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几何时,朱瞻基这个大明开国之主朱元璋第六代孙子的身上,也沾染上了弑父嫌疑的阴影。作为继位者与被继位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历来充满着暧昧与疑点。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朱瞻基沦为弑父凶手的最佳人选?作为储君14年,朱瞻基与朱高炽之间是否如表面那般和睦?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一、南京传言预示朱高炽之死
       1425年5月,时任皇帝仅10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颇为低调的他,却以极其戏剧性的方式驾崩了。依照当时的记载,朱高炽从有所不适到崩逝,前后仅仅有短短48小时。
       其突然离世的状况,使得“暴病骤逝”的传言甚嚣尘上。更加深了这一猜测的,则是他死前制定的一系列政令,包括改南京为京师,北京为行在的要求。
       种种迹象表明,朱高炽对北京这座出自其父亲朱棣之手的京城颇有微词。那么问题来了,朱高炽是否遭到了某些势力的暗算?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一场权力争夺的惨烈厮杀?


       在此之际,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则流言。就在朱高炽骤逝的前几日,其儿子朱瞻基远在南京的封地上,南京城中便传言盛行“仁宗上宾”了。用白话说,这就是朱高炽已经不在人世的消息。
       那么问题来了:在两地间万里之外,消息尚未传递的1425年,南京的预言家们又是从何得知天子驾崩的消息?又或是,消息的源头其实就来自南京城中?如果是后者,那么作为皇太子已摄政南京多年的朱瞻基,极有可能成为幕后推手。毕竟,他是当时能够提前掌握皇帝生死消息的最佳人选。


       二、朱瞻基弑父嫌疑初现端倪
       当消息传到南京后,朱瞻基立即北上。只是他出发的速度过快,导致其叔父朱高煦对他的半路截杀计划落空。对此我们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南京距离北京近千里,按当时交通状况,来回最小一个月时间。那么对朱瞻基而言,如此匆忙北返是否太过于反常?
       再回头审视南京预知朱高炽死讯的种种迹象,朱瞻基弑父嫌疑初现端倪。据史料记载,朱瞻基自14岁被其祖父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至此已经当了14年的储君。面对朱高炽突如其来的死讯,作为储君的他理应镇定从容。
       那么为何还会如此匆忙赶路返回京城?又为何能准确地避开朱高煦设下的埋伏?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指向同一个可怕的答案:朱瞻基早有预谋,死亡黑手来自他身后。


       三、遭遇冷落的朱瞻基渴望权力
       作为储君整14年,朱瞻基理应深受祖父朱棣的宠信。可当朱棣驾崩,其父亲朱高炽登基后,他却好像人间蒸发。在史书的记载中,他愈加黯淡和透明。
       种种迹象显示,朱高炽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对此我们不得不追问,作为先帝钦定的太子,新君主朱高炽又何苦如此刁难自己的儿子?
       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迁都。明成祖朱棣当年毅然决定从南京迁都北京,可这一决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饱受非议。南京原本文风玉洁,迁都北京后却日渐粗犷豪放。朝野上下都在传言,北京这座城池实在太过偏僻。


       如今朱高炽即位,自然有心重新迁回南京。只是此举势必会抹杀其父亲朱棣的功绩,引起朝野哗然。如若公开提出,可能会引火烧身。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迁都的命令险些出台之际,朱高炽猝然离世。作为太子的朱瞻基登基后,立刻收回了这一决定。他甚至为其父亲建造陵寝,亲自将他葬于京师北京。


       一系列的种种迹象表明,朱瞻基是反对还都南京的。那么作为储君,他又为何会反对自己父亲的决定?其中的隐情是什么?我们不难猜测,这恐怕与权力的争夺脱不了干系。据说,朱高炽生前曾有意废黜朱瞻基的太子之位。只是此举牵扯太大,群臣又多持反对意见。
       为了达成心中的目的,他将朱瞻基打发至南京镇守。遥远的距离无异于流放,一举一动尽在眼中。朱瞻基想必对此隐忍不发。只是表面看来温顺的太子内心,又在盘算些什么呢?


       四、朱瞻基弑父的动机与可能
       归纳起来,朱瞻基弑父的动机主要有三:首先,为了争夺权力。面对父亲有意废黜的威胁,他必须出手除去这个障碍。
       其次,为了稳固地位。叔父朱高煦野心勃勃,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不能给他可乘之机。最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还都南京势必会动摇他的地位,此举必须及时扼杀。
       的确,如果上述猜测属实,那么朱瞻基弑父的动机和可能性均极高。但我们仍然不能轻下定论。首先,这一举动风险太大。只要失败,他将万劫不复。何况,就算得手,也难保朱高煦不会趁机夺权。


       其次,时间地点选得太差。在自己远在他乡之时下手,一切后果难以掌控。稍有差池,自己也性命堪忧。最后,如此明目张胆,已经辜负了一个谋臣应有的敏锐与智慧。
       所以,南京的流言或许只是场偶然。朱瞻基留下一连串疑点,更多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但要以此定论他就真的弑父,似乎言之尚早。


       结语
       抛开猜测,我们还是别忘了,历史终究是由人写的。背后永远模糊暧昧,真相难以查证。朱瞻基与他的父亲,两个骄傲的明君,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
       死者已矣,生者犹在。朱瞻基最终还是稳稳坐上了王座。至于弑不弑父,只能任由后人闲话家常。毕竟在这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信任这种奢侈品,本就稀缺得可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