关云长首级的人,赏金千斤。”关羽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反问徐晃为何这样。徐晃正色回答道:“我们是各为其主,国家大事,公事公办。”


       在混战中,徐晃击败了关羽,并穷追不舍,一举冲破关羽的营垒,斩杀归降关羽的胡修、傅方等人。樊城之围遂解。徐晃能够以战斗力很差的新兵,击败威震华夏的关羽,解了樊城之围,说明徐晃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强。曹操到达前线后,见到徐晃,感叹道:“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
       但是徐晃却被排在五子良将的最后一位,由此可知徐晃被低估了。按照徐晃击败关羽的战绩,最少应该排在败给关羽的于禁前面,排在张辽和乐进之后,第三位。


       被高估的人:于禁
       击败关羽的徐晃被低估,那么被高估的自然是惨败给关羽的于禁。
       于禁是曹操早期最信任的外姓将领,也是最受重用的外姓将领,第一个假节钺的外姓将领。他能够不受曹魏宗亲大将的节制,独自带领精锐的七军驰援樊城,便说明了于禁的能力。
       与徐晃、张辽、张郃等人后期归顺曹操不同,于禁很早便跟随曹操,深得曹操信任。于禁治军严谨,在曹操宛城战败之后,只有于禁的军队没有乱,他还顺手教训了四处烧杀抢掠的青州兵。曹操称赞于禁“胜过古代名将”。


       以成败论英雄,于禁前期再厉害,但是在襄樊之战中,由于他安营扎寨失误,大营被暴涨的汉水淹没,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迫降了关羽。不管是天气的原因,还是他本人的原因,于禁惨败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于禁在五子良将之中的排名应该向后移,移至第五名,比较合适。于禁能排进五子良将,已经是对他前期的战绩最大的肯定了。
       结语
       魏国五子良将,根据本文分析,真实排名应该是这样的,张辽立下赫赫战功,排在第一位毫无悬念,乐进很早跟随曹操,每战奋勇当先,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应该是击败关羽的徐晃,第四是最后死去的张郃,第五是败给关羽的于禁。由此可知,徐晃被低估了,于禁被高估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