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的肇始应以他绞尽脑汁谋得奉天总领事这一重要职位为起点。这是一项罗斯福总统的特别任命,足见罗斯福对司戴德本人的认可及对其“满洲开发计划”的高度重视。司戴德还在总统的亲自授意下考察了“满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发展状况,并专门以报告形式汇报了具体数据情况,又在海参崴(Vladivostok)面见了时任陆军部长后来入主白宫的塔夫脱,呈递了日俄“满洲”统治状况的备忘录。

期间,司戴德还多次写信给哈里曼劝说其坚定投资“满洲”铁路的决心。同时,司戴德还参与东三省改制、东三省借款及奉天宣传局等工作,与东北地方大员密切合作。1906年到1908年间,司戴德从美国官方、美国民间及中国政府方面三管齐下,希望使自己的“满洲开发计划”获得一个良好的开局。

寻求美国官方的支持

美国驻朝鲜领事馆关闭后,司戴德随摩根去了古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机回到中国东北,实施“满洲开发计划”。为此,司戴德处心积虑的寻找到讨好罗斯福的机会,成功的获得了奉天总领事的任命,并在罗斯福的授意下沿西伯利亚进入“满洲”,沿途考察这一地域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发展状况,并为罗斯福提供了详细的俄满考察报告,希望激起美国政府对中国东北的投资兴趣,以松动华盛顿既定的远东政策。

不仅如此,司戴德还着眼于继任政府,时任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的上海演讲在当时具有明显的风向标效应,他横跨西伯利亚返回华盛顿的消息令司戴德兴奋不已,他征得国务院的允许赴海参崴直接面见塔夫脱,两人多次就美国对中国东北的投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满洲开发计划”获得了塔夫脱原则上的认可。至此,司戴德从美国官方得到了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的支持。

获取美国民间的帮助

通过积极奔走游说,司戴德获得了美国政府两位重要领导人物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是在美国官方的努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仅仅是其“满洲开发计划”最关键的一步而已。众所周知,美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美国国家政策执行的最关键但又绝非唯一关键的环节,民间财团的影响向来是至关重要的。司戴德深谙其道,所以,他在寻求美国官方支持的同时,进一步从民间财团方面进行努力,“他利用大量时间研究了美国的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并试图把他们吸引到中国东北来。”

他第一个想到并希望与之合作的最佳人选就是哈里曼,当然,更希望通过哈里曼进一步联络到其它金融组织,为“满洲开发计划”找寻强大的资金支持。哈里曼是他“满洲开发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不单是因为当时他掌握着美国三分之二的铁路股权资金,更重要的是哈里曼“环球铁路计划”与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存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即相同利益趋向。共同的利益驱使是相互合作原动力,也是利益联盟之所以固若金汤的最根本原因。


早在司戴德任汉城副领事期间,两人即已结识,彼时已有相见恨晚之感。哈里曼有美国金融业“小拿破仑”之称,他的“环球铁路计划”在日俄战争前后就已经酝酿,1905 年游历远东之时,他就已设想实施其继主持修建了横贯美国大陆的第一条铁路之后的又一庞大计划,即修筑一条横跨大西洋到波罗的海的环球铁路,在波罗的海与纽约之间建立一条航线,沿西伯利亚铁路与中国东北境内铁路相连,而后从大连起,将太平洋航线与美国铁路实现最终贯通。所以,如果说美国“金元外交”政策是华盛顿与华尔街联手,政治家与金融家合作的话,

那么司戴德和哈里曼的“共同理想”也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

寄望中国政府的合作

司戴德与哈里曼的交往结果使他内心充满了对未来计划实施的兴奋,他憧憬着一切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式进行,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和空前绝后的壮举。事实上,此时,司戴德已经获得了美国官方和民间三位重要人物的支持,罗斯福、塔夫脱和哈里曼。他自然也不会放弃与中国政府的态度及东北地方官员合作的机会。固然,当时清政府的软弱和不堪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他看来,此为“中美共同获益”之举。

中国当时对日俄的态度远远不及美国“亲近”,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中唯有美国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看似兴趣不大。所以,与获取美国官方和民间的支持相比,中国方面也许容易得多。因此,司戴德在东三省改制和奉天反日宣传等问题上积极与东三省地方政府合作。在奉天,他一方面取悦东三省官员,一方面联合驻东三省各国领事,同时继续游说美国政府,造成一个美国官方默许支持,东三省各国领事机构从旁协助,东北地方官员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为自己 “满洲开发计划”的顺利推行创造条件。

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的波折

司戴德与东北铁路借款的挫折

司戴德致力于令美国资本进入中国东北,在有关东北铁路借款问题上可谓煞费苦心。其中主要包含了新法铁路借款和锦瑷铁路借款。而在这期间还有与此相关的东三省银行借款问题及湖广铁路借款问题,这两个方面虽然表面上看似与东北铁路借款问题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因为东三省银行借款和湖广铁路借款问题都与司戴德“满洲开发计划”直接相关。

司戴德也恰是通过不断的努力一步步的实施他的既定计划的,所以,为了真实的体现“满洲开发计划”的诸多挫折,我们在叙述新法铁路与锦瑷铁路借款的同时,有关东三省银行和湖广铁路借款的情况也需扼要提及。

“满洲开发计划”的跟进

司戴德的“满洲开发计划”不断经历挫折的同时,他的外交经验也在日益增长,对远东国际事务的思考也渐趋成熟和深入,他具有用之不竭的充沛精力和从事大规模政治经济谋略的特殊爱好。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完成自己多年来的心愿,他决定趁热打铁,从俄国、日本、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多方面继续努力,奔走斡旋,其中司戴德的圣彼得堡之行、克拉克大学关于中国借款问题的演讲以及中国在鼠疫大流行期间对清政府的弹压等环节最具代表性。

期间,围绕的主要问题表面上是湖广铁路借款、“中立化”计划、锦瑷铁路借款、四国银团等具体事件,但是实质上无非是美国对中国东北的投资和经济侵略,就司戴德个人而言,

则是其“满洲开发计划”的进一步跟进。

小结

对于司戴德来说,他一直固执的认为,此前的商业“竞争一直是在各国政府的保护之下展开的,代价高昂且不尽人意,国家行为体间互不相让,最终结果只能是被迫形成的彼此妥协,通常是夹杂着各种阴谋、威胁甚至恫吓,伴随着很重要的经济交易和黑幕,影响落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独立。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研究资本主义模式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评论家反对在政府的支配下参与国际贸易。这种呼声在社会上愈加强大,且少有遭到质疑。虽然,经常是那些谨小慎微的执

政者出卖了那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受害者,但无论如何这个国家的经济一定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只有能洞悉这一切的人才称得上有远见卓识。当然这仍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经济互动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国际贸易和经济开发之中,一改长久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极端危险的模式。”

毋庸讳言,他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必然会撼动既得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他希望达到具有“革命性”的国际贸易形式上和本质上的变化。突破政府对于经济实体硬性指挥的窠臼,必然要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也是其“满洲开发计划”屡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他始终坚信,美国的铁路伸展到哪里,美国的贸易必然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和大放异彩。随着美国铁路在中国东北的延伸,美国商品的分配和远东新市场开发定会“方兴未艾”。他坚持认为,如果美国人足够勤劳,挫败日本,占领“满洲”市场易如反掌,因为日本并非是有着悠久传统的商业民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