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多盖洛,汤姆的“梦中情猫”。

最近,全网刮起一阵“汤姆的梦中情猫”仿妆风,《猫和老鼠》中被汤姆追求过的白猫“图多盖洛”成为仿妆灵感来源。

图源:《猫和老鼠》截图

女明星周也、张予曦的“白猫仿妆”美出圈,饱受网友好评;苗苗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里的甜美猫咪造型,也让网友直呼“梦中情猫,糖分超标”;更有迪丽热巴、赵丽颖、赵露思等女明星的粉丝们,用P图带自家明星走上“梦中情猫”赛道。

图源:微博@周也yeah@苗苗-vivi、小红书@张予曦yci

不过,“白色梦中情猫”刷屏之际,网上也一直流传着“白猫在猫界地位最低”的说法。

白猫,到底是不是猫界“梦中情猫”?

“猫”际关系,靠毛色?

感光细胞影响猫的色彩识别 ,单靠毛色无法作为猫“交友择偶”的首要标准。

视网膜里的感光细胞可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类,视杆细胞负责感受夜间非彩色视觉,视锥细胞则负责白天彩色视觉。人眼中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比例约为1:4,猫的比例约为1:25。

也就是说,猫的视杆细胞绝对数量和浓度更大,在夜晚光线微弱时,猫比人类有更强的夜视能力。

人(上)和猫(下)眼中的夜景|图源:Nickolay Lamm

同时,视锥细胞浓度又相对更低,猫的色彩识别能力更弱,无法与人类感受同样的视觉色彩丰富度。视锥细胞还可分为蓝色、绿色和红色三种,猫与人类相比,缺少了感知红色的视锥细胞。天体生物学家兼艺术家Nickolay Lamm咨询相关眼科专家后,曾制作过一组图集来展示猫眼中的世界,从图集来看,猫的世界确实更为黯淡。

人(上)和猫(下)眼中的风景|图源:Nickolay Lamm

也就是说,猫在色彩识别上并未进化出优势,至今也尚无科学根据证明猫的种群内部会将毛色作为“三六九等”地位划分标准。

既然毛色不是普遍标准,那“猫生大事”靠什么?猫界生活,嗅觉很重要。

嗅觉,是猫出生时就解锁的“天赋技能”。

据俄勒冈州立大学Kristyn R等人的总结,与视觉和听觉不同,幼猫的嗅觉功能从出生起就开始运作。来自墨西哥特拉斯卡拉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幼猫可能会区分残留在母猫奶头上的不同唾液气味,从而主要使用猫妈妈的1~2个“专属奶头”。

日常交友也得“气味相投”。Kristyn R表示,在一项观察自由群居猫之间社交行为的研究中,猫之间最常见的行为是嗅探(一只猫闻另一只猫的身体)。在观察到的22种社会行为中,仅嗅探就占总行为的30.85%。研究者认为,通过嗅探这种形式的化学信号交流可能会指导猫对同类的社交互动。

