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何以皇帝之位易主,弟不忍杀兄?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御驾亲征蒙古的途中不幸被敌军所俘,其弟朱祁钰被太后立为帝,是为景帝。
       一年后,朱祁镇被俘获者放回,朱祁钰面对复辟的前辈,明知其难于共存,却只将之软禁,不忍下死手。7年过去,朱祁钰终于败在兄长手下,被其所杀。弟弟获帝位却不敢杀兄,乃至丢了性命国家,其中缘由何在?是心慈手软,亦或有隐情?


       心有不甘,位难从让
       1449年8月,明英宗朱祁镇率军御驾亲征,不料中了蒙古瓦剌部的埋伏,浴血奋战后全军覆没。时年仅38岁的他在乱军中被敌人生擒,战败的消息迅速传回王都,朝野为之震动。太子朱见深当时年仅两岁,群臣商议后,落选英宗的二弟——朱祁钰作为救亡图存的人选。
       当时21岁的朱祁钰性情温和,一向便缺乏政治抱负,他生来便非嫡出,又无母家势力撑腰,一直过着小心翼翼的寂寞皇子生活,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夺了兄长的位子。然而,此时朝中权倾一时的重臣于谦,在兵荒马乱的局面下着意扶持朱祁钰为帝,经过再三商讨,太后终是授予他御宝。


       “臣不才,负荆请罪!”没想到情况会如此发展的朱祁钰在登基大典上噙着泪跪拜太后与群臣。他的内心十分矛盾——权力就这样落在自己手上,既有难掩的喜悦,又夹杂着对逝去兄长的愧疚。
       在位初期,朱祁钰处事显得手足无措,他从未料到皇权的重担竟如此沉甸甸。所幸身边的宰辅们指点迷津,他才渐渐习惯了身为天子的生活节奏。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战事告一段落之后,瓦剌部竟放还了被俘的朱祁镇,宣称“仁义之举”。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让朱祁钰心境动荡——他已经尝到了名利双收的滋味,还能轻易拱手让人吗?


       “殿下只需将先帝迎回京城暂居别宫便是,朝政依然由你全权掌控,交还权力的事容后再议。”于谦等大臣已与敌国讲和息事宁人,再度扶持的他还能有什么异议?朱祁钰无奈点头,命人将朱祁镇接回,却在心中暗自揣摩着对策。
       当朱祁镇回到京城时,朱祁钰将他软禁于南宫,已定下心思要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因为自己毕竟不是嫡长子,所以他必须借助权术加固地位。


       改换太子引发政争
       1450年,朱祁钰稳定皇位后,又萌生了新的心思——废黜正统的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为承继人。
       从各方的压力来看,这念头实在太过大逆不道了。他召宰辅们入宫商议此事,却遭遇了太后与群臣们的激烈反对。
       “朕的弟弟年纪尚幼,我侄儿总比他更成熟稳重些吧。”朱祁钰执意争辩,却换来太后的泼天大吼:“不成熟也比你的儿子强!朕的孙子才是正统嗣君,岂能由你的庶子来代替!”


       四目相对间,隐约有杀机逼人。朱祁钰稍稍退让。但他并未轻易放弃这个念头,只是转而向大臣们施展手腕,一番招揽问计之后,竟也有人站在他这一边了。最终在千方百计的游说下,朱祁钰还是得到了让自己儿子登基为太子的机会,尽管为此付出了让汪皇后被废的代价。
       此事使朱祁钰更加明确自己手中权力的分量,他意识到,只要自己一日在位,就难保朱祁镇不会东山再起。于是,当“金刀案”发生后,朱祁钰立即派心腹将此事调查清楚——看来是朱祁镇勾结外人,意图夺位的铁证!
       为确保此案不被平息,朱祁钰亲自审问了当事人。却没想到,即使刑讯逼供,他们也死不承认朱祁镇的指使。最终,朱祁钰只得加强了对南宫的监控,生怕朱祁镇与外界勾连。


       神意难违天命所归
       145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京城,太子朱见济也不幸染病,经医官诊治无效后撒手人寰,年仅8岁。朱祁钰闻讯后痛不欲生,他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上天在惩罚自己强取豪夺的行径。
       太子的无妄夭折激起了朝野对其废太子之举的非议,儿时玩伴的死再度让朱祁钰意识到了权力的无常。他茶饭不思,整日郁郁寡欢。而就在这时,皇室老臣启奏请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之事。
       “亏他还有这个脸!”朱祁钰一拳砸在龙椅上,脸色铁青。老臣哆嗦着跪地请罪,叩首道:“这是正统所在,臣等不敢有二心。”


       “正统?我做了这些年的皇帝算什么?”朱祁钰恨恨质问。“陛下年少有为,国泰民安,臣等怎会不心悦诚服!”老臣磕头如捣蒜,生怕触怒圣上。
       然而,朱祁钰最终还是回绝了太后等人的建议,并以杖刑威慑异议。因为承认错误太难为他,所以他决意孤行,不再立太子。这就注定了帝位的继承问题会成为他致命的软肋......


       终究敌不过命运安排
       这7年来,南宫中的朱祁镇过着受制于人的生活,得不到一点外界的消息。他的心腹时常被毒打致死,换来新面孔的监视。而统领这座牢笼的朱祁钰则权倾朝野,所有大事都被牢牢掌控。
       然而好景不长。1457年春,朱祁钰在一次狩猎途中受了风寒,这场病迅速蚕食了他的身体。“怎会这样!臣定会为陛下请来天下最好的御医。”于谦等宰辅闻听皇帝病危的消息后惶然失措。他们深知,正是在这个节骨眼,无法言喻的变数即将出现......
       的确,这场突如其来的病症直接触动了王室禁忌的根基。群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考量纷纷站队,正统和庶长之争再次被激起。而就在这毫无建树的朝堂争吵中,南宫之中已软禁7年的朱祁镇终于落了一个重见天日的机会——


       “大人,我们已经击退守卫,该是时候了!”心腹们带兵杀入南宫,击溃了朱祁钰的监视。“天赐良机啊......我们走!”朱祁镇难掩激动之情。
       当晚,京城内外哗然,朱祁镇的心腹带他杀回皇宫,复辟成功是只是时间问题。无力回天的朱祁钰再无还手之力,不出三月便死在床上。
       朱祁钰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他始终没能凝聚足够的心智与魄力,与生而为君的朱祁镇相抗衡。他确实登上了王位,获得了毕生无法想象的权势,但却没有帝王的心术与手腕将之牢牢掌握。最终,他还是败给了命运的安排。


       结语
       朱祁钰本是机缘巧合登上帝位,起初只想稳住局面,却也逐渐尝到了权力的美妙,不禁产生了野心。但他毕竟不是那棵独当一面的大树,而是需要倚靠的藤蔓。最终,在权势转移的风云际会中,他还是没能挣脱命运给他安排的剧本。
       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阋墙本是权力制衡的两端,如果两人能互相牵制、合作共治,或许还能开创出新的局面。奈何心怀鬼胎,难兄难弟,才酿成了这场宿命的对决。
       历史不乏这样的教训,当权者如果贪图私利,置国家民生于不顾,那就难逃失败的命运。但倘若能团结互助、井水不犯河水,或许这场宫廷政变还会写就不一样的结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