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缆的生产车间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白刘阳/文 受访者供图

提到“一带一路”,很多人脑海里只有个模糊的概念。但对于河南华东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东电缆”)创始人陈剑平来说,这个词却是最近几年公司着重发力的方向。他给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列出了一串数据:国内市场,华东电缆服务的项目超过10万个,并参与多个大型项目的电力工程;国际市场上,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占比超过60%……

从最初只有十几人的小企业,到如今年营收过10亿元的企业,陈剑平是如何做到的?

“在自己擅长的赛道里持续深耕”

陈剑平与电缆行业的结缘,始于1999年。1983年出生的他,在16岁这一年离开老家进入到电缆行业。从一线员工到班组长,再到生产厂长,陈剑平逐渐积累起了自己在电缆行业的声量。

2003年,因为看重河南的广阔市场,他只身来到河南,开始了创业生涯。2023年,华东电缆营收突破10亿元,成功进入河南电线电缆行业的头部梯队。这期间,曾经有无数的人问他同一个问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每次的回答都一样:“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在自己擅长的赛道里持续深耕。真的没有别的方法,很少有什么事情是有捷径的。”

在最开始创业的前几年里,陈剑平并不赚钱。“和刚开始打工的时候差不多,甚至有时候为了开拓市场,请顾客吃饭,迎来送往还需要自掏腰包垫进去不少钱。”他回忆道。

二十余年的从业经历,他见过太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又退出这个行业。“实际上,从来没有哪家企业是因为‘小’而倒闭的,反倒有不少企业是在‘快速做大’的过程中消失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其实没有做什么,我就是坚持下来了。”陈剑平说。

他认为,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

“大环境越是动荡的时候,好的企业就越受市场欢迎,因为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过硬的品质加上合理的定价,赢来的就是客户的信任。”陈剑平说。

公司与员工共同成长、互相赋能

在陈剑平看来,企业最大的资本就是人,华东电缆能够从最初的一家十几人的小企业,发展至今成为一家集科研、工业、贸易为一体,拥有近400名员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靠的就是人才。

在选人用人上,陈剑平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给员工“画饼”。无论是日常工资、提成、年底分红,华东电缆都会按期全额发放,从不拖欠。

“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更多是共同成长、互相赋能的关系,而非简单的雇佣关系。”陈剑平说。

此外,华东电缆每年都会拿出纯利润的20%激励销售精英、技术骨干以及团队核心成员,让优秀团队和优秀员工的收入始终处在同行业中的高位水平。陈剑平还定下了诸如“不从竞争对手中挖人”、给予新人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给予试错机会等一系列“规矩”。

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目前在华东电缆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0余人,涵盖技术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等多领域。优秀人才的加持下,华东电缆先后开发了低烟无卤电缆、防火电缆、变频电缆等10余种新型产品,累计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共计百余项,并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打造“华东电缆5G智慧车间”

在陈剑平看来,作为一家电缆生产企业,想要打造新质生产力,着力点应在“新”“质”两个层面。新,是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质,是自立自强的技术突破。

为了完成新质生产力的蜕变,华东电缆已经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出相应变革。

比如,实现生产流程的高度自动化与集成化。华东电缆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设备,已经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原材料入库、生产线操作、成品检测等环节都通过智能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比如,加快生产环节的数字化驱动。目前,华东电缆已经逐步构建了生产流程大数据体系,通过数字化指挥中心,实时收集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为加快推进5G网与生产设备的无缝连接,华东电缆正在着力打造河南线缆行业首家5G智能工厂示范区——华东电缆5G智慧车间,该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50多人就业,实现利税约3500万元。

作为河南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截至目前,有十余家投资机构对华东电缆抛出了橄榄枝。在谈及华东电缆未来发展愿景时,陈剑平说:“打造百年企业,持续为中国和世界电网生产优质电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