图源:图虫创意
到了“择偶期”,气味还是很重要。母猫会通过气味来挑选心仪的公猫,公猫在发情期间也会喷洒尿液以吸引母猫。猫尿液中的“猫尿氨酸”分泌与年龄、性别、发情周期等密切相关,而高品质的蛋白质通常富含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会促进猫尿氨酸的合成。
而气味越大的尿,意味着猫尿氨酸越高,说明猫高品质蛋白摄入多,也就证明猫的捕食能力越强或生活条件越好,在寻找配偶时越能吸引母猫注意。
总之,猫的嗅觉效率远大于视觉色彩辨别效率,猫群也不存在普世“毛色审美标准”。那为何许多网友会认为“白猫在猫群地位是最低的,玳瑁是猫中美人”?
图源:图虫创意
靠什么成为“猫界梦中情猫”?
性别、健康状况、性格特质……要想成为一只受同类待见的“梦中情猫”,这些方面挺重要。
首先,猫的性别因素可能与猫群社交互动相关联。据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Lauren R.Finka的研究,猫咪群居结构通常是由有亲缘关系的母猫、母猫后代以及移民的成年公猫组成。而在群体成员之间,公猫相对而言不会对母猫产生更多攻击性行为,会更频繁地攻击其他成年公猫或幼年公猫。
而据墨西哥新莱昂自治大学研究者的总结,橘猫以雄性为主,玳瑁猫则是以雌性为主。至于白猫,是公猫或母猫的几率都差不多,既不像玳瑁以母猫为主而整体少受攻击,也不像橘猫一样以公猫为主而多发起攻击,整体性别分布不存在“免挨揍金牌”,人类视角看多了“玳瑁没挨揍、橘猫老打架”,得出“玳瑁更受欢迎”的结论也合情合理。
更重要的是,白猫“耳聋概率大”的健康状况可能影响其与同类的社交关系。Lauren R.Finka还表示,品种特征可能会限制猫的交流功能。比如,折耳猫的"折叠"耳朵是遗传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其骨骼和软骨发育异常,引发慢性疼痛和行动不便,继而有可能导致猫咪情绪不佳、易怒、对人类和同类具有攻击性,也可能导致猫更倾向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降低与同类进行积极社交互动的愿望。
同理,白猫也可能因耳聋面临“社交困境”。据奥尔什丁瓦尔米亚玛祖里大学兽医系研究者的研究总结,白猫和先天性感觉神经性耳聋(CSD)之间存在联系,纯白猫的WD基因与耳聋风险有关。研究评估了72只家养纯种白猫,其中有12只(16.7%)患有CSD。
换句话说,如果一只白猫不幸患有听力障碍,也就相对而言无法与同类正常交流,从而可能主动或被动减少与同类的互动,铲屎官以人类视角来看,就变成“白猫被孤立,在猫眼里地位最低”的这种说法。
受检猫的听力情况|图源:参考资料[6]
此外,人类可能会根据猫的毛色将某些性格特征归因于猫,从而影响人类对白猫在猫群地位的判断。比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研究者曾进行过一项匿名在线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颜色的猫相比,调查参与者更倾向于认为白猫更不活跃、更害羞、更胆小、更冷静。
一只“胆小害羞”的白猫,确实不太可能与同类积极互动。但如果同是在外流浪,白猫因毛色不耐脏,在一群流浪猫中“更显落魄”,人类再叠加对白猫“胆小害羞”的刻板印象,自然容易得出“白猫因为性格胆小而被同类排挤”的推论。
至于这只白猫是“胆小到被孤立”还是“冷漠到主动远离其他猫”,真实情况一时难以判断。
根据毛色对猫性格特征的评价|图源:参考资料[7]
那猫的毛色与其性格特质真的有必然关联吗?似乎也并非如此。
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Stelow等人曾探讨了家猫的毛色与其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猫的攻击性行为与其毛色没有必然关系,而可能与性别有关,橙色雌性猫(玳瑁、三花和虎斑)比调查中的其他颜色猫更具攻击性。但Stelow也表示,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猫主人的偏见所造成的。
巴西福拉联邦大学研究团队也有类似看法,研究团队指出,现有的科学证据并不能通过猫的任何身体特征可靠地预测猫的性情,但也不能明确排除这种可能性。换句话说,毛色不一定与猫的性情完全挂钩,一只性格胆小的白猫受到“猫群排挤”,但另一只性格凶猛的白猫也可能成为“猫群霸王”。
而一只健康状况差、性格胆小、攻击性弱的猫,别管什么色,在“猫际互动”中都可能不太占据优势。
不过,虽然“白猫在猫界地位究竟如何”尚无法得出普遍结论,但在人类世界中,白猫确实可能凭借“毛色”吃香。
毕竟,人类对猫毛色的偏爱,是有事实根据的。
铲屎官眼中的“梦中情猫”
从古至今的铲屎官,都对猫的毛色存在一定偏爱。
比如,宋代《咸淳临安志》中记载:“都人畜猫,长尾白色者,名狮猫。盖不捕之猫,徒以美观。特见贵爱。”清代《相猫经》也记载了时人对毛色的偏好:以纯黄为上,纯白次之,纯黑又次之。
到了现代,人对猫的毛色偏好还会体现在动物收容所中猫的安乐死率、收养率,实打实影响“猫生轨迹”。
比如,来自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和贝拉明大学的研究者曾调查分析了2010年至2011年美国肯塔基州城市公共收容所收治的近8000只猫,研究这些猫被安乐死、收养或转移到其他救助组织的数量。结果发现,黑猫的安乐死率最高、收养率最低,而白猫的安乐死率最低、收养率最高。
不过,尽管肯定了人类存在“黑猫歧视”的可能性,但研究者也表示,研究未纳入对猫的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考量,不能将毛色作为“猫生轨迹”的强有力预测指标。
不同毛色猫的安乐死率、收养率、转移率|参考资料[10]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同人对猫的毛色有着不同偏好,白猫在某些地域人群中可能也没那么受欢迎。
比如,悉尼大学兽医学研究者的研究认为,毛色和收容所中停留时间的关系可能也因地理区域而异。研究者对澳大利亚悉尼城市收容所收养的2584只猫进行了调研,统计这些猫从入院之日到收养之日的停留天数。结果发现,与人们普遍认为黑猫在收容所停留时间比白猫更长的观点相反,在这所收容所中,白猫停留时间比黑猫长。
尽管如此,研究者仍肯定了收养人的偏好是影响不同毛色的猫在收容所停留时间的因素之一。
换句话说,人猫互动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毛色偏爱。动画制作人或许带着这种偏爱制作动画,也就塑造了一只白色的“梦中情猫”。
至于现实生活中的猫咪到底更爱白猫、黑猫还是花猫,不如问问你家小猫。

