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位诺贝奖得主,在其书上写过这样一种蛇,这种蛇体态非常细小,浑身呈现出火红色,麦子成熟的时候,能够在麦芒上如电火一样游弋,速度飞快,转眼就“飞”出很远一段距离。
       另外根据这本书的描述,这种蛇好像对其他的动物有种血脉压制,附近的马看到麦芒上的蛇,会浑身颤栗,而狗在看到这种蛇的时候,会匍匐在麦垄上,连头都不敢抬起。


       这位诺贝尔得主出生在山东高密,原本以为作者写出这种蛇的时候,是虚构出来,目的是为了丰富文中的内容。
       但是,很多来自山东的朋友,在看到这段描述的时候,纷纷表示这种蛇确实存在,有些老人是亲眼见过这种蛇,而有些则是表示虽然本人没见过,但是听身边老人描述见过这种蛇。
       但是无一例外,都表示很久没有见过这种蛇了,即便连身边的人,也都说没有见过了,在他们那边,对这种蛇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麦梢蛇”,或“风梢蛇”。


       从很多人的描述中,这种蛇确实存在过,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蛇呢?现在为何都不见了呢?
       能在麦芒上飞的是什么蛇?
       虽然山东当地人把这种蛇称为,麦梢蛇和风梢蛇,但是这并不是学名,这只是根据这种蛇的生活习性和行动方式起的名,并不是大众所熟悉的名字,那么这种蛇到底是什么蛇呢?
       由于山东靠近北方,北方不同于南方,由于天气较为寒冷,所以爬行的蛇类本身就比较少,根据已有的信息,就可以推断出这是一种什么蛇了。


       目前,山东主要有游蛇科、眼镜蛇科和蝮蛇科三大类。
       根据书中描述,能够在麦芒上飞跑的蛇,体态非常细小,在这里,蝮蛇和眼镜蛇显然不符合条件,因为其体型都比较大,无法再麦芒上停留,会把麦秆压断。并且这两者行动速度也达不到健步如飞的程度。
       那么就只剩下游蛇科这个科目的蛇类了,从游蛇科这种称呼,也知道这种蛇的速度比较快,大体符合这个条件。
       根据现有资料,目前栖息在山东境内的蛇,大体有三种,分别是:虎斑颈槽蛇、赤链蛇和白条锦蛇。


       虎斑颈槽蛇
       山东全境均有分布,背部以翠绿色或者草绿色为主,身体前端的两侧有粗大的黑色和橘红色相间的斑纹,也正是这个原因,被称为虎斑。
       虎斑颈槽蛇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很难凭借毒性去伤人,因为其毒牙主要分布在后面,只有咬住猎物后,才能释放出毒液。


       赤链蛇
       也是山东全省分布,体长大约1米左右,身体颜色由红色和褐色相间构成,颜色鲜艳,但是赤链蛇毒性很低,被归类在无毒的行列中。
       因为毒性太低,即便被咬也只是稍微红肿,并且其颜色鲜艳,被很多人当成宠物蛇来养。


       白条锦蛇
       中国北方分布广泛,在山东全省分布,这也是一种无毒的蛇,性格温顺,行动迟缓,全身呈现浅灰色和褐色斑块。山东境内还有其他的锦蛇,不过大多行动比较迟缓。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只有赤链蛇符合书中的描述,体型细小,行动速度比较快,最重要的是其全身红褐色,颜色鲜艳。从这可以看出当时诺贝尔奖获得者看到的,大概就是这种蛇了。


       蛇为何会到麦芒上去?
       赤链蛇由于体型较小,所以也是以小型动物为主,不过其捕食范围极为广泛:鱼类、蛙类、小型哺乳动物、鸟类都是其捕食对象。
       由于赤链蛇经常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特别是老鼠,所以其经常前往田间地头之中寻找猎物,也就是说赤链蛇经常活动在麦田之中。
       每当麦子成熟的时候,会吸引很多鸟类停留在麦穗上吃麦粒,对于赤链蛇来说,这是绝佳的捕食机会。


       所以其就会攀爬到麦穗上去,由于其体型比较小,使得其对麦芒的压力比较小,不会压断麦秆,何况其身体比较长,也分摊了每株麦秆的重量。
       所以,这给赤链蛇能够在麦芒上游走提供了基础,每当发现目标的时候,赤链蛇就会在瞬间爆发力量,全力游走,看起来就如同一道闪电一样。
       另外,赤链蛇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在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也会快速逃离,远远看去,这也是为何看到一道红色闪在麦芒上飞的原因了。


       为何如今很少看到蛇在麦芒上了?
       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蛇类变少了,而是生产方式改变了。
       首先是蛇变少的问题,不仅是蛇,很多以前很常见的小动物和鸟类都变少了,以前满天飞的麻雀,现在也非常少见了一样。
       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干预,造成户外一些小动物的生态链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个道理也很简单。


       为了保证粮食的增产,势必会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由于农药的使用,那些以农作物为生的害虫数量势必会大减,甚至是灭绝了。
       那么以这些害虫为食的小动物和鸟类,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数量势必会锐减。那么以这些小动物为食的蛇类数量,是不是也减少了。
       这就是为何人类的参与,改变了整个生态链,导致蛇类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在过去,主要以割麦子为主,而现在以收割机为主,由于收割机的介入,在巨大的轰隆声中,还未靠近,蛇就吓得跑掉了,所以就很少看到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