[1]博物.为什么天一黑,猫主子就活泼了.

[2]Shreve, K.R., & Udell, M.A. (2017). Stress, security, and scent: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signals on the social lives of domestic cats and implications for applied setting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187, 69-76.

[3]Arteaga, L., Bautista, A., González, D., Hudson, R. (2013). Smell, Suck, Survive: Chemical Signals and Suckling in the Rabbit, Cat, and Dog. In: East, M., Dehnhard, M. (eds) Chemical Signals in Vertebrates 12. Springer, New York, NY.

[4]Finka L. R. (2022). Conspecific and Human Sociality in the Domestic Cat: Consideration of Proximate Mechanisms, Human Selec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Cat Welfare. Animals : an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MDPI, 12(3), 298.

[5]González-Ramírez, M. T., & Landero-Hernández, R. (2022). Cat Coat Colo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Cat-Owner Relationship Scale: A Study with Cat Owners in Mexico. Animals : an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MDPI, 12(8), 1030.

[6]Annemarie, K., Liliana, R., Małgorzata, K. et al. (2022).Eval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congenital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n a population of 72 client-owned purebred white cats examined from 2007 to 2021. BMC Vet Res 18, 287.

[7]Delgado, M. M., Munera, J. D., & Reevy, G. M. (2012). Human Perceptions of Coat Color as an Indicator of Domestic Cat Personality. Anthrozoös, 25(4), 427–440.

[8]Stelow, E. A., Bain, M. J., & H. Kass, P.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t Color and Aggressive Behaviors in the Domestic Cat. Taylor & Francis.

[9]Travnik, I. C., Machado, D. S., Gonçalves, L. D. S., Ceballos, M. C., & Sant'Anna, A. C. (2020). Temperament in Domestic Cats: A Review of Proximate Mechanisms, Methods of Assessment, Its Effects on Human-Cat Relationships, and One Welfare. Animals : an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MDPI, 10(9), 1516.

[10]Carini, R. M., Sinski, J., & Weber, J. D. (2020). Coat Color and Cat Outcomes in an Urban U.S. Shelter. Animals : an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MDPI, 10(10), 1720.

[11]Miller, H., Ward, M., & Beatty, J. A. (2019).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ts Adopted from an Urban Cat Shelter and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Traits and Reason for Surrender on Length of Stay. Animals : an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MDPI, 9(11), 940.

作者:大饼子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敏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